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7940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2014年,被称为中国教育改革元年。回首这一年的工作,自治区教育领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教育民生工程,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教育公平 大力推进
一万元助学金让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能让贫困地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指示精神,出台了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学生资助体系。从2014年起,对具有内蒙古户籍且录取时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的新生,考取普通高校本科类的一次性资助4万元,考取专科或高职高专类的一次性资助3万元,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对城乡其他贫困家庭考录的大学生,具体资助政策由所在盟市自行制定,所需资金由盟市、旗县承担,确保我区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今年全区共受理、审核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考入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人数达1.86万人,资助资金6.54亿元。
让孩子们都拥有既漂亮又安全的校舍。自治区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校舍安全信息通报公告制度等校舍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2014年,全区规划改造学校547所(园、班)。截至11月底,已累计开工建设的学校达488所,占到规划总数的89.21%。累计竣工学校(幼儿园)364所,面积达18.09万平方米。全年投入“十个全覆盖”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建设资金3.69亿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和圆梦的机会。11月15日,东胜区和新巴尔虎右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首批通过的两个旗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法定要求,也是民生大事。自治区各地统筹实施标准化建设等工程项目,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牧区、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的机制。
体制改革 不断深化
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7月,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名单公布,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榜上有名。目前,自治区正在下达中央第二批和第三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用以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截至2014年底,自治区已有中等职业学校271所,有高职高专院校35所,近8年已经累计培养101.3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和学分制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自治区加大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度,努力建名校、育名师、培养名学生。各高校围绕“8337”发展思路和“五大基地”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方向,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提升经济发展的驱动力。12月,自治区召开全区本科高校科学定位转型发展工作座谈会,总结探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推行“动态排名精确定位网报志愿”高考录取模式。信息全程公开透明,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开。调整高考政策,首次有限度放开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将单一的学籍审查扩大为学籍和实际就读双重审查。执行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加分项目、加分分值和加分条件等方面均有所调整。增加艺术类专业全区统考科类。首次对部分考生采集指纹。对申请获得高水平运动员资格和高考体育加分的考生进行相应的体育专业测试。加强高考体检工作,高考体检表实行数字化处理。
民族教育 有声有色
深入实施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014年,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继续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方针。从6月份开始,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督导检查;在全区重点区域开展自治区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评估检查,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自治区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突出民族特色教育,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加强双语教育。9月,201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关注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呼吁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全区范围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高校,普遍开展了民族文化特色教育,开设了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课程,马头琴、呼麦、蒙古长调、蒙古族舞蹈、搏克、蒙古象棋、蒙古文书法、民俗礼节等内容走进课堂。一个个民族特色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