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7940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更多养猪技术书籍请上中国书商网:
猪消化系统疾病相当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许多全身性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也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而猪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肠道等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水分和电解质,供给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需要,排除废物等。
猪是杂食动物,食物(食料)结构比较复杂。消化系统又是与外界(生物因子、理化因子、环境因素)接触最直接、最广泛的系统,要想维护好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具有完善的保护屏障和生物调节机制,从而防止某些生物大分子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但是,由于消化系统的自身特点,最容易发生功能紊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①增重减少,饲料报酬降低;②母猪发病影响繁殖机能,丧失哺育仔猪的能力;③仔猪群发生某些消化道传染病时,往往会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导致猪场倒闭;④发病猪的治疗和护理往往要花费很高的费用。
现将猪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细菌性腹泻:
冬季是养育仔猪的重要季节,但仔猪却常常因患细菌性痢疾而死亡。细菌性痢疾包括痢疾、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多种疾病。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综合鉴别防治,首要的预防措施则是控制温度、加强管理,注意防止各种应激反应。生后1——3日龄的仔猪出现腹泻,多为红痢,即仔猪梭菌性肠炎。红痢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该病的特征是排血便,混有小气泡。预防,可用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肌肉注射5——10毫升。生后1周龄左右的仔猪出现腹泻,多为黄痢。生后10——30日龄的仔猪出现腹泻,多为白痢。黄痢、白痢都是大肠杆菌病。黄痢的主要表现是拉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稀粪,白痢则拉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糊状稀粪。药物预防主要使用乳康生,可在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口服1片(0.5克),连用2天,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连用6周。也可使用促菌生、调痢生等生物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据试验,哺乳仔猪发生白痢,可给母猪喂服阿司匹林,早晚各1次,每次8——10片(每片0.5克),一般连喂2天即愈。生后7——12周龄的幼猪出现腹泻,可怀疑是密螺旋体痢疾。密螺旋体痢疾是由密螺旋体与肠道内特定的厌氧菌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一般先排黄色或灰色的软便,随后即排水样粪便,粪便中混有血液、黏液、黏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以接种的菌苗,但可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如在饲料中添加50ppm的痢菌净或痢立清,效果都不错。治疗可使用痢菌净、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生后2——4月龄的仔猪出现腹泻,可怀疑得了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常与猪瘟、猪喘气病混合感染,急性型开始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粪便;慢性型最常见,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碎片。预防,可皮下或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每头每次1毫升,断乳后注射能产生较强免疫保护力。治疗,可选用土霉素、新霉素、新诺明、磺胺嘧啶、呋喃唑酮等。
二、肠炎:
肠炎的发生,既有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不良等原发性因素,又有病菌感染、药物刺激等继发性因素,是临床上十分多见的疾病。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呕吐物中混有血液或胆汁,排泄物恶臭,粪便中含有血液、黏液、黏膜组织,有时混有脓液,后期排便失禁,肛门松弛。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因为脱水、失盐、酸中毒而致死。综合治疗措施是:①清理肠道、排除毒素、保护肠黏膜。先灌服石蜡油或植物油等泻剂500毫升,后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000毫升,同时加入药用碳100克;②制酵消炎。灌服20克鱼石脂,配合使用15——20克磺胺脒;③补液强心、解除酸中毒。静脉注射糖盐水500——1000毫升,加入5%碳酸氢钠250毫升。
三、病毒性腹泻:
在寒冬季节,如果各年龄段的猪都出现痢疾,但成猪症状稍轻、幼猪发病严重,就应该怀疑是得了病毒性腹泻,常见的有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以上三种病毒病均以呕吐、排颜色多样的稀粪或水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危害严重,但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猪流行性腹泻,应提前接种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苗;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应在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肌内及鼻内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1毫升;轮状病毒病没有疫苗,发现病猪后,应及早隔离,静脉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加入3%——5%碳酸氢钠,仔猪应停止哺乳,配制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让仔猪饮用,配方是:葡萄糖43.2克、氯化钠9.2克、甘氨酸6.6克、柠檬酸0.52克、柠檬酸钠0.13克、无水磷酸钠4.35克、溶入2千克水中。
养猪技术图书:冬季生猪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http://www.5188888.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fromuid=1
(出处: 中国书商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