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8|回复: 3
收起左侧

秋天里的湾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1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石守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鄂北农村的秋天,总是那样的富饶和好看。
       每天天刚麻麻亮,湾里已能看到人影的晃动,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即使昨晚加夜班的人们,也是照起不误。像湾东头的慌三爷、西头的小四爷、还有湾中的麻大伯,一手提着粪筐子,一手拿着粪锄子,在房前屋后,树林里来回转悠。湾里勤快贤惠的媳妇姑娘们,也拿起扫帚抢先赶到树林里,将一夜秋风刮落的树叶、树枝扫成一堆堆,挑回家里烧火做饭、喂羊,就连碎渣也不忍丢弃,挑回家里垫猪羊圈,沤成上等的农家肥。
       天逐渐大亮,湾里的男人挑着木水桶,鱼贯式地向水井走去,回来时担水挑子的吱扭声,木桶瓦罐碰撞的叮当声,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女人们忙着刮锅、烧火、炒菜做饭,倾刻袅袅炊烟从灶屋的瓦隙里欢快的冒出,全湾被锁在炊烟中,远远望去,活脱脱一幅厚重的水墨画,近处聆听,好似一曲曲悠扬的交响乐章。
       不一会,村民们端着大碗,盛上稀饭、夹上菜,汇集在湾中大皂角树下,一边呼拉拉地吃着,一边家长里短地聊着,饭菜十分简单,几乎清一色的红薯稀饭伴青莱,但人人吃得津津有味,聊得开开心心。
       聚在一起吃饭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听铃声,一阵当当铃声过后,便是队长安排自已的活计,没听清的可以相互传递。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人称“八月抓”。金黄的谷穗压弯着腰,雪白的棉花炸满坡,埋在地里的花生、红薯跃跃欲试等待人们收获。谷还没入场就定下了完粮的时间,为保证完成任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白天割谷,晚上打场,大人们几乎是连轴转,走路因磕睡而踉跄跌跟头的并不鲜见。勤劳的农民硬是靠着一条千担,一溜小跑地用汗水将稻谷一担一担地挑进稻场,一季下来就是1.3万多担,谈何容易。一时间若大的稻场被大堆小堆的谷堆,如码城墙般地团团围住,昼夜不停地赶牛拉着石磙打谷也就开始了,娃儿们借着谷堆和稻草捉迷藏玩得乐不思归、特别开心,没有父母的喊叫声或者骂声是不会回家的,回家拿着碗盛饭时母亲总少不了叮嘱几句,盛点稀的,把干的留给做活的人吃,因为年人均口粮只有420斤毛粮,其中拿出40%即168斤按工分抢,劳力少、工分少的是抢不回来的,所以吃饭必成问题。
       一个个秋天就这样过去了,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后,湾子里的秋天才开始起着变化,而且越变越大。如吃水各家各户有压水井,烧火有液化气、煤,吃饭再不用上湾里的大皂角树下,而是一家老小围座在饭桌旁,主食有米饭、锅巴粥;莱肴既有青菜,又有荤菜,还有鲜汤,尽享美食文化,只是孩儿们不领这份情,每次吃饭都靠反复作工作,甚至奖励,经过讨价还价后才吃一点点,因为还有比饭莱味道更美的各种饼干、饮料之类的。农田生产自己安排,耕种、收割,全是机械化,再不用挑灯夜战了,一季忙活也就十天半月,收获后,既不完粮,也不交税,收入全是自已的。过去的稻场种上了粮食,娃儿们看电视代替了稻场里捉迷藏。
发表于 2014-11-5 11:0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1-7 12: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2-1 15: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