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21|回复: 1
收起左侧

均河悠悠 金船远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14: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来源: 镇小 作者:张洪军 宋绍财
均河发源于洪山山脉,一路劈开崇山峻岭,沟壑峭壁,奔腾而下,流至均川,地域渐渐平坦,河床渐渐开阔,一泓清清的河水,从中间将均川镇的辖区一分为二,均川人民的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河的两岸。
正是这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带来了两岸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前,均河上游没有修建水库,河水的流量相当大,常有船只从下游行驶来到均川镇,均川镇的水晶门码头,樯桅耸立,商贾云集,给均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解放前均川镇素有“小汉口”之称。
均川镇又是一个俊贤倍出,人杰地灵的地方。古有“打不过均川,唱不过安居”。这个“打”字应该有多种解释:在那枪炮火药不发达的年代。个人习武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保家卫国。在这里可以理解均川人有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立于不败之地的武功。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均川人多谋略,无论是战场、商场,均川人善于开动脑筋,运用智谋,出奇制胜。均川镇东南的挂榜山就是均川多俊贤,打不过均川的一个历史见证。二千多年前的楚庄王,在兵败危急之时,听从谋士的计策,到此山挂榜招贤,招到战将“养由基”后,一战而退敌兵。为楚庄王取得胜利,奠定了霸主地位。挂榜山的名字和它的典故,也流传几千年。
站在九龙岗的高埠,俯瞰均川镇全貌。均川镇酷似一条浮在均河上的大航船,这也可能是“金船”(后演变成均川)名字的由来。这条船头是均川中心学校,船中间是镇小和高小,船尾是七条明德小学。均川的教育工作者乘着这条大船,借着改革的春风,和着新教育的乐曲,培育出多少个祖国的栋梁之材,毫不夸张的说,祖国各地乃至国外,都有均川走出的莘莘学子。
乘着时代的东风,金船将会乘风破浪,全体教育工作者奋力划浆,运载着均川人民的心愿,运送出更多的祖国建设人材。
发表于 2013-11-25 05: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