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是一種臨床常見病.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 澳門地區人群中, 大約有5%的女性和1%的男性有可觸及的甲狀腺結節, 而在可觸及的甲狀腺結節中, 大約5-10%屬甲狀腺癌, 每年澳門甲狀腺癌發生率約30-50例, 近年有上升的趨勢. 甲狀腺癌佔所有惡性腫瘤比率約為1%. 巿民們都是聞 “癌”色變, 甲狀腺癌真的同樣可怕嗎? 由於巿民健康意識的提高, 當發現頸部結節或腫物時, 多會向醫生求診和諮詢. 而政府和醫院近年在硬件的投入增加和醫技的進步, 在甲狀腺疾患的診斷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 多年來細針穿刺檢查(FNAB)在甲狀腺腫物中鑒定良惡性的診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甲狀腺超聲波檢查簡單和無創, 可以發現細微的結節和囊實性的分別, 超聲波引導下作細針穿刺是近年發展較快的項目. 但細針穿刺具有5%-10%的假陰性. 在囊性腫物方面和某些腫物類型(如濾泡細胞性甲狀腺癌)FNAB沒有診斷的優勢. 核素在甲狀腺檢查上的應用是近年才引進的, 主要作用是根據顯影的 “冷熱結節”來區分良惡可能性. 在術後追踪殘余甲狀腺組織和移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在國際癌症分期中, 甲狀腺癌是唯一將年齡納入TMN分期的疾病. 在低於45歲的患者, 不管是否存在移轉, 均屬於預後良好的I或II期. 在甲狀腺癌的病理分類中, 佔90-95%是高分化型甲狀腺癌(含乳頭狀癌和濾泡細胞癌), 在腫瘤學統計上, 10年生存率逹90%-95%. 這是其他惡性腫瘤沒有的特點. 當然, 這需要配合醫療的治療才行. 多數甲狀腺癌在術前經以上檢查已診斷, 但也有相當部份甲狀腺癌在因為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後送病理才發現. 如果切除范圍不足够, 則需要再次手術作雙側甲狀腺全切除或一側腺葉切除術. 這就是為甚么不鼓勵醫生在作良性甲狀腺腫物切除時僅採用局部切除或大部份切除, 而應作一側腺葉切除或甲狀腺全切除. 由於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 它分泌的甲狀腺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和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作用. 如果長期缺乏, 則會出現精神倦怠和雙下肢水腫等併發症. 手術後長期服用甲狀腺除了補充甲狀腺素作用, 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壓低一種促進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叫TSH, 以抑制甲狀腺癌細胞的生長和播散. 在美國或歐洲, 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很容易接受, 因為如服食維他命一樣簡單容易, 每天早上口服一粒至二粒藥丸, 即算偶然不記得服用, 也不需擔心, 因為甲狀腺素缺乏的症狀一般在停服2週才出現. 而且副作用很少, 筆者跟進的患者沒有一例有不適等副作用. 所以不需要太擔心, 以前亞洲人有抗拒心理, 但現在接受的人很多. 當然, 如果患者伴有淋巴結移轉, 則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和術後需作服放射性碘131治療,將殘余的甲狀腺癌細胞擊死. 總之, 甲狀腺癌是個預後很好的疾病, 經過手術切除加甲狀腺替代治療, 必要時加予放射性碘治療, 效果都是满意的. 但並不是對甲狀腺疾患可丟以輕心, 如發現甲狀腺有問題, 最好還是諮詢專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