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5|回复: 0
收起左侧

第二届“随州十大女杰”(建功女杰)候选人—王三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 16: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第二届“随州十大女杰”(建功女杰)候选人—王三菊领导班子,解决民生,战斗力,县市区,候选人
      王三菊,女,汉族,1963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曾都区万店镇新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三菊同志自任村支部书记、主任六年来,把一个昔日特困村逐步带入富裕小康的生活轨道,多次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嘉奖。其主要事迹:
       一、狠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原来该村贫穷,债台高筑,干部群众思想涣散,她改变了思维,打造团结战斗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增强了战斗力,成为红旗支部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狠抓民心工程建设。一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修通村公路4条12公里,配套资金达96万元,基本解决了村民路难行局面;二是投资400万元,新建160米大桥一座,成为两岸三县市区人民联系的纽带;
       三是突出解决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六年来,投资40万元兴建、维修了22口堰塘,增加蓄水10万立方米,确保了600亩农田旱涝保收;
       四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筹资30万元解决了3个组4个自然湾500人的人畜饮水工程;五是千方百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资400万元,开挖了2000亩尚油茶、核桃基地,受益年可增收30万元;六是积极解决民心所向工程。筹资10万元兴建了集便民、办公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自王三菊担任村支书以来,新东村先后被授予“随州市二0一一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2011-2012年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曾都区201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曾都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先进村”。 2007年被授予“红旗党支部”、2011年度被万店镇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2011年被授予“红旗单位”、“综治先进单位”、 “畜特先进单位”、“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 2012年被授予“综治先进单位”、“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王三菊个人分别于1987年2月被随州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加工服务能手”称号;1996年3月被襄樊市授予“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能手”称号;1997年3月被随州市授予“双学双比巾帼致富带头人”称号;2002年3月被曾都区妇联授予“巾帼楷模”称号;2002年4月被曾都区政府授予“随州市曾都区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2月被共青团曾都区委授予“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2003年2月被曾都区计生协会评为“优秀中心户长”;2004年4月被随州市政府授予“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3月被曾都区文明委和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称号;2009年3月被曾都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优秀妇女干部”称号;2012年3月被曾都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同时被评为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最美女村官---王三菊

       在随北老区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最美乡村女支书,她敢为人先,爱岗敬业,她作风务实,心系百姓;她以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她就是万店镇新东村党支部书记---王三菊。
       新东村位于曾都区万店镇与广水市交界处,是由随县原殷店镇石河村和光四村合并而成,耕地2315亩,山场2.5万亩,辖6个村民小组,377户,1400人。2005年以前,由于山多田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上访不断,纷纷外迁,新东村被戏称为治安混乱,社会不稳的“中东地区”。
      2005年新东村回归万店镇管辖后,王三菊被选为村支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就成为她最大的心愿。几年来,这里的一切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修通村公路,建泵站,安饮水管网、挖当家堰塘,开发油茶、核桃基地,发展袋料香菇,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600元上升到如今的近8000元。老百姓居住环境美了,生产条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幸福感和安全感强了,曾都、随县、广水三县(市、区)交界处方圆百里的群众个个都对这位女支书竖起大拇指---谁说“女子不如男”!
“众心捧月” 勇担当
         在随县殷店镇,一提到从前的新东村,都知道村干部换了一朝又一朝,各项工作在全镇总是拖后腿。2005年新东村再一次换届时,长年受贫困之苦的村民急切希望有一位能干的村支书,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开办过当地第一家百货商店、第一家粮油交易所、小山沟里第一个万元户的王三菊以高票当选,可谓是“众心捧月”。她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狠抓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承诺公开村务,办事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她以身作则,勇于担当,着力解决行路难、饮水难、过河难、农田用水难、村民就医难、购物难、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难等问题。
         新东村靠近河边,水位很低,60年一遇的三年连旱,每年插秧256户的田地都要靠泵站抽水,可收取抽水费成一个老大难。王三菊经过调查发现,群众不是不交,而是对“田多田少一个样、交与不交一个样”有意见。她承诺水费先由村委会垫付,再根据田地核算到人,并张榜公示。4组的“钉子户”主动上门交了5亩田地430元水费。“不要你们上门收,是因为你们办事服了我,我也服你们”“钉子户”对王三菊说。一次抗旱走夜路回家,左脚踝骨骨折,医生要求她休息两个月,可严重的旱情始终没能让她停下来。五保老人卢世亮体弱多病生活困难,她把老人视作亲人,没有水吃帮助挑,衣服破了帮助补,病了帮助买药送药,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好生服司。一位村民孩子上大学无钱报名,准备弃学打工时,她毫不犹豫从自家拿出1000元送到这位村民家中,鼓励孩子好好读书。一个亲戚卷入与邻居的山场流转纠纷,仗着王三菊的“势”大打出手,将人打伤。王三菊知道后,找到这个亲戚说:“既然是亲戚,就得支持我的工作,都跟你这样不就乱套了,要是你把我当亲戚,就上门给人家赔偿道歉。”看着王三菊强硬的态度和在理的话语,这个亲戚服了。受伤者逢人便说:“有王书记当家作主,把村民当做亲人看待,我们不会再受委屈了。”流转开发生态林的外地老总也心服了,“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投资更放心”。正是她一心为村民着想,勇于担当,深受新东村所有村民拥戴。
民生工程谋福祉
        王三菊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四处奔波,日夜操劳,新东村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2010年10月,新东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会召开。一时间,新东村吸引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目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收到了940多万元投资。为了把专项资金用好,王三菊规划了10大民生工程,旨在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从前新东村路面凸凹不平、沟沟坎坎,村民们都有切肤之痛,不少人在这条路上翻车受伤。王三菊抓住国家实施通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四处求援,短短几年时间,修了12公里通村水泥路,现在都是晴雨通车。拦住新东村出路的先觉庙水库上游漂水河,一到夏季涨水,村民就只有“望河兴叹”。2000年至2009年,因渡河事故死了2人。为了彻底消除这条 “天堑”,王三菊多方“化缘”,在驻点单位、扶贫办等帮扶之下,硬化扩宽了150米长的漫水桥,后投资400万元建设成为曾都区最长的通村公路大桥,成为两岸三县市区人民联系的纽带。为解决水利设施薄弱问题,王三菊带领村民齐心合力,修建泵站3座,高标准硬化渠道1500米;新建大型当家堰2口,整修堰塘35口,加固白虎冲小(二)型水库,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000多亩,保障1800亩农田灌溉用水。在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面前,新东村插满插足保收,仍增产粮食145.6万斤,增加收入196.3万元。安排整修村党员群众活动场所,建起了藏书4000册的农家书屋,使农民就近学习国家政策和先进技术。打大饮水井3口,为3个村民小组460人安上了自来水管,结束了饮水无保障不安全的历史。村里患肠道疾病、结石病的人大幅减少。农电改造2万米,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延伸通讯互联网络1.2万米,村民们足不出户,在家上网购物,网上销售土特产品;完善村级达标卫生室,增加了检验设备,村民疾病可检查、检验,看小病不出村成为现实,每年为村民节省费用30多万元;修建了15个垃圾池,购置垃圾桶100个;建起了村民活动广场,聘请村民黄光辉当“教练”,教村民练舞、锻炼身体;增加了移动电信接收塔,手机用户由500部,上升到现在的1000多部。
       十大民生工程,让村民出行方便了,生产生活环境好了,真正使新东村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融入和谐社会大家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产业发展富乡村
       新东村地处边远山区,最大的优势是山场面积大。王三菊广泛听取意见,在各方的帮扶下,发挥通村公路交通便捷的优势,确定了“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开发荒山、兴办产业、致富人民”的总体思路,利用山场资源兴产业。确定 “1000亩山场租赁30年交7万元租金”的条件,对外出租山场开发经济林、生态林。动员企业家沈能家上门与村委会签约,出资400万元开发1000亩荒山植油茶。引进能佳农业合作社基地落户,年创集体收入50000元。一批项目开建后,从开挖用工、雇用机械到植苗、浇水、锄草、除虫、防病等,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村民们年打工收入40多万元。引导一组的黄四海受聘当茶园管护员,月收入600元,他还利用山场养羊100多只,成了富裕户。
       招商引资大大激发了村民们开发荒山的热情,她号召村民陈宏斌、刘建波等联合开发了1400亩种植核桃,村干部带头开发了1000亩油茶,并套种了药材、花生等。现如今的新东村,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村民参与管理年收入达120多万元,山场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鼓励村民利用现有水面700多亩养鸭、养鱼,已发展到10户。协调村民黄坤能用自已的7亩责任田,换了15亩水面,投入5000尾鱼苗,年收入4万多元;养鸭3000只,日产鸭蛋2000多枚,年收入15万多元,共计收入19万元。利用山场养羊,养羊户已发展到8户,其中100只以上的有7户,户年均收入6万元以上。利用路边空地发展养猪,现养猪大户有4户,年出栏都在百头以上,收入20多万元。利用树枝粉碎种袋料香菇,全村有王宏涛等大批村民种袋料香菇30万袋,黑木耳10万棒,年增加收入400多万元,是3年前的10倍多。
        同时,王三菊还动员新东村的村民勇敢走出去,组织319个富余劳力外出打工,年打工收入l200多万元。村民黄世元一家6口,4个壮劳力,种着5亩责任田,年收入仅9000多元。2011年,家里2人出去打工,年收入6万多元,同样成了富裕户。
        王三菊,这位普普通能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或许没有什么气吞山河的壮志,或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那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韧执着的工作毅力,甘于奉献的做人品格,深深地打动了山村方圆百里的每一个人,广大群众在把一张张信任票投给她的同时,也为新东村赢得很高的美誉度。
        王三菊分别于1987年2月被随州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加工服务能手”称号;1996年3月被襄樊市授予“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能手”称号;1997年3月被随州市授予“双学双比巾帼致富带头人”称号;2002年4月被曾都区政府授予“随州市曾都区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2月被共青团曾都区委授予“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2003年2月被曾都区计生协会评为“优秀中心户长”;2004年4月被随州市政府授予“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3月被曾都区文明委和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称号;2009年3月被曾都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优秀妇女干部”称号;2012年3月被曾都区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同时被评为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自王三菊担任村支书以来,新东村先后被授予“随州市二0一一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2011-2012年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曾都区201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曾都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先进村”。 2007年被授予“红旗党支部”、2011年度被万店镇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2011年被授予“红旗单位”、“综治先进单位”、 “畜特先进单位”、“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 2012年被授予“综治先进单位”、“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