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6|回复: 0
收起左侧

底特律观察(5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东莞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题记: 众媒体都在报道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动作,笔者认为相对应于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30-50%的加速度,去年的增长2.5%,以及合资汽车车型开始向低端下探给予民族汽车更多的压力,这种迫走他乡的境地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民族汽车应该一改走低端的“朴实无华”路线,提高品质和品牌口碑,才能有利于未来发展。        一、中国汽车走向海外要定位在涅磐重生
        Automotive news: 中国汽车厂商在市场年增幅30-50%的快速增长时期竞相扩大产能,而眼下面对国内经济放缓,他们将目光转向埃及、乌克兰及印尼等遥远的国度来寻求买家。由于仍无法打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汽车厂商便采用与已在本土见成效的相同战略来推动出口,即以朴实无华但质量尚可的产品来赢得客户。事实上,对许多国内汽车厂商而言,仅仅依赖国内市场已经不再是他们的选择。长城汽车负责海外市场的副总裁邢文林称,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阶段行将结束,对于已建成的产能来说,出口将是一个可能的消化渠道。他表示,中国汽车厂商为了生存,需要走出国门寻求出路。在这一波出口攻势中,走在前沿阵地的是长城哈弗SUV和吉利熊猫等低成本车型。当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开始掀起买车热潮时,这些廉价车型在中国也大受青睐。价格约4万元的汽车的质量,可能不足以满足欧美的消费者,但对世界各自的新兴市场消费者来说已经够用。在像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这样的西方市场,这些朴实无华的车型也开始引起一些关注。吉利通过满足消费者对像熊猫这样物美价廉车型日益增长的兴趣,希望成为一支出口生力军。为了推动出口,该公司正在尝试从沃尔沃(Volvo)获得先进技术,改善并多元化旗下的车型。吉利于2010年收购了沃尔沃。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路透说,他的愿景是让国外市场的销量向国内市场看齐。该公司今年的整体汽车销售目标是46万辆,计划在国外市场销售6-7万辆,剩余则是国内市场销售目标。去年,该公司海外市场汽车销量约为3.8万辆。
        其他中国汽车厂商也在采取措施提高出口,当中包括奇瑞和上汽集团等。这些汽车厂商走出国门,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国内设计的车型质量和安全性能都得到了改善。经济增长放缓也是中国汽车厂商推动出口的原因之一。去年,中国汽车销售仅增长2.5%,与之前两年每年超过30%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语,而这同时也腾出了可供生产出口汽车的产能。汽车行业高管称,对中国汽车厂商而言,美国市场仍是“终极目标”,但眼下的焦点仍是新兴经济体。据邢文林称,长城汽车希望到2015年时海外市场销量能达到30万辆,在同年约120万辆的销售总量中占到四分之一的比重。与此同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指望依赖沃尔沃的技术来提振出口,该公司首先是向新兴市场发力,但最终还是会将目光转向欧美市场。吉利去年时称,计划通过一家英国当地的经销商,于今年底时开始在英国销售中国产的中型轿车。李书福称,公司仍在研究这一方案。但接近该公司的人士称,吉利采取任何此类举动,都标志将采取广泛措施进军欧美发达市场。
        华杰点评:中国汽车走入美国市场的例子并不太多,但是由于沃尔沃被福特收购,在北美市场上见到沃尔沃还是蛮有亲切感,不过几个月前沃尔沃被国家某部门定性为外资汽车,不免让人有些失望,不过在底特律附近有一些诸如长安汽车的一个研发中心,以及诸多中国汽车老总每年来到这里称要建立研发中心或者办事处等事宜还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今年春节的时候,徐向阳教授去南亚国家旅行,在微薄里面展示了国内汽车品牌在该国家的状况,普及度还是蛮高的,之后笔者一直关注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一些情况。当然相对于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增幅达到30%-50%之多,去年的增长2.5%的数字让大家感受了过山车的畅快,同时对自身行业寿命有着无限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的海外之路显得颇有些悲壮,笔者从原因、路线和终极目标谈谈我的看法。
        1、中国汽车打海外牌更多的是因为“生存为上”
        相对于2009年和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汽车和民族汽车正面冲突并不太大,基本上看不出开他们之间对彼此的伤害作用,前几天在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大会上,笔者和来自中国内地海归人士,前奇瑞汽车副总、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著名许教授进行了交流,谈到这个问题,说前三年中国汽车井喷,无论是合资汽车或者民族自主汽车都在努力开拓自己的市场。要知道产销量1800万辆的数量在任何一个汽车企业都是消化不了的,所以它们这些企业都在努力增加自己的产能,尽量减少加价提车的可能性。去年,相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达到30-40%这种超大额度增长的情况,2011年的增长仅仅出于个位数,这样带来的观念就是,我们不必也没有机会去开发自己擅长领域了,因为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了。在稍微了喘息之后,大家都认为对方竞争对手的领域自己是时候开始竞争了。这时候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合资汽车基本上停留在车型售价7万以上,自主汽车停留在7万以下,所以这个时候谈竞争,或者喊合资汽车和民族自主汽车之间的一个竞争是没有很明显的数据的。井水不犯河水,两条平行线,大家都在赚钱,互不干涉。
        停滞之后,合资汽车品牌开始市场车型下探,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大众汽车将面向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开发廉价车型,售价约4.13万人民币,采用0.8升汽油机或者1.2升柴油机。随后日产宣布将很早之前停产的特桑品牌在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始重新生产,售价约为3.87万人民币,排量在0.8到1.0之间,当然日产称这款车的目标是新兴市场的年轻人,但是不会再日本、西欧和美国等市场销售。这个角度来看,民族汽车近年来卖出去很多车却没有真正地把握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这种若干年后的竞争中再次处于不利地位。
        当然,业内专家都在喊着国家限制合资来拯救民族汽车,这种情况看上去也无可非议,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的相关行业,很多国家都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但是仅仅限制和扶植会有好的效果吗?中国汽车被扶植了这么多年,核心竞争力依然没有建立起来,多少代人心血依然没能让汽车市场成为全球第一的中国在自己主场上处于任何一块细化市场的优势地位。所以,政府方面的扶植和保护还有应该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个档口,笔者认为最聪明的事情莫过于开辟第二市场。中国汽车海外市场做得最好的当属于奇瑞汽车,当然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汽车质量和品牌口碑不是其它几家能够比拟的,一汽和上汽也都有不错的一个成绩。这样的原因有二,第一汽车企业首先是一个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多方面的发力首先让自己生存下去,如果仅仅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个不占据优势、竞争力很大的市场上竞争对于汽车企业的生存不利;第二方面,开发第二市场,在盈利的同时树立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口碑,孕育潜在消费者,对于将来全球化的竞争都是不错的策略。
        2、海外路线是一次自我涅磐,应避免过度的“朴实无华”
        其实中国人对民族汽车还是蛮有感情的,支持民族汽车是一种潜意识,但是购买的时候除非购买力不行,大家更多地还是支持了合资甚至外资汽车。这些很多民族汽车老总都谈到过,并将这些状况归结于中国老百姓对于洋汽车产品的一种崇拜。其实这种看法不准确,笔者认为主要是民族汽车不能给中国老百姓一种归属感。
上次笔者写了一篇文章,谈民族汽车如何在中国市场上获胜,我说你想让中国老百姓购买,必须给予充分的理由,支持国产和爱国这么高尚的理由让老百姓支持企业盈利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你说要攻打菲律宾让大家捐钱还是有可能,支持企业赚钱肯定不行。怎么做呢?给予老百姓实惠,比如保修时间延长一倍,车辆报废反购和第二辆车优惠等有很多方式来证明中国人买中国车是划算的。我的方法一公布,很多民族汽车的五毛便在文章下面骂说外资汽车也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让民族汽车去做,我只能说脑残的人士还是应该从“商家是上帝”向“消费者是上帝”的观点转移,不然脑残如果能做好中国汽车,地球就反过来转了。
        除此之外,海外市场不好走,甚至前几年完全是在做亏本买卖,利用这个痛苦过程,应该在新兴市场提高品牌含金量,不要总做低端车,以至于将来无法翻身。去年奇瑞汽车重启了原来的量子汽车的概念,改名观致汽车,并且从名字上或者从自身的一个特征上试图摆脱和奇瑞汽车的关系,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摆脱国人眼中对于奇瑞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低端车的态度上。观致汽车的目的是要打造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车型。通过这个名字完全和母公司不相关的事情也能看出,合资下探,高端转低端很容易,但是低端想上探,转高端确实很难。
        3、中国汽车海外路线终极目标应定位于“出口转内销”
        美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检验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消费者接受程度的一个很好市场,各个国家的车系在美国市场都有着自己的消费群体。当然销售冠军有时候是自己本土的底特律三大汽车厂商,有时候以经济型车型、节能减排为主要方向的日系车型。但是如果中国汽车定位在北美市场这个目标上,笔者认为这可以看作为一种雄心壮志或者口号,世界上却是鸡肋。
        咱们可以看一下美国汽车市场的状况,汽车千人保有率九百左右,基本上意味着除了不能开车的小孩子每人都有车,去年的销量是一千二百万辆,笔者将这个数字基本上定位于美国汽车市场年平均淘汰的车辆。当然这个数字巨大,对所有商家都很具有吸引力,要知道饱和成熟汽车市场的消费者都很忠诚,要想介入很难的。相对而言,中国汽车市场千人保有率九十左右,去年汽车市场销售一千八百万辆,这部分完全没饱和的汽车市场应该成为中国民族汽车的主战场,海外市场更多的应该是先练兵,再出口转内销。这样才能市场巨大、前景无限。
        二、汽车趣闻:电驱动汽车拟在全球五年销量增长五倍
        Autoblog:一个好消息,未来可替代燃料汽车将在未来几年大幅度增长。一个坏消息,这些可替代燃料价格同样会大幅度增长。今年预计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它电驱动汽车销量会增长30%,并且未来五年内,至2017年增长到现在的五倍。这是Dallas-based研究公司给出的数据。在世界范围内,2011年低碳和零碳排放汽车去年销售21.1亿美元,今年将达到27.5亿美元,到2017年,销售将达到103.1亿美元,这是MarketsandMarkets给出的数据。这意味美国市场上去年销量826800辆新能源汽车要在2017年增长到三百五十三万辆。这些车辆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在25556美元到29198美元之间。当然到目前为止,四月份美国销量175000辆,增长了40%。

底特律观察(59)中国汽车出口,汽车品牌提升,低成本车型,海外市场,合资汽车竞争         华杰点评: 这个数据虽然几家比较著名的公司都给出了数据计算方式,但是笔者还是持谨慎态度。后续的还要关注各个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情况。
转载初级汽车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