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0|回复: 1
收起左侧

湖北石首傅氏 - 怀谷的日志 浦东老傅的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2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引用《江津傅氏的博客》
    石首市地处湖北省南部,镶嵌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横跨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以“有石孤立”于城区江边而得名。石首是一座发展中的新兴城市,素有“荆楚明珠”之称。 傅氏是石首的大族。石首傅氏因最早从江西新余县迁入落湖北石首县绣林镇,故亦称绣林傅氏。
从分布上看,石首傅氏遍及城乡,其中尤以东部地区(桃花山、调关、小河口)最为集中;从数量上看,石首《傅氏家谱》有统计者6000多人(近年民间修谱所录),数量居石首诸姓氏第19位。由于历史与经济的原因,就其源流与迁徒规律来说,傅氏在石首诸姓氏中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而一个氏族的繁衍生息与发展变化往往与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那么,我们通过考证傅氏家族,至少可以从民俗学和姓氏学角度加深对石首人文现象特征的理解与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傅氏,是一个值得研究与考证的姓氏。
源流考
相传古华夏治水先贤大禹之后人大繇,曾封侯于傅邑,因以为姓,当是傅氏之源。大繇一族后湮灭于民间。至公元前1300年前后,卿傅启让墓。黄帝之后人第38代世孙武丁(殷高宗)即位,因欲整顿朝纲而思良相。相传一日夜半,武丁忽做一梦,梦中圣人言:武丁所求之良相名“说”(同“悦”)。于是武丁醒后令群臣遍访全国,最后终于在“傅岩”(今山西平陆县东部)之地访得一位名“说”之人。是时,说正在与百姓一道开山筑路。说闻之,便随使臣一道朝拜武丁。
武丁见之,其言谈举止果如梦中所言,大喜,乃拜说为相,于是国家大治。后来,武丁因其是在“傅岩之野”所求之良相,遂赐“说”为“傅”姓,名“傅说”。因而傅说相传是傅氏之始祖,傅氏“岩野堂”一名也由此而来。后汉时期,傅说后裔迁徙清河(今山东临清县东北,“清河郡傅氏”源于此说)。北宋后期,傅氏后裔又南迁江西(鄱阳湖西南部一带)。
据傅氏家谱载,石首傅氏祖江西新余市,其祖脉源自清灵公。傅清灵育有三子,分别是岩孙、鼎孙、承孙三兄弟。元朝末年(公元1336年),傅清灵之二子傅鼎孙宦游至湖北石首,受官府赏识任石首教谕(主管教育的行政官员),居所在绣林山石坛(遗址在今石首一中校园内)。后来傅鼎孙家业渐渐殷富,于是接父母及兄弟定居于石首绣林。后傅岩孙因做生意又迁往监利,傅承孙因做官而迁居华容,且两人各在当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监利傅氏与华容傅氏。由此观之,傅鼎孙是为石首傅氏之祖。
1937年,石首傅氏后裔傅兆演等召集族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谱活动。他们查本究源,理繁明绪,终于弄清了石、监、华三县傅氏的来龙去脉,遂统编为“湘鄂傅氏”。至此,湘鄂傅氏按统一派名繁衍世系,永为一族。值得说明的是,近年来,社会上有人将“傅”氏与“付”氏通用,实为谬误。查“付”氏是另一古姓,与“傅”音同而意不同,且人数很少(据调查在石首仅几十人),如明代有付吉(见《辞海》)。
迁徙考
石首傅氏(即傅鼎孙后裔)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迁徙,这一情况在傅氏旧谱中有零星记载,但不甚明了。近年有关人士经过考证,同时根据所掌握的相关史料进行综合分析,确认主要有四次迁徙活动:
第一次迁徙:筚路蓝缕,定居东山。石首傅氏之元祖傅鼎孙于公元1350年去世。据傅氏旧谱载:“(鼎孙)公卒之日,命以火葬,棺用木桶……葬于三角垸。” 1998年冬,石首市横沟市镇出土了一块石碑——《四世祖妣李孺人墓记》。根据此碑上的文字描述和地形推测,三角垸位于今横沟市镇新沙村2组红建渠一带。李孺人是傅氏某公之母。据此分析,傅鼎孙后人为避元末兵荒马乱,极有可能曾一度暂住在江北横沟市境内。至傅氏六世祖时,由于长江崩岸频繁,加上洪水灾害不断,傅氏一族之当家人启谏公(永乐进士傅启让之兄)率族人南迁调弦口。在调弦古镇逗留了几年之后,傅启谏认为调弦之地人烟稠密,“风气近奢,不可长吾子孙”,于是相中了东面的桃花山(东山),并立志要在山林之野开创基业。遂再次率族人东迁。
据有关资料分析,傅启谏率家族人马东迁的时间当在公元1382年至1409年之间,其落户地点在今桃花山镇果老山村至马鞍山村一带(中湖之东)。此后,由于傅氏人丁兴旺且大多沿中湖东岸逐水而居,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片状聚居群落。
第二次迁徙:分家创业,图谋发展。大约是傅启谏之后第5代,傅氏家族已发展到拥有30多名兄弟的大族。由于所居之地地狭人稠,加上经济状况窘迫,傅氏兄弟遂纷纷向外图谋出路,于是引起了傅氏家族第二次大迁徙。据有关资料表明,这次迁徙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530年前后(明朝嘉清年间)。这次迁徒的大致路线如下:以桃花山中湖东侧的果老山、马鞍山为中心,长房傅松轩、傅连泉诸公向南迁居石华堰、伯牙口、指路碑、革家铺、斑竹玲一带;二房傅世南诸公向东迁居小石桥、梓童阁等地;三房傅世吉诸公向西迁居东升、笔架山等地;四房傅延等9兄弟向北迁居胥家堂及小河口镇,其中一支远徙江陵普济观,到现在已在当地发展到拥有近千人口。
第三次迁徙:易地开发,再次创业。第二次迁徙约200余年后,傅姓子孙因勤勉治家,奋发图强,再一次得到发展壮大。原来的生存空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他们又开始向更广阔的空间寻求发展之地。自清朝乾隆登基时起(公元1736年),傅氏家族便开始了第三次迁徙。这次迁徙跨时约100年。这次迁徙的路径是:北岸长房傅铭寿、傅铭申、傅铭理一支于康熙末年全部迁往广西腹地;连泉长房傅际蓬、傅铭光一支于公元1750年迁往鄂西恩施;龙泉长房傅际晟一支于公元1780年迁往湘西石门,傅际衷一支于公元1735年迁往鄂西建始,傅际谟一支于公元1739年迁徙至四川成都。傅氏二房迁徙者众多,由于历史原因未留下任何资料,现无从查考。三房傅际民一支迁往重庆开县、奉节及大巴山区。四房傅际洪、傅际昌一支迁徙川南泸州等等。
第四次迁徙:参加工作,四海为家。新中国建立后,傅氏家族人才辈出,他们或因参加革命、或因读书深造、或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这次迁徙上有单个性,其特征一般是外地定居——娶妻生子——子孙繁衍。如傅氏四房建国功臣傅志林,在转为地方工作后,其子孙定居在甘肃兰州和玉门等地,现今人丁兴旺;共和国少将傅传作,建国后定居北京,其子孙散居北京、武汉和深圳等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还有一部分傅氏子孙,因种种原因现定居在北美、西欧和东南亚等地,与国内傅氏家族联系密切。此次迁徙人数多、地域广,难以一一赘述。
人物考
自傅鼎孙定居石首以来的600多年间,石首傅氏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艰苦的努力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将三位傅氏名人略述如后。
傅启让:石首人,傅氏六世祖启谏公之弟。生卒年不详,永乐壬辰进士。曾参予修编《石首县志》,1990年编《石首县志》中录有他所作的《明宣德三年〈石首县志〉序》一文。其历任河南按察使佥事、陕西按察司副使、大理寺少卿等职。其在河南任职期间,见当地百姓深受黄水之害,立志制服“黄祸”,于是奏请皇上治黄获得批准。
在治黄期间,他亲率开封府21县民工1.3万人,历时1年,垒筑坚固大堤400余里,终于将汹涌的河水挡住。中州百姓为感其恩德,将所筑之堤命名为“傅公堤”,传诵古令。河南长葛县教谕吴晋为贼劫杀,并劫去财物,犯人多年未获。傅启让闻讯接手此案,通过微服私访获知是该县官员胡昭所为,并掌握了罪证,即令拘捕。但胡昭口称“冤枉”,并扬言上告。傅启让当即愤然展示死者衣物,见血迹尚存,胡昭不得不服。傅启让为官多年,深得民众拥戴。
傅传作(1914—1982):调关镇伯牙口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入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便衣队队长,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团长。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独立第一旅副旅长,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七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一军师长。建国后,先后任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1955年授少将军衔。曾担任过第四届人大代表,第八次全国党代会代表,党的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傅光咸(1889—1972):又名再生,字剑农,调关镇南竹园屋场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冬,随李济琛入广西梧州,与白崇禧成刎颈之交。1926年7月参加北代,任国民革命军先遣队营长,于汩罗江打退叶开鑫部。在攻打江西德安城时,在火线上曾救过李宗仁一命。至此,李宗仁、白崇禧、傅光咸三人义结桃园,白崇禧改名又生,李宗仁改名复生,傅光咸改名再生,人称“三生有幸”。1930年,傅任汉阳兵工厂厂长。1938年,调任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李宗仁部)少将参谋,驻防老河口。同年6月,傅率部南逃,掘开黄河大堤,水淹中州。傅闻司令部缉拿公告,遂隐姓化名潜入民间。1947年,傅被白崇禧委任华中“剿总”中将纵队司令兼招抚专员。1949年5月,傅逃往广西。同年冬,傅在桂林向解放军投诚。1952年押往汉口监狱,判刑15年。1957年释放回家,1972年病死于老家南竹园。
石首傅氏数百年来铸就的“岩野家风”,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傅氏一族的鲜明特色。我们祝愿傅姓子孙永远继承这一传统美德,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湖南华容傅氏始迁祖傅承,字恩生,唐元和进士,官居江西。传至余峰,元至正14年(1354)因兵灾,由江西进贤县迁居华容。余峰三子,长子岩孙官荆州府,落监利,为北支;次子鼎孙官石首,为中支;三子承孙仍居华容,为南支。南支旧派:千承元人远,言尚水良世,成如之梦信,**作德昌。续派:治本为堂鉴,洪材志待钧,清荣炤远锡,泽树炳先铭。再续派:泰履乾坤复,咸观巽豫临,师颐丰益萃,震鼎晋升恒。中支派,江西老派:雱光节,清孙汝,启系嗣,山世水。续派:以善承天引,际铭文如上,志在传家惟孝友,谋能定国乃贤良。
湖北省石首市绣林傅氏
——傅传松
奔腾咆哮的长江,在高峡平湖短暂喘息之后,离开巴蜀大地争先恐后从三峡大坝喷涌而出,浩浩荡荡向东流入了延绵数千里。广袤坦荡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在那两湖平原的结合部。距离古荆州的城南60公里,进入了美丽富饶的新兴工业化城市湖北省石首市。有着近700年历史的石首鼎姓望族绣林傅氏,就生息繁衍在 这片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上。
石首绣林傅氏的始迁祖傅鼎孙,元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人,元末石首教谕,因陈友谅起义,兵阻不克归,遂石首。因石首县治是三国时刘备东吴招亲,在城北石首山结绣如林迎娶孙夫人的地方,因名绣林镇,傅鼎孙一族故称石首绣林傅氏。
石首绣林傅氏自始迁祖傅鼎孙入以来,至今已近700年,繁衍了30代(其中上溯三代),主要居住在石首市城区绣林镇、石首东部的调关镇、小河口镇、东升镇等地,主要分布在石首周边县市:湖北的监利、江陵、公安,湖南的华容县、岳阳市。
明永乐二十一年,《绣林傅氏族谱》(首修)记载:“远祖傅  ,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历代先辈欲访江西查明宗支,惜未成行。2004年绣林傅氏宗亲傅传松三访江西,终于找到了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重修的《石头傅氏族谱》,谱中记载清清楚楚。现已查明,绣林傅氏分支源自江西临江府新喻县石头里(今江西樟树市)傅氏,绣林傅氏远祖傅  是石头傅氏署公第九代孙,始迁祖傅鼎孙是石头傅氏第十六代孙,是傅  第七代孙。
绣林傅氏堂号岩野堂,伴神联一般为五副:勋高岩野商霖雨,作著云台汉将星;三篇相业光岩野,一介家声震石坛; 盖世英才宣城守,冠时勇略颖川候。字辈派语是  光(光字起辈)节,清孙汝,启系嗣,山世水,以善承天衍,际铭文如上,志在传家惟孝友,谋能定国乃贤良,齐治均平宗圣学,咸宏光大永贻昌,修德明义继祖远,绍先裕后祚丕长。到2010年止,已繁衍到“能”字派。族谱创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成修于明永乐二十一年,至1994年新修族谱,一共修谱13次。傅氏祠堂重建于清乾隆年间,于1996年拆毁,现仅存木主牌位若干,所幸始迁祖傅鼎孙、明进士大理少卿傅启让等墓茔保存完好。数百年来,绣林傅氏铸就的“精忠报国、孝友传家、和睦相亲、舍己救人、乐善好施、开拓进取、勤劳俭朴”的岩野家风为世人称道。
石首山明水秀,地灵人杰。绣林傅氏人才辈出,代有贤哲:古代多贤臣,元傅鼎孙驰骋石坛,为儒林宿老;明大理少卿傅启让,宣德间修筑开封黄河大堤400里,成为一代名臣;其余如明南直隶(今安徽)泾县知县傅绎、四川荣昌知县傅纲、南昌邑宰傅嗣道、河南祥符知县傅丕长等都光耀史册。现代多良将,如老红军甘肃玉门县长傅志林、宁夏军分区司令员傅在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傅传作(1955年授少将军衔)、抗日将领国军中将傅光咸、台湾军队中将傅志璜等。当代多英才,如现任空军装备部驻贵阳军事代表局副师职大校参谋长傅翀、湖北能源公司总经理(副厅级)傅振邦、广州银河证券公司总经理傅家钰、湖北旭耀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旭强、北京恒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家祥、北京大学博士后云南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傅世昌、太原湛氏集团董事长傅传东等。绣林傅氏宗亲在党政部分工作的也有不少,仅石首市一地就有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干部40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风光秀丽的古城绣林镇----绣林傅氏发祥地;

2.始迁祖傅鼎孙墓

3.绣林傅氏名人明进士、大理少
一个不了解自己根基的人,无异于动物;一个不了解自已祖先的人,不配有姓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