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2019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琴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湖北省博物馆,有这样一套爆款文物,它可以演奏2400年前的乐音,每年吸引500余万次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这就是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编钟。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巅峰之作,更以其精密的声学设计和音文互证,将人类对音律的认知提前了千年。
3755字铭文打破传统叙事
1978年5月,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套编钟共65件,分3层8组悬挂在曲尺形漆木钟架上。其巍峨、完美的“曲悬”架式,与配套的曾侯乙编磬,完整、明确地呈现了周代诸侯的“轩悬”制度,与其他青铜礼器一起交织出一幅壮观的礼乐场景。
更为珍贵的是,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55字的错金铭文,其中钟体铭文2828字、挂件铭文740字、钟架横梁刻文187字。
这些铭文字数之多,堪称先秦金文之冠。在内容上更是突破传统,不同于记录大事、赞颂天子、祖先美德和功绩等常见金文内容,而是以乐律方面的铭文最多,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周、楚、晋、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
这些先秦官方乐律文献,为中国出土金文中所仅见,所记录的28个律名、66个阶名,包括了十二个半音的全部基本称谓及其异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称,曾侯乙编钟出土地随州,在商周时期是中原王朝的“南土”,是中华礼乐文明向南方传播的生动见证。编钟铭文记录的律名涉及长江、黄河流域的多个诸侯国,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例证。
叹为观止的“一钟双音”
曾侯乙编钟最为神奇的是“一钟双音”。
65件编钟中,除楚王熊章赠送的一件镈钟外,45件甬钟、19件纽钟均为“一钟双音”。按照编钟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正鼓部和侧鼓部,可以发出两个不同呈三度关系的乐音。
其实,“一种双音”现象早在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前,中国的音乐史专家在检测先秦钟、铙时,便已发现。但由于“一钟双音”所反映的高超的声学、乐律学及冶铸水平,超出了人们的意料,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声学界的承认。
曾侯乙墓考古发掘亲历者冯光生提到,“曾侯乙编钟这件稀世文物一出土,全国各地的青铜器、古文字、音乐等方面专家就云集随州,开展研究。”
音乐方面的专家有黄翔鹏、李纯一、王湘、吴剑、王迪、顾国宝等人。冯光生被分配跟随黄翔鹏开展编钟音乐研究,研究的重点就是“一钟双音”。
专家发现,曾侯乙编钟呈合瓦形,每件钟上都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音,且每个音的敲击点备注有铭文,这个铭文恰恰与所发出的音相吻合。“直到曾侯乙编钟出土,以其明确无误的标音铭文,中国先秦乐钟的‘一钟双音’才被世人普遍认可。”冯光生说。
同样在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出土的早期编钟表明,“一钟双音”技术早在西周早期便已成熟,而曾侯乙编钟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将这一技术推向了极致。这种跨越数百年的技术传承,展现了中华文明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根据声学测定,除了“一钟双音”这个了不起的成就,曾侯乙编钟还七音齐备,并且具有12个半音。它以姑洗律(相当于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为基调,音域宽达5个半八度。对比钢琴来说,在一个八度里,7个白键和5个黑键构成12个音,即12平均律,曾侯乙编钟的12个半音跟12平均律是一个概念。
钢琴有7个八度,曾侯乙编钟有5个半八度,音域宽广、层次丰富,能演奏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古今中外各种乐曲。
轴心时代音乐文化的高峰
曾侯乙编钟出土40余年来,国际学界围绕曾侯乙编钟及铭文发现开展持续研究,涉及考古、历史、冶金铸造、物理声学、天文、古文字、化学、音乐等。曾侯乙编钟及其铭文、音响的研究,也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时,王巍、李伯谦、李零、赵季平、田青、崔宪、冯光生、李幼平、孙晓辉、王纪潮等考古、音乐、艺术界专家一致认为:
曾侯乙编钟铭文是目前所见唯一的中国先秦宫廷乐律文献,记载了当时的乐音体系及其乐音间的关系,体现了丰富的、严密的乐律学知识体系,是先秦宫廷音乐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曾侯乙编钟的音响准确印证了铭文的内容,完好保存了当时的乐音信息,音高稳定,音域宽广,体系宏大。
曾侯乙编钟铭文与乐音信息,二者共存一体,构成了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有声文献,是轴心时代人类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见证,在世界音乐史、科技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曾侯乙编钟是轴心时代音乐文化的高峰。”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说,曾侯乙编钟不可辩驳地表明,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已经有了十二音系统。“一钟双音”及“十二律”的发现,是中国人在公元前5世纪为人类的音乐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
2016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届国际音乐考古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70位代表签署《东湖宣言》。学者们一致认为,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展现了人类智慧在轴心时代所创造的高度。
今年4月17日,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作为公元前5世纪唯一存世的有声文献,曾侯乙编钟的铭文与乐音构成了不可替代的“活态档案”,是“人类音乐史的奇迹”。曾侯乙编钟的伟大价值成为国际共识。
跨越千年,随州曾侯乙编钟作为“来自孔子时代的声音”,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奏响,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谱写着人类新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