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2368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钟克波 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梁勇
春潮涌动处,高新焕新颜。在全市“对标一线、绣花治理”的号令声中,随州高新区以“小体量”扛起“大担当”,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掀起环境革命。从城区街巷到阡陌田园,一场关乎民生福祉、城乡融合的清洁家园“美丽战役”在这里打响——用精细治理织就锦绣画卷,以创新实践书写“高新答卷”。
发动有温度
党建引领激活力 全民共治掀热潮
随州高新区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清洁家园”行动全过程,构建“党工委统揽全局、创城办及城东工作局协调推进、村(社区)党组织狠抓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
红色引擎驱动责任链。建立“1+2+N”责任体系: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领衔攻坚,城东工作局党委具体落实、N个基层党组织认领“党员责任区”。开展“清洁家园百日攻坚”行动,区创城办总体协调,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包保区域,47个基层党组织签订军令状,1250名党员认领“门前三包”责任岗。共产党员、产投集团总经理助理杜勇军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30天驻守二号渠黑臭水体整治现场,群众感慨:“党员干部的胶鞋沾满泥,我们的家园才能不沾尘!”
多元载体激活参与链。创新“高校学子倡议+五老代表劝导”双轮驱动模式。与随州技师学院共建“青春志愿岗”,300名学子开展“清洁家园随手拍”活动,发布倡议短视频86条,点击量超50万次。裕民社区27名高校大学生联名倡议清洁家园。发动256名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工匠组成“银发督导队”,吴家老湾社区“五老”代表吴德顺带领群众用拆违旧砖瓦砌出100米乡愁文化墙,既留住记忆又美化了环境。
共治机制延伸服务链。推行“场院会+积分制”治理模式,召开群众议事会235场,收集意见建议486条。裕民社区通过“星空夜话”确定自建房健身广场改造方案,群众自发拆除违建车棚23处。创新“环境积分银行”,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纳入积分管理,兴建村村民王秀兰用积分兑换的月季花,把庭院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吴家老湾社区党员干部率先行动,带动村民主动清理乱堆乱放;碑岗村实行村干部网格化包保,8名村干部化身“环境管家”,每日巡查责任片区;熊家社区推行环境积分制,村民用积分兑换日用品和开展技能培训,激活了“人人争当主人翁”的内生动力。
投入有力度
“五个一”工程强筋骨 智慧赋能添底气
该区坚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实施一条道路、一个社区、一个小区、一个和美乡村、一个园区等“五个一”精品工程,累计投入1.2亿元,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域提升。
交通动脉焕新颜。投资200余万元实施编钟大道绿化亮化提升工程:绿化补植银杏、紫薇等乔木300株,亮化更新智慧路灯168盏,美化打造景观小品15处,文化植入编钟元素护栏2公里。如今这条路已成为展示随州高新区形象的生态画廊、文化长廊。此外,投资3000余万元的交通大道提升工程在同步进行中,拟于寻根节前完工。
乡村蝶变树标杆。兴建村投资600万元打造“热电新村”,实现三个百分百:垃圾分类亭覆盖率100%、污水处理率100%、弱电入地率100%。乡贤捐建的文化广场上,光伏长廊与楚风戏台相映成趣,村民说:“现在城里亲戚来了,都抢着在咱村拍照发朋友圈。”
城市更新出精品。千千水岸景城小区创新“红色物业+居民自治”模式,改造45个智能垃圾分类箱,建成600平方米“共享花园”。青春化工园实施“生态园区”建设,23处黑臭水体变身生态湿地,吸引白鹭重回厂区。十里铺社区开展“最美阳台”评选,67户居民把阳台打造成立体画廊,月季、凌霄与艺术花架相映成趣。
据高新区创城办负责人梁勇介绍,截至目前,该区投入超亿元,整治黑臭水体23处、改造背街小巷45条、拆除违建2.6万平方米、配备智能设备200余台,以“真金白银”筑牢环境提质根基。
治理有精度
绣花功夫提品质 常态长效固成果
夜幕降临,编钟大道上,园林工人正为新栽种的月季修剪枝叶。市政工人老周的工具包里,游标卡尺、色卡本见证着“2厘米修剪精度”的匠心。
该区坚持法治为基、德治润心、自治固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法治护航守底线。该区重点工作督查专班、创城办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实行一督到底,共发现各类问题234处,全部交办解决。区综合执法中心建立“无人机巡查+智慧城管”系统,查处偷倒建筑垃圾行为12起,拆除违建2.6万平方米。余家畈村“24小时护卫队”深夜蹲守7天,现场查获跨区域偷倒垃圾车辆,形成强大震慑。
德治浸润树新风。开展“最美系列”评选,选树清洁家庭368户、最美庭院45个。原种场社区老兵护路队自发修补破损路面1000平方米,老班长李建国说:“当兵保家卫国,退休护路为民。”桥头村十组的老人成立“银龄护绿队”,义务管护3公里绿化带,用行动诠释“主人翁”精神。
自治创新强根基。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136个。十里铺社区创新“商户联盟”自治模式,56家商户签订《门前五包公约》,自发设置花箱护栏800米。吴家老湾社区推行“巷长制”,12名退休党员担任巷长,带动群众实现“扫干净、码整齐、放屋后、拆通透”。
长效机制也在创新中完善:全区建立“路长+网格长+楼栋长”三级管理体系,开发“随手拍”小程序处置问题1200余件;将环境整治纳入社区绩效考核,月度“红黑榜”公示倒逼责任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