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回复: 0
收起左侧

程卫国 宋代袁灼四世在随州同框 殷店中堂里袁家楼主人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8 21: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程卫国 | 宋代袁灼四世在随州同框——殷店中堂里袁家楼主人初考

作者程卫国

程卫国 宋代袁灼四世在随州同框 殷店中堂里袁家楼主人初考

殷店袁家楼
几年前去过随县殷店朱店、二妹山、柯家寨,几次路过中堂里袁家楼,一直不知此处的主人到底是谁。近日闲暇,查阅了相关史料,从嘉靖、同治《随州志》中找到一些信息,顺藤摸瓜,得到初步结论,算作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吧。
笔者首先查到州志中袁姓职官的名字和职位,发现宋代知随州的袁灼一家四代都出现在州志中。还有符合流传至今的袁家乐善好施的记载,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宋代随州属京西南路,绍兴初革,隶京西安抚京湖制置。随州于乾德五年(967)置崇义军,赵光义登位,是为太宗,避讳改称崇信军。军的建制,说明其为军事要地。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随州,府一,即襄阳;州七,为邓、随、金、房、均、郢、唐;此外有一军,即光化;县则有三十一。(开宝中废)随州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划为上州。其贡品有绢、绫、葛、覆盆子四种。(同治《随州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记载,北宋时期,因“尚念前劳,特从宽贷”的“特建”宗旨,为鼓励、表彰将军王全斌的战绩,可责授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彦进可责授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建随州为崇义军、金州为昭化军以处之。故随州成为许多武将文臣的“避风港”,又是朝廷高官贬职外放的首选地。
袁灼(1070—?),浙江庆元府鄞县(现宁波市)人,字子烈。哲宗元祐六年(1091)进士。为光禄丞军器少监,出知婺州(现浙江省金华市)。蔡京姻党曹宗数犯法,灼械之狱而死,坐镌秩(谓降级或降职)。起知随州。徽宗宣和末(1125)召为仓部郎。入对,谏帝清心省事居安思危,言甚切直,黜知泗州。官终朝议大夫。
袁灼是袁毂的儿子。袁毂中宋嘉祐六年辛丑(1061)进士(有传);袁灼中元祐六年辛未(1091)进士(毂子贯开封)(乾隆《鄞县志》30卷卷首1卷 清钱维乔修钱大昕簒 乾隆戊申岁刊衙署藏板 续修四库全书 史部 地理类)袁灼的爷爷袁揆是浙江鄞县的一位富绅。可见袁灼有着官绅世家的背景。本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但在政和三年(1113)由朝奉郎出知婺州后,遇到寓居的武将曹宗。曹将军仗着是蔡京的姻亲,横行乡里,数次违犯法律,袁灼为官正直,嫉恶如仇,不想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实在看不下去,也忍不住了,就将曹宗关进大牢,不知是何原因死在狱中。蔡京是北宋末年的权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灼相当于太岁头上动土,摸了老虎屁股,被年度考评不合格,于1115年降级处理到“知随州”。
袁灼到随州后和大洪山的寺院住持守遂成为好朋友。守遂,蓬溪章氏子也。幼不茹荤,不随童戏。父母顾之曰此儿终非尘中人,乃听其出家。参访襄汉一时尊宿依栖大洪山,忽见虫飞坠地,豁然大悟。主座报恩肯之,命总院事。既而随守袁灼请主郡东双泉禅院,衲子奔辏传道不暇。袁守钦师道德,奏赐净严禅师之号。俄改住水南禅院,德望益著。绍兴乙卯还主大洪山,时襄汉才复,百里绝人。山顶僧徒存不满百,供利阻隔。庄夫耕具十无一二,遂方定居劝勉缁流,开通道路,招人辟田。末期岁,四方禅衲骈肩而来,檀施社供如赴约束逾年,僧及半千。复修院宇,追述先范,大阐纲宗。自此灵济废而复兴。节录宋冯楫塔铭(同治《随州志》方外)
和袁灼一同来随州的还有儿子媳妇袁坰。袁炯字卿远明州鄞人。父灼,左朝议大夫尚书仓部郎中。埛素轸念穷乏,施予不倦。侍仓部守随寒士有来谒者,必访其所寓,以私钱给之。时时造可食物,散城外以惠贫民,或捐钱与之。前后所济不知其几矣。母石氏一臂甚痛,殆不能举。埛遍观随之城中佛庐像,设有支体不具者,皆补足之,费无所。靳母中夜而寤曰:臂不复痛,伸缩自如矣。人皆以为诚感。(《絜斋集》,袁燮撰,旧钞本初元八月既望男朝奉郎权知衢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甫拜手谨书,乙未十月十一日午后校起十三日初更军匆匆过目不能无留误也,常记。袁甫,袁燮之子。)
袁炯很同情贫穷的人,经常施舍。袁灼在随州任职期间,有寒士来拜访,一定要打听袁知州的住处,袁炯就拿出自家的钱给他们。还经常制作食物,散发到城外的贫民。所捐赠施与的钱粮无法统计。袁炯的母亲有一次胳膊疼痛得抬不起来。袁炯就到随州城中把所有残缺的佛像修复了一遍,花了很多钱。一天晚上忽然胳膊就不疼了,大家都认为是袁炯精诚所至,行善得好报。
袁燮在絜斋集巻十六先公行状(代叔父作)中还记载了一件事情:“考承事郎讳炯,妣夫人林氏。先君从大父守随,无子,祷于大洪之神,夜梦神告曰:与而二子。是生先兄及章。”意思是说袁炯小夫妻来随州时,结婚多时,尚未生育,袁炯就到大洪山去拜佛祖,晚上梦见佛祖告诉炯说:“给与你来个儿子。”因此生下了袁文和袁章两个儿子。
关于袁炯的“炯”字,各种资料写法不一,有写“垌”的、有写“坰”的、有写“埛”的,本文以袁甫抄写的《絜斋集》手抄本为依据。袁甫是袁炯的曾孙,絜斋集又是袁燮所写,是袁炯的孙子,应该具有权威性。
该说自袁炯以下的第三代人袁文和袁章了。袁文和袁章都是在随州诞生、成长、读书。在1127年袁文11岁时,即发生了金人之难,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乳母范氏,汉东人也。金人之难,公年始十一,生之全之繄保护是赖,阖门四千亩田契囊以自随无所遗失。”(袁燮《絜斋集·先公墓表》)说明袁文出生后请有随州人范氏做奶娘,范氏还完整的保护了袁家的四千亩田契。袁家全部离开了随州。袁灼带着家人到任尚书仓部郎中了。
老袁家是名副其实的进士世家。据乾隆《鄞县志》卷九选举表上载鄞县进士名单:
嘉祐六年(1061年)辛丑袁毂(有传)
元祐六年辛未(1091年)袁灼(毂子贯开封)
乾道五年(1169年)袁章(灼孙)
淳熙八年(1181年)袁燮(灼曾孙,有传)
淳熙十四年(1187年)袁韶(燮从子,有传)
庆元二年(1196年)袁洽(毂四世孙)
庆元五年(1199年)袁肃(燮子)
嘉定七年(1214年)袁甫(燮子,状元,有传。)
嘉定十六年(1223年)袁商(燮子)
宝庆三年(1227年)袁衡(燮孙)
淳祐七年(1247年)袁符(袁章孙)
其中名声最大的要数袁燮了,《宋史》载:
袁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入太学,登进士第,调江阴尉。
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以此为荒政首。除沿海制属。连丁家艰,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时朱熹诸儒相次去国,丞相赵汝愚罢,燮亦以论去,自是党禁兴矣。久之,为浙东帅幕、福建常平属、沿海参议。
嘉定初,召主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权考功郎官、太常丞、知江州,改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因对,言:“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彭龟年逆知其必乱天下,显言其奸,龟年以罪去,而权臣遂根据,几危社稷。陛下追思龟年,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必大用之。'固已深知龟年之忠矣。今正人端士不乏,愿陛下常存此心,急闻剀切,崇奖朴直,一龟年虽没,众龟年继进,天下何忧不治。”“臣昨劝陛下勤于好问,而圣训有曰:'问则明'。臣退与朝士言之,莫不称善。而侧听十旬,陛下之端拱渊默犹昔也,臣窃惑焉。夫既知如是而明,则当知反是而暗。明则辉光旁烛,无所不通;暗则是非得失,懵然不辨矣。”
迁国子司业、秘书少监,进祭酒、秘书监。延见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实,是为道本。闻者悚然有得,士气益振。兼崇政殿说书,除礼部侍郎兼侍读。时史弥远主和,燮争益力,台论劾燮,罢之,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奉祠以卒。
燮初入太学,陆九龄为学录,同里沈焕、杨简、舒璘亦皆在学,以道义相切磨。后见,九龄之弟九渊发明本心之指,乃师事焉。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学者称之曰絜斋先生。后谥正献。子甫自有传。(《宋史》、袁燮《书钞》十卷)
袁燮去世后,得到了朝廷封的谥号,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享祀,号召全国学界、学子向袁燮学习,成为国家级的学者,成为全国学子的楷模、榜样。因此,“先儒袁燮字和叔宋鄞县人仕礼部侍郎称絮齐先生谥正献 国朝同治七年从祀。”(同治《随州志》卷十一学校社学书院考棚宾兴乡饮讲约典礼附)故笔者称之为“四世同框”。
袁灼一家三代人自1115年至1127年,在随州居住了12年,留下了上述故事。

程卫国 宋代袁灼四世在随州同框 殷店中堂里袁家楼主人初考

接下来分析随县殷店中堂里和袁家楼。
中堂里三字是一处石刻,在袁家楼塆子北侧约一公里,三个字刻在靠河边的一面比较光滑的岩石上,意思可能是中堂居住的地方。当地人根据就近的塆子叫袁家楼,就联想为袁中堂。
中堂是宰相之别称。北宋时因宰相于中书省内之政事堂办事而有此称。元朝沿称。明朝大学士握宰相之权,于内阁办公,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故称中堂。清朝用以称呼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查历代《随州志》无袁姓宰相一级的朝廷高官在随州的任职记录,而袁灼和袁燮算是在朝廷任过要职的大官了,袁燮是标准的大学士,尽管他在随州任过职务,但也算有关系。同时,袁炯“侍仓部守随寒士有来谒者,必访其所寓,以私钱给之。”而中堂里正好为来谒者提供了路标。还有个说法中堂为尊称,意思是坐在堂屋中间的人,即当家的、主事的人。知州无疑是州府里最大的官,也可用中堂代称。
可以称之为中堂的除了宰相外,还有相当于宰相级别的参与朝廷决策大事的高级官员。贬黜到随州的高官很多,根据清徐松著《宋会要辑稿·职官》中的记载,宋代黜降到随州的官员有钱惟演、刘元瑜、潘夙、沈起、沈括、邢恕、吕大防、范纯仁、韩川、王厚、张商英、王及之、汤鷽、张大经、林自、林颖秀、邢彦文、李谦、雷世忠、林璋、吕希绩、李显忠、钱景臻、曹利用、薛向、邓洵武等26人。其中只有钱惟演、范纯仁、张商英、沈括等人可用中堂称谓。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外戚、文学家,秦国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曾贬谪随州。但时间不长就病逝于随州。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元祐八年(1093),再次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宋哲宗亲政后,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范纯仁上书皇上,请求将吕大防等人予以赦免,言辞非常恳切,以至于冒犯了朝廷重臣章惇,因此,范纯仁被贬为随州知州。范纯仁在随州待了将近一年,本来一向就患有眼病,突然一下全失明了。于是,范纯仁就上表请求退休,章惇告诫官府中的官吏们不要呈上范纯仁的表,因为章惇担心范纯仁在表中又论及朝政。章惇最终还是说服了皇上,将范纯仁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安家于永州。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授光祿卿,分司南京,道除右正议大夫,提举崇福宫,不数月,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诏职,纯仁乞归许养疾,宋徽宗不得已许之。可见范老先生在随州任职时间较短。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月七日,龙图阁直学士、朝散郎、知延州沈括责授均州团练副使,员外郎,随州安置。坐始议城永乐,既又措置应敌乖方故也。元祐三年(1088),沈括移居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东面),将他以前购置的园地,加以经营,名为“梦溪园”,在此隐居,八年后即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去世。可见沈括一家在随州居住6年,沈括本人任职均州团练副使,只是在休假时才回随州考察自然山水风土人情。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其先汲郡人。祖通,太常博士。元祐三年(1088)吕公恳请避相位,宣仁太后说:“皇帝正是壮年,您不可以就离开,稍等一年半载,我也就该到太后所应居的东朝去了。”没有实行而太后去世。大防为山陵使,又命他以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的身份知颍昌府。不久改任永兴军,使方便他的乡社。入朝辞谢,哲宗对他慰劳很优厚,说:“你暂归故乡,将马上召用。”不久,左正言上官均论大防败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击他,被削去学士,任随州知州,贬为秘书监,分掌南京,居住郢州。言官又以他主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蔑诋毁,迁居安州。绍圣四年(1097),于是贬为舒州团练副使,指定在循州居住。大防到达虔州信丰而生病,于是去世,终年七十一岁。(《宋史·列传》卷九十九)吕大防被一贬再贬,且时刻在政界对手的打压下,可能很难有所作为。
张商英(1043—1121)虽然是由朝廷高官贬黜而来,任职过宰相,是标准的中堂,但这是以后的事情。张在随州时间很短,元符三年(1100)九月来,十二月就调回京城了。时间太短。
那么袁家为何不住在随州城内,而要居住在离城区50公里的随东北呢?
笔者认为宋代有一种任职回避制度,一是异地为官,一般情况下任用的官员不在本地任职,防止形成家族势力,危及朝廷。二是在官员任职地,家属不能和官员不能居住生活在一起。以减少家属吹枕头风的机会,影响干扰官员处理政务。比如“诏降授中大夫、守光禄卿、分司南京、安州居住吕大防责授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降授左朝议大夫、试光禄卿、分司南京、蕲州居住刘挚责授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降授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苏辙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降授左中散大夫、守少府监、分司南京、鄂州居住梁焘责授雷州别驾,化州安置;大防等分司东京,并见分司。降授通议大夫、知随州范纯仁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朝请郎、尚书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随州居住韩川特责授岷州团练副使岷州,道州安置;朝请郎、尚书水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峡州居住孙升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以附奸凶讥讪故也。”“诏: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范纯仁为左中散大夫、光禄卿、分司南京、邓州居住,责授信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吕希纯为朝奉郎、少府少监、分司南京、唐州居住,责授鼎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王觌为朝奉郎、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和州居住,责授岷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韩川为承议郎、少府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责授隰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刘奉世为左朝议大夫、少府少监、分司南京、光州居住,责授舒州团练副使唐义问为奉议郎、尚书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安州居住。降授朝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和州居住吕希哲为朝奉郎管勾亳州明道宫,降授朝散郎、少府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吕希绩为朝请郎、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清徐松著《宋会要辑稿·职官》)可见官员任职地和家属居住地都分开安排了。因袁灼一家都是帝都开封的户籍,就全家迁出到随州,根据上述惯例,袁灼在州城上班,家属就居住在远离州城的袁家楼了。而当时宋朝的都城在开封,从开封到随州走随东北的柯家寨—朱家店—袁家楼是一条极为便捷而又安全的路线。袁灼选择把袁家楼作为一个常住地,就符合要求了。所以袁炯在这里接待来谒者,刻上中堂里作为路标。至于这三字是何人、何时所刻笔者无法考证,尚可用新科技手段断代。就看后来者是否认为有此必要了。
之后的袁家楼和中堂里的故事,殷店镇的地方文史研究者江西源先生已经收集整理了很多口述资料,笔者就不赘述。
程卫国 2023年8月20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