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3604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何巍 徐丽
4月18日,曾都区2024年重大项目暨凯力专汽智慧工厂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北郊街道双寺村举行。曾都专汽产业再添“新军”,为推进专汽产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是曾都区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加速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该区深入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全力以赴打造“专汽之都核心区”,在新型工业化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2024 年一季度,曾都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完成工业总产值86.9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 比 增 长8.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19家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
坚持韧链强群 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链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曾都区坚持工业强区、制造强区发展定位,通过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加大项目招引、产业培育等举措,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持续巩固专汽之都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专汽产业换道超车。该区按照“1335”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专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促进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产能提升、品牌升级、市场拓展。
2023年底,全球首个正向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新楚风海珀特“H49”发布。这款车集新能动力、线控底盘、自动驾驶、智享座舱等前沿技术于一体,是新楚风2022年实现战略重整后,瞄准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前沿,全正向研发的“拳头”产品。该区以新楚风氢燃料电池整车为牵引,加快推进氢能商用车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推动专汽底盘“焕新”、上装升级。曾都支持本地专汽及零部件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加快新能源专用底盘及核心部件研发,推动上装底盘一体化设计、标准化集成、产线化生产。依托清华工研院和新楚风、杭州时代电动等,推动上装底盘一体化集成。紧盯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三条技术路线,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跳出“定式”谋发展,思维一变天地宽。曾都以现有机械加工、装配能力为基础,引导程力、江南等重点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发展思路,对接特定行业需求,拓展工程机械、应急救援、军用装备、机场港口地勤等领域专用装备制造业务,带动关联项目加速聚集,打造专用装备制造业集群。
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该区支持泰晶科技、天一智能、琅菱智能、金龙集团等企业链群式发展,不断壮大高端装备及器件、软体新材料等产业,打造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创新平台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曾都大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发力。以建设应急基地为抓手,以搭建应急学院为引擎,积极探索实践应急产业发展“随州模式”。
位于曾都区万店镇的随州安全应急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2081亩,总投资15亿元,通过搭建真实尺度地质灾害、城市搜救、复杂水环境等丰富场景,为产品检验检测、研发测试、培训演练提供更加专业的环境和条件。
大力培育发展应急产业,既需要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也需要有良好的公共设施作支撑。曾都区充分发挥“政府有为”之手,主导投资建设以场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的随州安全应急基地,打造国内首个集专用车检验检测、应急装备研发测试、行业认证及标准制定、应急培训演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景化、实战化安全应急基地,以真实场景支撑产业升级。
同时,依托随州安全应急基地专业性优势特点,发起成立随州安全应急研究院,搭建在理事会领导下的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
今年2月3日,随州安全应急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依托随州安全应急基地,汇聚国内外高端行业资源,聚力攻关应急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及标准化测试研究,推动安全应急装备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应急装备创新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衔接。
组建救援队,以应急救援树立形象品牌。曾都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企业开展社会救援服务,组织参与各类抢险救灾、通信保障、物资运输等救援任务,在实战环境下检验应急产品质量。救援队现有50名队员和20余台套应急装备,参与了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特大暴雨、甘肃地震灾害等应急抢险救援,受到国家应急管理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
持续强基固本 推动产业链抢占新高地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实体经济的第一方向,实体经济是创新发展的承担主体。
曾都区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持之以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从孵化培育到发展壮大的全周期梯度培育体系,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成长生态。
推动技术升级。该区着力实施新一轮“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2023年共实施技改项目60个以上,技改投资突破30亿元。
深化数智赋能。大力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重点企业自主研发、合作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持续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成长壮大。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3家,11家企业入库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
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
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院所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与培育。泰晶科技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博利特种汽车被认定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天威专汽、东神专汽备案为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引进科技人才挂职服务,持续招引“科技副总”,加强技术需求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在曾都转化应用。2023年引进省级科技副总2名,转化科技成果15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5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