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回复: 0
收起左侧

“红色”引领,“绿色”崛起 ——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8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红色”引领,“绿色”崛起 ——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红色乡村振兴,九口堰村,洛阳镇

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徐斌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许享红 张琴 见习记者 钟金辉   
  这里,是新四军第五师诞生地,是“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它凭借一串闪光“名片”,在乡村振兴路上“一马当先”取得成效。   
  这里,就是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   
  “百美村庄”“大乐之野”等一批驰名旅游项目接连落地,吸引了游客纷至、能人返乡、新村民入乡,激活九口堰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8月下旬,我们走进九口堰村,探秘该村如何依托“红色”文化、“绿色”山水等资源优势,带领群众走上共富之路。   
  赓续:传承红色基因激活红色动能   
  “长眠于九口堰烈士陵园的英雄黄春庭,虽然,您倒下了,却如同化作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无数后来者……”8月24日,九口堰革命旧址纪念馆,12岁的红领巾讲解员刘钰涵的动情讲述,让游客们深有感触。   
  1939年,李先念率领鄂豫挺进纵队,在九口堰一带开辟了随南抗日根据地。九口堰革命旧址纪念馆,原是孙氏住宅,俗称孙家大院,是随州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居。   
  九口堰村是新四军第五师发展的摇篮,司令部设在孙家大院。附近还分布着五师边区建设银行、战地医院等十余处革命旧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壮丽诗篇。   
  赓续红色血脉,开发红色资源,九口堰村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取得良好的成效。   
  通过红文、红旅、红廉、红商、红农融合等,放大红色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九口堰革命旧址纪念馆馆长顾世国,每年宣讲红色文化教育课50余场,培育“红领巾讲解员”数十人并获得全国大奖。   
  2020年,九口堰村被纳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撬动2860万元资金用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九口堰村形成“一馆一园一烈士纪念碑及十二处革命旧址群”红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在50万人次以上。   
  红色资源历久弥新、历久弥珍。革命者勇于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已融入村民们的骨髓,形成了九口堰人奋进的自觉,凝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涅槃: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绿色产业   
  从福银高速“洛阳”出口,沿风景如画的乡村公路行驶约10分钟,“大乐之野·银杏谷”民宿跃入眼帘。   
  “在小红书刷到的,没想到这么漂亮的地方就在‘家门口’!”随州市民金晶,道出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心声。   
  “24间客房,每逢节假日都是满房,八成是外地游客。”今年“五一”试营业以来,入住客人数量持续攀升。民宿主理人李丹说,“运营效果远超预期,入住率在全国大乐之野数十个项目中名列前茅。”   
  九口堰村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左右。“山大、林多、地少,村民收入来源有限。”该村党支部书记代道明介绍。村里2000多人,常住只有900多人,多是“妇幼老”,许多房屋、田地都闲置了。   
  如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村民能“靠山吃山”?该村融入洛阳乃至曾都全域旅游,区镇村三级联合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村集体通过山场流转、房屋入股等方式,引进“大乐之野”落户。民宿经营区已投资3000余万元,配套有可预约体验的咖啡厅、婚礼草坪、树下泡池、户外拓展、野有食等业态设施。   
  大乐之野是全国著名民宿品牌,它的落户,抬高了洛阳镇乃至随州民宿产业“天花板”,让九口堰村的资源“身价倍增”。过去许多无人问津的地方,如今成了民宿、户外徒步等新业态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九口堰村乡村合作公司顺势流转了200多亩闲置土地,发展猕猴桃、辣椒等特色种植。“九口堰村富民蘑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该村香菇年种植达150万棒、近百人在香菇基地务工。   
  随着“长江之家公益平台”“红色培训研学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九口堰村的农文旅融合之路将越走越宽,更多村民可以搭上致富车、吃好旅游饭。   
  聚力:发挥党建引领推动共同富裕   
  去年,九口堰村收集到30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一条是“八组村道狭窄,影响出行”。经过村民“院场会”共议,村民代表一致通过:此路必修。   
  村“两委”号召乡贤能人捐款捐物。乡贤孙兆乐率先捐款5万元,全组村民争先恐后出钱、出力、出土地,4个多月,这条长2000米、宽5米的公路就修好了。可八组的10余户村民嫌自己贡献不够大,便私下商定出钱建起了“功德碑”,把贡献大的村民姓名刻了上去,感召后人。这座红色村庄里,乐于奉献、善于奋斗、团结拼搏的革命精神,已经融入血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村民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孙家大院”的传承人孙丽平说:“抗战时期,太爷爷把我家房子主动腾出来供新四军五师办公,这种奉献精神,我必须延续。”她毅然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回乡当起九口堰纪念馆讲解员,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最佳践行者。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在九口堰村字字得到充分落实。   
  九口堰村形成了“村干部+片长+党员中心户+湾长”的网格化治理模式,服务邻里、方便乡邻;形成了村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大格局,全村2000多人亲如一家。   
  洛阳镇党委书记李婉莺说:“百美村庄华中地区首个项目落户在九口堰村,不仅在于这里独特的资源,更在于该村淳厚的民风、强大的发展气场。”   
  去年初,招商项目百美村庄在洛阳镇选址。九口堰方家冲只是备选之一。代道明说,“那是村里最偏最穷的地方,连一条能走小车的路都没有。”但机会稍纵即逝。代道明带领几十名党员干部一起上,千方百计筹资30万元,仅用两个月挖通了道路,统一了村民思想,收储了闲置房屋,最终项目选择了方家冲。   
  随着大项目落地,九口堰村外出务工的游子们纷纷回村,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高品质就业。四组村民张艳荣过去在广东务工,回乡当上了大乐之野民宿客房主管。她说:“村里有了好的工作岗位,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各行各业的数十名新村民、新农人,从外地来到九口堰村,他们在“百美驿站”里,举办了乡村振兴各种“头脑风暴”和培训40余次,引导村民学习插花、冲泡咖啡等技能,打开旅游创业新思路,开启城市生活高品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近两年,50余名乡贤能人、新村民到九口堰,投身农旅、建设家乡。   
  憧憬:处处皆为美景人人都很幸福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九口堰村依托农文旅融合,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已经领先一步。但如何让这条路走得更稳更好?   
  调研访谈中,干部群众对该村发展短板进行了“诊脉”,市场主体还不够多,旅游业态还需丰富,集体经济尚需壮大,村民创业意识不浓。大家对未来发展也有思考,要深入持久做好红色文章,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前瞻做好产业谋划,吸引更多优质市场主体,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洛阳镇也有硬核举措,将加快文旅多业态招商和项目建设,让旅游业“星罗密布”百花齐放;设计开发旅游度假区线上地图,实现洛阳旅游一站式线上服务;发动全体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种养、创业就业,让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家家是“商户”、人人增收入。   
  该村党支部书记代道明表示,将深度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向三产融合要效益,兴业态、强龙头、树品牌,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九口堰实践样本”。   
   
     和美乡村 共同缔造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   
  九口堰村立足资源禀赋,明确发展方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抢抓机遇招引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九口堰的探索实践表明,绿水青山具有永恒的魅力,推动“两山”转化既前景可期又任重道远。   
  建设和美乡村,关键在发动群众、共同缔造。一方面要留得住人,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创造性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另一方面要搭建平台,创优环境,招引更多市场主体前来投资,吸引更多乡贤能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新村民、新农人入乡,为乡村发展添人气、聚合力。   
  干部领跑、“头雁”带跑、群众跟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新时代的乡村必将越来越宜居宜业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