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论坛讯(通讯员石守京)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出现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的可喜局面。作为一名退休党员干部,更要责无旁贷,努力读书。下面我想就读为谁、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谈点浅见,以此参与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中,从而提升品质、增强实效,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读为谁
读为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进一步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提出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深化党史研究,加强党史学科建设,发挥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作用,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深刻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所以,把学党史作为读书活动的重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党史是经过百年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承载着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等大有裨益。正因如此,坚持阅读党史、品味党史,好似在心中长燃一盏明灯,能指引人们感悟人生、贴近真理、豁然开朗,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我认为,目前全党全民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应继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并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也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以书籍为灯塔,人们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教育全体党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筑牢学为谁,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基。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基于这样的判断,着眼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共产党员要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扎实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以更加统一的思想认识,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党员老干部要基于更强的主体意识,推进高质量发挥余热,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退休党员、党员干部,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人文优势和职责优势,要通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党员意识,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建言献策作用,认真落实“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我是谁
当前党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工作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全党学党史弄清“我是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显得非常必要。我是谁,是党史学习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弄清我是谁,牢记安身立命之本。就要把群众当衣食父母、当亲人、当主人,弄清我是谁,才能“行大道、行公道、行正道,成为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党把党群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都是在强调群众的主人地位和党员干部的公仆身份,在告诫我们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只得警觉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往往不自觉地发生角色错位,变“公仆”为“主人”,在群众面前趾高气扬,指手画脚,其本质是信仰迷茫、信念迷乱、精神迷失、为人做事迷狂。弄清我是谁,就要始终牢记党员干部身份,自觉担起公仆职责,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成为群众可以信赖的“贴心人”。弄清我是谁,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新的征程上,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二要牢记责任担当。作为党员和党员干部,担负着落实党的政策,建设数字化政府、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必须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强化“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党史学习中,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群,24小时开通服务热线电话,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群众的求助,常年进村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强化服务,服务中敢于责任担当,真负职位之责,敢尽为民之责,善担干事之责,努力把自已的聪明才干奉献给人民,展现人生价值。三要培训技术农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通过培训,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有了技术“金钢钻”,才敢揽致富“瓷器活”。
依靠谁
依靠谁,说到底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根本问题。关键时刻,党员要同人民一条心,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确保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始终坚定依靠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奋斗决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古希腊神话里,安泰是大地母亲的儿子。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他就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四要”:一要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只要潜心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能找到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就能获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只要遵循民情民愿,就能找到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方向。二要尊重群众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总能以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三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要从单位的文山会海中走出来,从走马观花的车上走下来,从干部联系干部转为干部联系群众,从眼光向上转为眼光向下,带着农民最现实、最直接、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去基层调研,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四要和群众们同甘共苦。党和群众同甘共苦,群众才会和党同心同德。要能够“跟着群众跳火坑”,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无论环境顺逆,都能始终如一,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始终与群众风雨同舟、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为党旗增辉添彩、为人民建功立业。
为了谁
为了谁。说到底是党执政宗旨的价值观问题。心中装着人民,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未来无比宽阔。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不能”表明心迹:“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展厅内,刊载着李大钊名篇《庶民的胜利》的《新青年》杂志原件,从“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到“庶民的胜利”,革命先驱深刻指明我们的事业“将永远存在”的历史必然。为什么人、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一个政党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把人民生活幸福当“国之大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仅井冈山时期,近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抗美援朝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近400名党员、干部为抗击疫情献出了宝贵生命。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所需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及时调整医保政策,明确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保障政策,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今年3月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一句句铿锵誓言、一份份执着牵挂、一件件烟火小事,汇聚成至深、至浓、至热的人民情怀,升华为那一句最深情的告白。上行下效,作为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坚持做到“四要”:一要永存敬民之心。因为没有群众就没有党。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失去了立党之本;背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丧失了执政之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我们就失去了力量之源。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方面,要感恩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需要,把感恩之心转化为为民、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要敬畏群众。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要常怀亲民之情。要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宗旨意识,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难题为“家事”,视群众期待为“家计”,在感情上与群众相融,在思想上与群众共鸣,在行动上与群众合拍,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三要善为得民之举。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前进方向,发动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道理让群众顺气;要依法办事,以诚取信,讲法治让群众服气;要换位思考,以情感化,讲感情让群众消气,切实保护好、凝聚好、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四要多做惠民之事。“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党员干部要竭尽全力,扎实工作,重视乡村数字化建设,让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真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五要体察民之疾苦。象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时光荏苒,沧桑巨变,我作为受党培养教育60多年的党员干部,将认真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信心和动力,团结党员、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