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启蒙老师:崇信军(随州)节度判官黄茂宗
文/罗爱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为繁荣宋代文学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一代文宗欧阳修的伯乐是谁?除胥偃、晏殊、钱惟演,这三位是他上过历史热搜的,而还有一位,他青少年时期的文学启蒙老师黄茂宗——崇信军(随州)节度判官,很多人就不一定知晓。
黄沔(991—1055),字茂宗,号昌裔,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北宋教育家黄中理之长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伯祖父。
经历了晚唐、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宋代不少家族认识到唯读书,方能让一个家族兴旺,也认识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而当时的名门望族,更是文风鼎盛,家藏万卷。
黄中理是黄庭坚的曾祖父,曾被皇上恩赐,但他乐于创办书院。黄中理在偏僻的山林中始筑樱桃洞与芝台书院,四方慕名而来的游学者常数十百人,长子黄茂宗自幼聪慧好学,才高笃行,未及第前在两书院当老师。
黄中理五个儿子和五个侄子,就读两馆,时人谓之“十龙”,后皆登进士第,茂宗便是十龙之首。黄庭坚在《叔父和叔墓碣》中详细记载了伯祖黄茂宗及第的经过:祥符八年,也就是公元1015年,两馆游士之师黄茂宗落榜后,觉得抱屈,想请高人指教。在河南恰巧碰到了翰林学士胥偃。
胥偃,字安道,湖南长沙人。宋大中祥符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开封县,后徙知汉阳军。
胥偃见了茂宗写的《木铎赋》,大惊,这么好的文章竟然被埋没!当时明知考官已经将王交列为第一,胥偃却坚持让茂宗和他一起去问主考官。见了主考官,胥偃没有直接责问,他很有艺术性地问:你们几位考官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翰林大学士是皇帝比较信任之人,主考官不敢怠慢,很认真看完,大加赞赏,说这篇《木铎赋》写得很好,胜过第一名王交。
这个很有意思的翰林学士胥偃真沉得住气,这才把黄茂宗落榜的事抖了出来,主考官们面面相觑,只好找理由,说没见过这份试卷。
胥偃回到京城,把这篇赋献给真宗皇帝。真宗觉得胥偃推荐的人文采非凡,遂下诏,要礼部举行一次特殊考试,由副宰相赵安仁、翰林学士刘筠主考。黄茂宗这才考上进士,任崇信军(随州)节度判官。
黄茂宗在恩师胥偃的举荐下入进士授崇信军节度判官后,仕途平缓,他很喜欢随州温和的气候,潋滟的涢水,淳朴的风土人情。他无意于升迁,在随州呆了很多年,一直发挥他在两馆的特长,沉醉于教书育人。谁能想到,他悄悄培养的会是大宋一代文化巨星呢。且这颗星,照亮了大宋文化的天空。
黄茂宗和欧阳修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黄梦升墓志铭》原文写道: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
黄梦升(公元997—1039),江西修水双井四十八进士之一,其兄黄茂宗在随州当官后,梦升和其他几个兄弟也来到随州,跟随茂宗读书。那时欧阳修才八岁,“予为童子,立诸兄侧”,每天和梦升们一起习字读书,与其成为好友,两人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同榜进士。黄梦升去世后,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作《黄梦升墓志铭》。
欧阳修比黄茂宗小16岁。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茂宗把自己的藏书借给欧阳修,每次借来的书,欧阳修还没抄完,已能倒背如流。茂宗很喜欢这个瘦小的奇才少年,经常送一些笔墨给他。欧阳修喜欢韩愈的文章,知识渊博的茂宗细细帮他讲解,并把韩愈的思想精髓分析给他,这为后来的北宋诗文革新埋下了种子。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家,黄茂宗还经常带弟子们到处游山玩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树木葱郁的大洪山,云蒸霞蔚的现光山,飞瀑流泉的寿山,都留下了他们酣畅的足迹。吟诵李白的诗歌,像李白样逍遥自在,那段日子很开心。
春去秋来,在黄茂宗的辅导下,欧阳修大有长进,在随州渐有名,他满腹学问,诗文颇获赞誉。
但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1023年,17岁的欧阳修第一次参加随州乡试,因不符合“时文”格式的要求而落榜。黄茂宗鼓励他继续考。1026年,欧阳修顺利通过了随州乡试,然而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考试中又名落孙山。年轻气盛的欧阳修很是郁闷失意。
黄茂宗为帮助欧阳修早日摆脱沮丧情绪,特邀他一起到梅丘山沐浴圣泉。全身心放松下,几个人天南海北胡侃,黄梦升讲了黄茂宗科举考试的往事,说:你的文章比茂宗写得还好,何不去找下胥偃,请他为你指点,说不定胥偃也就是你欧阳修的贵人。茂宗也怜爱地望着欧阳修说,恩师胥偃曾任职于朝廷,有很多关系网,可以试试。
几个人开心地击掌,溅起几尺高的水花,那水花又似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
一语成真。没想到胥偃还真帮了欧阳修,而且欧阳修竟成了胥偃的女婿,官运和桃花运一起来了。这是后话。
胥偃,当时是汉阳最高军政长官,黄茂宗在随州做官,汉阳与随州相隔不远,胥偃又是黄茂宗的恩师,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为了举荐欧阳修,茂宗替欧阳修在恩师那说了不少话,落魄的欧阳修终于有了信心,决定去拜访大学士胥偃。
欧阳修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黄茂宗。推算起来,欧阳修和黄茂宗在随州同呆了十四年。
欧阳修把母亲帮人缝补挣的几个小钱缠在腰间,写了一篇《上胥学士偃启》,带着自己的几本作品集,去拜谒胥偃。
1028年春天,涢水两岸莺歌燕舞,画眉鸟在林中鸣叫,布谷鸟一声声“布谷”“布谷”催人耕种。欧阳修心潮澎湃,忽然想起在随州客居过的李白一首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抬头看看天空展翅的鸟,这个胸有大志的落榜生,眼眶湿润了。
由涢水乘船南下,经过安陆、云梦、孝感、汉川,抵达汉阳。
因茂宗的推荐,胥偃很热情地接待了欧阳修,《宋史.胥偃传》记载了欧阳修求见胥偃的场景,原文是:“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
看了欧阳修呈上的文章,见他知识渊博,格局高,有韩愈的大气风骨,胥偃大喜,觉得欧阳修前途无量,还说他一定会“有名于世”(《胥氏人墓志铭》)。
胥偃的确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看定了欧阳修这个穷小子是个“潜力股”,有意让欧阳修做他的乘龙快婿。便设宴款待了欧阳修,把他留下,等欧阳修考得状元,再与其女完婚。
欧阳修也早从茂宗老师口中得知胥偃的女儿才貌双全,自是欢喜,便留在恩师家中复习迎考。
在北宋,朝廷有诏令,参加礼部贡举者,须有一定级别的官员举荐。
转眼又是一年,在胥偃的保举下,欧阳修成为国子监推荐的考生。
宋仁宗天圣七年(即公元1029年),欧阳修随未来岳父胥偃来到京师汴梁。在这年春天的广文馆考试、国学解试中均荣登榜首,成为监元和解元,次年春,参加礼部考试,晏殊正是主考官。这次考试,不少考生都跑题了,欧阳修则紧扣主题,一气呵成。晏殊慧眼识才,把文采飞扬的欧阳修定为第一名“省元”。自此,欧阳修以晏殊门生自称,执弟子礼。
所以胥偃和晏殊应该是欧阳修22岁以后的老师。
又考了个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聪明好学的欧阳修没有辜负准岳父胥偃。
连中三元后,欧阳修衣锦还乡,回到随州,拜谢了恩师黄茂宗和左邻右舍,便将母亲和妹妹接到京师。在母亲的主持下,迎娶了恩师胥偃15岁的女儿。
天圣九年(1031),欧阳修步入仕途,被派到西京,任留守推官,协助留守处理刑事案件。在这里又遇上了他官场上的老师钱惟演。
钱惟演是欧阳修的顶头上司,他对有才华的下属非常器重,“富养”着欧阳修等青年才俊,不但很少让这些机关干部做行政事务,还公然为他们提供有利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切磋诗文,从而在北宋文学的革新中发挥领航作用。
晚年的欧阳修在回忆洛阳的生活时,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人生离不开贵人相帮,人生路上的老师也从来就不止一个,欧阳修亦是。家境贫寒、相貌平平的欧阳修,正是因遇上黄茂宗,胥偃,晏殊,钱惟演几位老师,才改变了命运,成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
而欧阳修的启蒙老师,当是崇信军(随州)节度判官黄茂宗!
作者简介:罗爱玉,女,7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首届百名文学人才。随州市作协副主席、曾都区作协主席。有诗文发表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潮》《扬子江》《北京文学》《中国诗歌》《诗歌月刊》《长江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曾在诗刊社、星星诗刊及湖北省作协、江苏省作协等举办的全国诗赛中获奖三十余次。著有诗集《青青玉米地》《我想送你半个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