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6|回复: 0
收起左侧

统筹“三对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姚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要充分统筹“稳”与“进”、“供”与“需”、“时”与“势”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稳”和“进”,在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中保持战略定力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既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又是制定政策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也没有改变。但同时,我国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越是关键之年,越要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到政策层面,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促“稳”。
  (一)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稳”定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因此,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实施“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确保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二)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围绕“进”明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下一阶段,紧紧围绕“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主题,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三)始终坚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稳”与“进”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经济层面看,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收入和财富水平,涉及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程度。从社会层面看,要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均等化水平。从日常生活层面看,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富足,在居住方式、消费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分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二、统筹“供”与“需”,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培育竞争优势
  经济发展就是供需不断重构的过程。当前,人口结构变化、新技术快速渗透、新模式持续涌现等,正在推动着供给与需求加速重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从根本上推进供需体系重构,培育壮大优势,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
  (一)着力增强供与需的适应性。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收入水平提高,需求结构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和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因此,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突出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实施企业研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深入开展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及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用高质量的新供给淘汰低质量的老供给。
  (二)着力提高供与需的灵活性。当前,我市供需错配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但同时,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空间广,供需重构中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一方面坚持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和扩大有效高端供给并举,为中高端供给释放新空间。另一方面,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围绕个性化、小众化、定制化需求,引导企业积极拥抱需求变化、技术变化、业态变化、模式变化,提高知变、应变、求变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供需灵活高效对接。
  (三)着力强化供与需的畅通性。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大批利企便民的措施,实现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亟需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把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培育得更好。因此,应着力围绕构建公平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产销、产需、产运对接,破解生产主体和市场错配、生产与消费脱节、金融和实体失衡等难题,实现供需循环畅通高效。
   三、统筹“时”与“势”,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权
  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8+1”的工作部署。“8”即“融入区域发展布局、推动产业能级倍增、激发强劲发展动力、叫响曾随文化品牌、构建联动发展格局、夯实市域治理根基、建设幸福生活家园、筑牢鄂北生态屏障”8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举措。“1”即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政治引领和坚强保证。对此,我们更需统筹“时”与“势”,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权。
  (一)立足市场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我市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强,精深加工占比逾70%,“随州香菇”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随州香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凤凰山、桃源村、九口堰等旅游名村蓬勃兴起。但同时,我们仍需围绕增强优质绿色农产品、优美生态环境、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干”贯通产加销、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径”融合农文旅、以新农村电商为“网”对接科工贸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立足区位文化优势,集聚战略叠加政策效应。我市作为“襄十随神”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支撑点、武汉城市圈和“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链接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要耦合点,应主动承接和深度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一是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把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聚焦地方文化特色,让更多文化基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把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因地制宜打造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三)要立足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争当北部列阵的特色示范、美丽湖北的绿色示范、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品牌示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示范”,是省委赋予随州新的使命任务。因此,我们要加快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创新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在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中主动作为、主动求稳、主动求进,致力于实现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