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8|回复: 0
收起左侧

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产兴民富乡村美


——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随州日报通讯员 刘浩
  73座香菇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田间蔚为壮观,大棚内,一排排长满香菇的菌棒整齐摆放、满满当当,孕育着致富新希望;60余亩菊花铺满大地,在冬日的阳光下傲然绽放;1200米“一河两岸”水清风静,阳光给河面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近年来,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乡风文明为载体,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着力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从一菇独秀到多点开花
  近日,在邱畈村香菇合作社基地,菇农们将一筐筐新鲜的香菇搬上运输车,忙得不可开交。来自枣阳的香菇采购商施仁春拿起一个香菇说:“这里的菇质紧实、菇盖厚、柄短,有多少我就收多少。”
  2018年,邱畈村成立香菇种植合作社,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今年,该村又投资120万余元,建成粉料、制袋、养菌、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香菇生产基地,新建香菇大棚30个、烘干房2座、冷冻库2座。邱畈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国华介绍,合作社带动本村167户200余人从事香菇生产,人均增收1万余元,预计来年春栽(制)香菇菌棒70万袋,总产值达700余万元。
  既要“一菇独秀”,还要“多点开花”。冬日之下,走进邱畈村菊花种植基地,金黄色菊花朵朵簇拥在一起,尽情绽放,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去年腊月,该村民兵连连长梅永浩引进金丝皇菊、七月菊、乒乓球菊、桃菊等多个品种,种植菊花60余亩,今年第一个收获季就实现产值120余万元。“前期,我们实地学习安徽菊花种植、销售经营。后期,将引进采购商,搭建交易市场平台,拓宽销路。”梅永浩说,“下一步将继续发展好菊花产业,带动更多村民一起种植、一起致富。”
   从留住乡愁到留住美丽
  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留住根。“这是老式的风车吧?”“还有石磨和犁耙呢!”在邱畈村农耕屋里,几位回乡的年轻人饶有兴趣地参观着屋内摆放的斗、石磨、斗笠、蓑衣等数十件传统农耕生产生活器具。
  “建设农耕屋时,村民们自发捐献老物件。”邱畈村会计、副书记郭永纲介绍,“建设农耕屋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正在消失的农业生产工具,永远留住我们的农耕文化。”
  “邱畈村,是宝地,你养我,泽后辈。制民约,定村规,尊功德,守法纪……”在邱畈村一处民房净白的墙面上,书写着《邱畈村村规民约》。郭永纲说,通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活动,破旧俗、树新风,进一步减轻村民人情往来负担等。村里还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建了一支12人专业舞蹈队,购置二胡、哑铃、锣鼓、跳棋、投影仪等,丰富村民休闲娱乐活动。
   从观望等待到全面参与
  站在邱畈村的“一河两岸”旁,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水草生长茂盛。“以前河里尽是垃圾,一到夏天河水发臭,实在难以忍受,现在变美了,住着也舒服。”土生土长的邱畈人彭家勇见证了河水从黑臭到清澈的全过程。2019年,邱畈村投入资金20万元,清理河道,做挡坝提高水位,修建长城塔子1200米。现在,水清了,河净了,景美了。
  走进邱畈大湾,远处的白墙镶嵌着黑色墙裙,宛然一幕徽派风景。“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想象原来是猪圈、牛圈、破房子。”村民张曾容发出感叹。2019年,邱畈村实施邱畈大湾环境整治建设,“起初村民们不配合,我们就逐家逐户上门做通思想工作,现在村民都说好。”张国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从不理解到观望,再从观望到主动参与。2020年,驻村单位区纪委监委协调资金54万余元,打造黄畈内河景观点。区纪委监委驻邱畈村第一书记周超回忆说:“当时98岁老人彭长英家有一间破平房需要拆除,生怕老人不理解,没想到非常配合。”“我在农村待了一辈子,现在不出村也能享受城里老人的生活。”邱畈村廉政法制广场建成后,彭长英每天都会在亭子的长椅上坐一坐、看一看。
  邱畈村深入开展全村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充分发动群众力量,组织村民广泛参与。如今,村民们齐动手、扫干净、摆整齐,邱畈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嬗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