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2|回复: 1
收起左侧

溯洄从之,复归大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11: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溯洄从之,复归大楚
               ——读方棋《最后的巫歌》有感
◎ 人在旅途
    我手上这一本厚实的《最后的巫歌》,是辛卯年的最后一天,伴随着漫天的飞雪,自山城重庆寄达。我与方棋老师素昧平生,故在收到书的那一刻内心不能平息。

从2012末梢到2013的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新岁更迭依旧。这期间,我带着这本书回到了故乡,又带着它回到客居的城市里。大约,只有内心历经过非常的动荡后,才会唤起我们久远的记忆,去寻找那一个叫作“灵魂”的东西。

关于《最后的巫歌》,作家的写作背景是在三峡的历史当中,时间跨度有半个多世纪,着笔了几个家族的兴衰。作家的笔调雄浑稳健,夹带着复杂的哀思,但是哀矜的情绪隐匿得很深——这大约是一个优秀作家的成功之处,最深层次的感情,不是稀里哗啦煽情式的涕零。而是语言给予读者的感知体验,绵软微妙的情愫,如平静的湖面漾起的水珠,晕圈慢慢漾开。

图腾是一种宗教式的信仰,隐秘性诱发读者的无限想象。诗意的抵达有无限可能,而作家不必作任何解释。凶猛的虎祖隐喻什么呢?人神交织的群居生活,既有凶险的动荡,又有和谐的安宁。而最终能操控历史命运的,依旧是人类。“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当一切复又恢复宁静与秩序,人类焦躁的灵魂才得以找到皈依的栖身之所。历经涅磐的浴火之旅,我们看天地的目光,才会提炼出纯净,赤子般虔诚,尔后知晓珍惜。

这是作家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她将自己束缚在思索里淬火五年,几易其稿,才给我们奉献了史诗般厚重饱满的《最后的巫歌》。

语言是小说的智慧,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毫无疑问,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一个作家是否呕心沥血,但凡积累一些阅读经验的读者,通过触摸其文字的质感便可体悟。真正潜心的作家,是不屑作卖弄语言聪明的投机派的。因为她知道,读者火眼金睛,糊弄的路数使不得,会适得其反。她真诚冷静,语气平缓,就如坐在山峡里缓缓漂移的竹筏上,与过往游客追溯一个久远的往事。

浓郁的渝鄂湘黔山区方言,在小说中以蒙太奇式的对话形式频频呈现。极富画面质感,又糯软得如用上好的糯米煮熟的粽子,读来咂咂有味。地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大概作家的写作理念里深奉这一点吧。然而,全是无意识的流露。生活气息扑面的语言对白里,将不同人物的个性隐性地表达出了鲜明,却又避开了琐碎的庸常。这些细节,如果不妥善处理,就会让优质的小说流于粗糙。由此可见,作家的用心处处可见,但“自我”一直安静地躲在某个角落里。反而,却让读者一直感受到她气息的存在,愈发让读者对小说的场面感身临其境。这样的作家,是慧性睿智的。她的真诚让读者温暖,她的谦恭低调让她的小说文本展露出高贵卓越的品质。在大量的以哗众取宠或过分贩卖聪明为基调的小说读物里,真诚可能成了最稀缺的品质。它,割裂了娱乐与文学的界限。真正的聪明是老老实实。作家以真诚赢得了浮躁的读者们的阅读耐心,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意味着赢得了她文学作品的时间价值。

整本书中,一种沉郁的基调横贯始终。但是,冷静有节制的作家,决不是依赖矫情的表演,向读者的面部硬邦邦掷闷棍而得到这样感知的。小说自始至终给我这样一种纤维毕现的提示,但不以任意一个生冷的词语传递这情愫。读着读着,就动情了。我无法打开作家浩博悲悯的内心世界,只能以自身狭隘的阅读体验妄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种小说还原成故事的不定性,作家引领着读者的思绪在人神两界来回穿梭,云雾弥漫,亦真亦幻。这种感觉,像雾中的山峡神女峰景色,妙不可言。而思维的弹性,恰呈现了小说鲜活的魅力,亦笃守了文学本应不定性的写作宗旨。无意窥探作家是否刻意匠心,但总觉得:她笔下的一点一滴,在故事的推进中,自然而然就发散成了面,旋转成了体。而故事场景,由最先的沉寂,渐至空间的陡逼,以及空气中的肃杀,到最后人们的挣扎与斗争。巫歌声由最初的悠然,渐渐短促高亢,到最后声息渐弱。

处处都是隐喻,透露着作者一直在追思某种渐渐消失的古朴温润文明。小说中没有一处按捺不住焦躁的说教端倪,有的全是心灵的感知。大约,只有痛楚到了极致,才会这样出人意料地冷静。那么,所反衬的巫歌文化的流失状态是非常窘迫的。三峡是长江文明的摇篮,是北方的华夏文化与南方的楚文化同巴蜀文化的交汇地。当最后的文化识别符号在流失,民族精神在缺失,我们还能找到赖以生存的精神根基吗?而无根基,怎样的文明大厦都将轰然坍塌。

读着读着,心中既厚重又豁然。于我,一个生于楚地,漂泊在外的小女子,得以在方棋老师恢宏的著作中畅游,领略了一回大楚文化的丰满魅力。藉古老的《诗经》语言,可谓之:溯洄从之,复归大楚。

合上书,对着遥远的重庆星空,充满了敬意。方棋老师的克制,理性,冷静,一直都以深情为主调,在召唤着。小说结尾,作家对新政府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因为这是一种使命——让文化的气息在人类生存的领地上代代沿袭下去,让祖先的精神庇佑我们生生不息。

这高贵的沉郁,这深情的召唤,早已远远超越了一个文学写作者的精神承载。而她的自主,侠气,使命感,让我透视了她灵魂的高贵。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正是判断一个优秀作家的不二圭臬。

作家在引领,巫歌在召唤,虎族在焦虑。人神二界都在传递着那神性庄重的夙愿:让我们上溯到祖先幽远的文化古国,让心灵在那精神长空里得以滋养,让最初的文明根基庇佑我们现世的文明,让古老的巫歌,代代在三峡里飘扬传唱。

但愿我这样粗笨僵化的解读不会引起方棋老师哭笑不得的不畅快罢。
发表于 2013-11-24 2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