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醉”其中醉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龚子文 秦政
近日,记者从随县三里岗镇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刘尚公路向东北方向驱车15公里,记者来到人称“世外桃源”的栗树嘴村。走进村里,悠闲静怡的农家院落,山清水秀的村庄环境,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图景铺展开来。
曲径通幽处,景色花木深。攀登在崎岖的高山上,阵阵清脆的鸟鸣,在山谷间回荡;放眼望去,乡下田野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成片的果园、整齐的大棚,村民在田间劳作,笑容挂在嘴角、幸福写在脸上……
眼前的美好并不是一蹴而就,栗树嘴村也有过“拿不出手”的时候。和许多乡村一样,栗树嘴村也曾面临产业不振兴、农民不增收、农村没活力的窘境。
栗树嘴村由原毛家冲、彭家河两个村合并而成,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805户、3168人,拥有耕地3200亩、山林2.5万亩,是三里岗镇典型的“边远村”。
“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强力推动,靠的是集体经济同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栗树嘴村党支部书记彭海鸥一语中的。
近年来,栗树嘴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抓产业振兴“牛鼻子”,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大力推进智慧农业、集体经济、休闲旅游、生态文明等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逐步实现村美业兴民富。
栗树嘴村的村民素有种植香菇习惯。但因技术传统、种植零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菇农只是将少量的香菇拿去集镇上坐摊叫卖,只能换点“油盐钱”。
如何让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焕发出活力?怎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群众生活富裕?栗树嘴村从一朵小香菇抓起,坚持“示范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品牌优质”的原则,培育发展香菇产业,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随县谷山珍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菌料加工车间,十几名工人正在给菌料预湿、装袋,忙得不可开交。
从生产菌料车间来到香菇大棚,放眼望去,一排排大棚,十分壮观。彭海鸥告诉记者,谷山珍香菇种植合作社优化种植结构,示范带动农户加入香菇种植,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按照“培植龙头、建立基地、发展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思路,实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努力打造特色香菇产业链,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仅今年上半年,合作社种植香菇20万棒,吸纳5个困难户合作种植,已创收100多万元。
来到五组彭守军的香菇种植基地,他正在大棚内给菌棒注水。“今年我种植香菇3万袋,已创产值36万元,纯收入15万元。”彭守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栗树嘴村共种植香菇126万棒,创产值2500多万元,纯收入达600万元。
产业兴,才能带动乡村兴。只有夯实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村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近年来,栗树嘴村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该村建成300亩油茶基地、200亩杉树基地,栽植白杨树5万株,建成50千瓦光伏发电站。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8000元。
行走在栗树嘴村,通畅的村道、清澈的池塘、自然的景色、悦目的墙绘……无论是村头还是巷尾,都给人一种自然、整洁、舒爽的感觉。
“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房前屋后搭起了小园子,种菜、种花、种果树,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美化了村容村貌。”村民杨正友正在家门口的菜园子里种菜,见到记者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说起村里的变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栗树嘴村不断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扩宽硬化乡村道路6公里、修桥7处、整治塘堰15口、维修除险水库2座;栽植景观树木2万株、新建公厕2个、农户改厕197个……
奋楫笃行,蓄势待发。栗树嘴村举起如椽大笔,擘画着美好的新图景。记者看到,这个人称“世外桃源”的山村正在发生着嬗变,一条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