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1698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楼主 |
发表于 2021-8-2 1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Reserved
来源:荆门日报客户端
汉江生态经济带荆门媒体行记者 张洪 严东华 彭文洁 张义 杨涛 丁凡荣 李俊 郭娇艳 文/图/视
随州,一座有“始”有“钟”的城市。
5000年前,炎帝神农在这块土地上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疗民疾,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
2400年前,曾侯乙编钟出世,这套由65件青铜器组成的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
时光流转,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和无与伦比的珍贵文物。
7月19日至21日,“汉江生态经济带荆门媒体行”记者走进随州,感受千年前的文化。
21日上午10:30,随州市博物馆里的《编钟乐舞》准时开场,编钟在乐者手中时而清脆、时而厚重。绚丽的灯光、悠扬的乐曲、舞动的水袖交织在一起,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战国时期的宫廷之中。
舞终曲散,游客们走进博物馆主楼,一件件精美的展品让人驻足、感叹。
随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楚汉宫殿式,呈一主四翼群落布局。陈列主题为“汉东大国”,目前设有“炎帝神农故里”“屹立汉东”“曾(随)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汉风唐韵”“追回的宝藏”七个基本陈列。现有馆藏文物10183件(套),藏品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直至明清时期,以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且铸造精美而闻名全国,其中曾侯舆编钟、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噩侯方罍、曾侯丙方缶等珍品文物为镇馆之宝。
“我们博物馆的藏品比较有特色,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随州市博物馆馆员包洪波说,仅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日接待游客就近5000人。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旅游景区有故事讲,让文化场所有人气,是随州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
“炎帝神农、编钟是随州最主要的两张文化名片,近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力争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传义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每一个地方的历史文脉都是它的精神之根,就此溯源而上,是后辈对于前人的致敬,更在于对未来的传承。
2021年6月6日,农历四月廿六,炎帝诞辰纪念日。随州炎帝故里谒祖广场上,鼓乐齐鸣、编钟轻吟、旗幡猎猎,庄严的鼓乐声中,高擎起炎帝大旗,手捧五谷等祭礼的祭祀方阵从广场的中轴线缓缓走来,又一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这里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代表,拜谒共同的华夏先祖。
1993年,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举行。2007年,随州按照4A级景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的定位,大手笔、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炎帝神农故里核心景区。2009年,“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提升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2011年,随州祭拜炎帝大典的九项仪程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如今,寻根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2年,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寻根”“拜谒”本身。这场历史与现代相交映的文化盛宴,将存于文学典籍、历史故事的厚重文化,以节庆活动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重放异彩。近年来,曾侯乙编钟频频亮相重大外交场合,成为增进中外友谊、促进文化交流的“特使”。
在曾侯乙编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同时,随州也把编钟这一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举办中国编钟艺术节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一批研究曾侯乙编钟的学术专著,精心编排《编钟乐舞》,研发以编钟为模型的文旅商品,建设曾随文化展示区……
20日下午,记者随随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后加升来到义地岗古墓所在地。
“这里是我们发掘一片墓葬,从铜器铭文可知,大部分墓葬国属曾国。”后加升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除了围墙,发掘地里面还搭建了不少钢架棚,棚下是一个个深坑。后加升介绍,这是已经发掘的墓葬,为了配合文旅开发,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回填。
“这上面盖的是细沙,下面铺着棉被。这样把墓葬保护起来,需要开发的时候,可以马上开发。”后加升说。
按照规划,随州将打造“四园多点一走廊”主题文化展示区,计划把擂鼓墩古墓群、羊子山遗址、庙台子遗址、义地岗古墓一线串珠,连线成片,届时沉睡地底下的曾随文化会借旅游的形式呈现,讲述“曾随之谜”故事,打造编钟文化产业基地。
有文物、墓葬开发等文旅项目,当然也有新建的现代文旅产业项目。
21日,太阳光把地面烤得滚烫,紧挨着随州市博物馆的卓尔·青铜古镇项目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的工作。
卓尔·青铜古镇是随州的首个都市文旅综合体。按照规划,古镇将以长达1000米的青铜文化长廊为纽带,串联编钟文化交流区、青铜创意产业区、休闲度假商业区和曾随文化旅居区四大板块。
卓尔·青铜古镇项目建设基地
“青铜文化将融入古镇的每一个细节中,目光所及皆是历史的印记。”卓尔·青铜古镇项目工程部经理周乐文说,古镇一期工程大概年底完工,曾侯乙编钟钟架的几何纹、青铜器常见纹饰兽面纹、汉代坡层顶形制大坡层顶等在古镇中都会有所体现,游客不仅可以欣赏青铜器,还可以学习青铜文化,重温曾随文化气息,追抚青铜足迹。
在随州,象卓尔·青铜古镇这样以文化为底色的旅游项目并不少见。田王寨融入红色文化,大洪山融合自在休闲文化,西游记公园和西游记漂流加入西游文化元素……
从无到有、项目由弱到强、规模从小到大、品质由低到高的突破性发展,从单一的旅游事业,到形成旅游产业,再到深度融合的文旅产业,随州文旅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随州成功创建了7个4A级景区、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文明风景区。今年1至6月,随州接待游客1356.7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113%。
当沉淀千年的文化,在保护开发中慢慢展现出迷人的魅力,随州,这座有着千年文化的城市也必将奏响新的发展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