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黄芳芳
近年来,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在线培训市场更是火热异常。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此前10年的行业融资总和。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校外培训为教育做出的积极贡献。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都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热火朝天的校外培训现象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有家长无奈地表示:“各种帮助解题的软件,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是首先去独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机寻求软件帮助。”还有家长表示:“身边同学同事都在报辅导班,只能随大流,关系到孩子的成绩,谁也不敢落后。”
目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校外培训,越来越多的机构在利益驱动下,跟风烧钱,扩大营销,最终走向严重内耗的困境。一方面,培训机构采用纯商业化模式,无心专注教学教研,违背了教育规律,背离了教育初心;另一方面,资本盲目地“跑马圈地”,打破了业态平衡,加大了中小机构倒闭的风险,直接损害了家长和学生利益。
校外培训机构不应成为推动应试教育的“催化剂”,也不能成为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机”,更不能成为个人或机构赚钱的“吸金窟”。因此,校外培训需要治理,更需要“智理”。应坚持问题导向,开动脑筋想办法,针对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比如聚焦招生入学前、寒暑假等重点时段和重点热点地区,开展全面排查检查,严肃处理个别违规培训;加强培训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监管、举报、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平台;严格规范学科类培训管理,使其将培训着眼点聚焦在实施素质教育上。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客观存在,导致校外培训很难“一刀切”。面对铺天盖地的培训广告,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似乎不给孩子报个校外培训班,就感觉自己的孩子在虚度时光,会被立马赶超。所以,家长们也需要保持理性。对于“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的“套路”营销,家长们要明白让孩子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培养爱好比会考试更重要。
孩子们身体的成长要靠正餐而不能靠零食。孩子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多在学校吃“正餐”,不能寄望于校外培训等“零食”。学校才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需要加强教学教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丰富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专业水准,以良好的育人效果带动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继续完善课后服务制度和招生入学规则,减少家长送学生参加培训班的冲动,把孩子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更好地实现全面均衡发展,最终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校外培训的种种乱象,是由来已久的“顽瘴痼疾”,也是难以治理的“疑难杂症”。唯有多方共同努力,回归教育初心,校外培训才能规范有序、风清气正 ,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加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