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守护着八一村没有没落!
文:王玉玲
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这些人们,乡村的泥土,没过膝盖,没过脚腕,他们祖祖辈辈扎根在这片土地,有着常人更深的感情,也是有了这些人,村落才会经久不衰,兴旺发达。
参天的古树,葱绿的麦田,层林尽染的山林,静静流淌的小河,依山而建的楼房,平房,红墙碧瓦,围成一个个小院落,院落内一排排香菇棚,院落外,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屋前雨伞状茂盛的桂花树,屋后是翠绿的竹林,竹林间的蜜蜂笼,竹林外茂密地栎树、柏树、松树、花果树,屋前小河边几个人一起也抱不住的淮树,柳树。
“这里真美!”一起同行的嫂子从内心发出的赞美。
周末,我随哥嫂 一起前往他们阔别三十九年的老屋, 三里岗镇八一村,宋家畈,去拜访嫂子念念不忘的老乡,三十九年前的邻居桂景国。
从随岳高速到三里岗出口下左转,大约一公里的路程,就到了八一桥,从桥头左转,进入八一村的中心地带,刚进入八一村这片嫂子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热土,嫂子立即坐直身子,脸望着车窗外,努力地用目光寻找她曾经生活的每一个印记。
她不停地用手指着某个地方,一只手拍我:“你看,小河曾经从那个地方流过,我家的房子以前就在那个地方,小路就从我家门前路。”
看着一栋栋新建的楼房,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拍着车窗说:“那些房子有好多以前都建在田的中央,通过田地改造,都建到山边去了,变了,都变了,变得我不认得了!我离开的时候村里就一条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嫂子又拍拍我说:“你看现在的通村公路,修到村里最深处,家家门前都是水泥场子,农村变成我走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样子,以前的土墙黑瓦的房子不见了,怎么也找不见那些土屋的影子。也是呀四十年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样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我老屋还建了这么多房子,田也变大了,没有田里栽树,田里长草的摞荒现象?”
我说:“说明这个村里的干部治理有方,留得住人,人员没有大量外流,所以村子才显得兴旺。”
八一桥村,是因312省道贯穿八一村的一座桥而得名。
山上的的植物以栎树,松树,花果为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八一桥村人,用自己的勤劳,利用山上的资源,大力发展香菇产业,走进这个村,家家门前屋后都是一排排整齐的香菇大棚,这一产业,致富了一方 百姓,也留住了村民,村子里,新建的房屋,一垅垅整齐的田地,便利的交通,是村子兴旺的见证。
八一桥村,地广人多,没有一冲冲的稻田被摞荒,没有稻田种树,没有稻田长草的现象,那怕是到山的最深处,田地里也谷黄,麦绿,菜花香。
村落里的人家,屋前猪圈、鸡笼,屋檐下一堆堆柴禾,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烟筒里的炊烟,无不证明村里人丁兴旺。
这些年里,我去过很多乡村,回过几次故乡,都是老人无声无息地守着破旧的老屋,守望着长满荒草的稻场,而八一桥村,家家门前干净的水泥稻场,屋前的菜园里,白菜,波菜,青菜,小葱,蒜苗长势正旺。稻场上,狗娃,鸡子东走西窜,蹦蹦跳跳,只有有人住的地方,它们才会存在。
八一村没有荒芜,她,依然兴旺。
靠山上的资源致富的年轻人,建了楼房,房间里卫生间,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彩色电视机,电脑,宽带装进家家户户,移动数据流畅,楼房旁边建有专用车库,呈亮的小汽车停得稳稳当当。
城里人有的,他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他们也有。
门前小河流淌着清澈的水里,小鱼小虾是随手可取的美味,猪圈里肥壮的土猪肉,满山跑的土鸡,河里游的土鸭,菜园子里有机肥种出的蔬菜,这些无公害纯绿色食品,正是城里人四处寻觅的美食,烤火炉子上冒着白烟的烤红薯,炉子旁边卷曲身躯的老南瓜,屋檐下挂着的红辣椒。
夏天里,河边几个人也抱不住的柳树下,老人抱着孙儿孙女,坐在粗壮的,牛背一样的树根上享受着山冲里吹来的自然空调,孩子嬉戏,老人唠嗑,女人做做十字绣,男人手指夹着香烟仰头望着树顶发发呆。这些老柳树,见证着并记录下了八一村的人文历史,悲欢离合的故事。
车停在了一连几栋高矮有致的房子前的稻场上,嫂子第一个推开车门走了下去,急不可待地说指着桂景国旁边的红砖房子说:“这就是我三十九年前的老屋,也被现在的主人翻建成了楼房,你看这地方多好,前面一条小河,我们洗衣洗菜都在这小河里,小河的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多方便啊,如果不是工作的需要,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
嫂子带着我来到了她曾经的老屋前,左看右看,眼里满含深情和眷念。“以前我们是一个大湾子,现在还是个大湾子,只是房子都翻新了,家家变成了楼房!”嫂子边看边说,每到一处嫂子都会对我讲起这里曾经发生的人和事。
也是呀,离别三十九年了!
嫂子带着我挨家挨户地去看着她曾经的邻里乡亲,每到一处都会喜不自禁地说:“我叫什么,我回来了!”年长一些的人如梦初醒,很快会想起这位少小离家的游子。
是呀,离开时都是少年青年,四十年后都已是一身风霜,两鬓斑白,一脸沧桑,四十年里每个人的生活中发生过多少故事。但这些亲人,都依然固守着这片土地。
是像桂景国这样从记工员、到生产队会计、到生产队长、到村干部、到村里的主要领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踏着这片深情的泥土,带着领着大家勤劳致富,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他们守住这里的山,这里的地,这里的小河,一步步治理,一步步改造,田变大了,河变宽了,路变直了,山变茂密了。这里的条件优越,物源丰富,环境美丽,让人们走进来就不想出去。所以这里的山没荒,田没荒,嫂子的老屋没有荒,人丁兴旺,连离开三十九年的嫂子都还想回来。
据现任八一村支部书记张大新介绍:村里现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田是手扶拖拉机,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村里正在在小田改大田下功夫,让农田机械作业更方便更省力,农民种田更轻松的方向发展。农忙田间为主,农闲发展香菇木耳产业为主导,让农民增收致富,村里版土范围内,没有大面积稻田摞荒现象。
正因为有这些工作在农村最前沿的基层干部的引导,八一村的农业建设保持着以种植粮食为主导,以山上的资源为增收渠道,做到了粮食经济两不误,稳定了农村特有的面貌,没有出现满目凄凉的景象。
临离开的时候, 我还念念不记忘桂景国门前雨伞一样茂盛的桂花树,还有门前小河边几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虽然冬天的村落有些萧色,但一畈畈葱绿的小麦,一块块绿油油地油菜地,让村子充满生机。
八一村,您在桂景国,张大新这样村干部的守护下,会像那门前的桂花树一样茂盛,明年的春天,大柳树也会枝繁叶茂。
在农村,只要勤劳肯干,一样能发家致富,不一定非要背井离乡,才是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