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2302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活动背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由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举办的 2020 年“感受随州看发展”系列融媒体走基层活动,来自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的30多名新闻记者,进村入户集中深度采访,全媒体讲述随州脱贫故事。
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随县淮河镇龙泉村、抱朴谷景区、广水市关庙镇铁城村、长岭镇泉水村和曾都区洛阳镇小岭冲村、何店镇桂华村实地探访,先后采访了三位随州老乡,通过他们的视角,感受当地脱贫致富的成色和底色,展示奋进随州。
龙泉村——董嘉友
“周边景区多,不愁没客人。返乡创业,也是看中了镇里旅游业搞得好。”随县淮河镇龙泉村汪湾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董嘉友说。这间由自家农房改建的“聚会一家”农家乐,建在汪湾田园综合体旁,周边是花海木栈道、风景如画,开车几分钟就能到西游记漂流、神农部落等热门景区。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董嘉友家的农家乐月收入过万元。
上世纪末,位处鄂豫边界的龙泉村还是偏远的穷山村。仅仅10年,这个原本不为外界关注的小山村就成了如今的国家级森林乡村、省宜居村庄、省旅游名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3万多元。改变,源自依托淮河之水打造的漂流旅游项目。
2008年,当穿村而过的随岳高速与312国道连接线动工兴建时,依托当地山水优势、西游文化底蕴,龙泉村旅游兴村的思路逐渐明晰。2009年,随州玉龙旅游集团开始在该村投资建设西游记漂流项目,2012年正式开漂。近年来,“千里淮河第一漂”在鄂豫两地叫响,游客量逐年增加,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峰年份,仅开漂的百天游客量就达到30多万人次。
景区的火爆也带热了当地旅游经济。依托西游记漂流的大客流,开办农家乐、售卖旅游商品、在景区务工,目前龙泉村及周边6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龙泉村人尝到文化旅游带来的甜头,招商选商劲头更足。去年,西游记漂流景区新建了极限乐园,20多个游乐体验项目开放迎客,打破漂流项目受季节限制的不足。规划总投资4.8亿元的神农部落旅游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玉皇顶文化园等纷纷落户龙泉村,目前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由当地人投资兴建的慈云居蓝莓采摘基地、淮河人家民宿等休闲场所应运而生,人气和收入不断增长。
泉水村——郝旭东
在广水市长岭镇泉水村传奇园艺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多彩斑斓的多肉植物竞相生长。圆嘟嘟的身体、小巧的外形、丰富的色彩,让人喜爱有加。一盆盆生长茂盛的多肉植物正被工人们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2016年,广水传奇园艺有限公司在该村建设了占地面积100余亩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公司的淘宝店“传奇园艺”位居淘宝网绿植花卉销量榜全国第一,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一方产业带富一批人。”该村第一书记郝旭东说,多肉植物的健康发展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
“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基地里,该村贫困户刘明秀正忙着把晾好的多肉头移栽到地里。她的老伴因中风卧床14年,儿女不在身边,家里日常生计靠她一人维持,但因年纪较大,找工作一直很困难。
“泉水村有30多人常年在多肉基地打工,每人每月能挣2000多元钱。”郝旭东介绍,基地多次开展多肉种植技术精准扶贫培训课,帮助贫困户自主创业致富。
泉水村原来是个“空壳村”,村集体既无产业,又无收入,曾是广水市5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2018年8月,身为广水市财政局农村财政管理局副局长郝旭东,被下派到泉水村任“第一书记”。在郝旭东的带领下,该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有效对接,其规划打造的‘泉水花韵’田园综合体,作为该校科研、试验、学生实训基地。同时,积极联系广水烟厂、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和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争取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
近年来,泉水村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先后引进传奇园艺、湖北大自然有限公司、财进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8家龙头企业,流转土地3000亩,使近300户村民出租土地收租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公司打工赚薪金。
如今,昔日的“山旮旯”,变成助力群众脱贫增收、推动村级经济跨越发展的“聚宝盆”。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为全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19年,泉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辐射带动233户村民自主创业致富,通过入股分红、利益联结等方式,户均增收5000余元。
桂华村——谢万琴
不远处的分拣大棚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批批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黄瓜、茄子,经过现场挑选、称重、装箱、装车等流程,被送往深圳、武汉、郑州、等地的蔬菜市场。这一切让曾都区何店镇桂华村的贫困户个个喜上眉梢。
2018年年初,桂华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兴乡,与金桂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 “集体+金桂农业有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由集体、企业共同出资,农户投劳,每个大棚交由一户贫困户经营,大棚蔬菜播种、除草、采摘全部由贫困户参与,按工作量支付劳务费用,蔬菜售出后,挂牌经营的64名贫困村民还可享受利润分红。2018年,该村流转土地20亩,建起蔬菜大棚26个,当年大棚蔬菜种植两茬,纯收入超过10万元。
57岁的谢万琴是桂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糖尿病,需常年服药治疗,丈夫李恒清同样身患慢性疾病。“建大棚之前,我们到处打工,没有手艺。现在有了大棚,就有了正当‘营生’,每天在大棚参加劳动,旺季时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圆了我们的脱贫致富梦,好日子指日可待。” 谢万琴言语中透着坚定自信。
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2019年,桂华村再流转土地30余亩,再新建大棚46个,除了黄瓜、茄子、豇豆等传统的种植项目,在经过实地考察后,该村又引进八月瓜种植项目。
据桂华村党支部书记龚焕新介绍,今年,桂华村继续完善蔬菜大棚产业基地建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改造机耕路渠,添置生产农业机具,强化统一销售、结对帮扶,预计年产值可达70万,绑定贫困户64户,每户增收2000元。
(来源:大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