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1353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越是艰险越向前
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张振建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振建,来自随州市中心医院。作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单位代表,能够站在这里分享医院抗疫事迹,我感到十分荣幸!值此,我谨代表随州市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与发展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位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震撼历史的斗争,必然留下震撼历史的篇章。
2020年初,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也是随州市中心医院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从1月19日开始出征到3月25日,整整六十六个日日夜夜。66天,我们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死神赛跑,同病魔斗争,为生命护航。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始终把生命至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份国家治理能力的特殊命题考卷。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在考卷上的郑重作答。
1月19日晚上8点,市政府召开随州市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
“请各级领导放心,随州市中心医院一定不负众望,保证完成疫情防控任务!”会上,身为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我作表态发言。
如此作出表态和承诺,有我自己的理由和底气。首先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今年58岁,已在医疗战线上摸爬滚打了36年,拥有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位。早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就出任过随州市抗击非典医疗专家组组长,有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能力,当时的随州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非典病人零死亡。17年光阴似箭,时光流逝,医院医疗专家团队、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也与日俱增,唯一不变的是医者良知与使命。
走出会议室,17年前的镜头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现,令我感慨万千。“对于一名从医者来说,一生能够经历两次这样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都是以地市级医疗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战,这在随州乃至湖北可能是为数不多甚至是绝无仅有的。这无疑是一种挑战,也将再次面对残酷和死亡!”此时的我,有对新冠肺炎病毒未知的忐忑,也有为自己能再次参加这样重大的战役并且担此重任而感到激动和兴奋。
回到医院,已经快22点,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的主任已接到紧急通知在会议室等候。没有任何开场白,传达紧急会议精神,介绍当前的形势,预判将要面对的战情。第一时间,我在全院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这是一场硬仗,一场阻击战,所有人员取消春节及周末休假,全员上阵进入战时状态,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这一仗,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执行是抗疫最好的保证。简短的会议一结束,大家分头行动。口罩、防护服全部上身,门口设关设卡,进出测量体温、消毒,对发热病人隔离、排查等等;留观病房、隔离病房挂牌设置;发热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EICU等科室人员集结到位……大战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100张隔离病床已经准备完毕,医院随时可对疑似病人、确诊病人进行收治……清晨,彻夜未眠的我,巡视了医院整个准备工作,基本上放心满意,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无不展现出随州市中心医院上下同心的团结伟力
号角吹响,请战源源不断。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疫情当前我们责无旁贷!”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周天彤,30多年从医经历,从去年10月起就一直迎战“甲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无畏的精神,奔赴抗疫最前沿。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廖娟娟,其丈夫李伟负责隔离点工作。夫妻两人同时出征一线,高三备考的孩子无人照顾。在与孩子话别的时候,廖娟娟毅然决然,她说:“先有国后有家,国家有难,我们必须上。这个时候,只有舍小家为大家。”
“疫情不散,婚礼不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龚龙家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刘园园,早在去年11月就定下婚期,准备鼠年正月举办婚礼。面对疫情的来袭,这对90后医生恋人果断决定,推迟婚礼,冲向抗击疫情一线。他们说:“没有疫情的婚礼最美好。经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爱情更加牢固了。”
上下同心,全体医务人员用家国情怀诠释着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在抗疫一线,青春的气息同样令人感动。一批又一批“90后”甚至“00后”义无反顾走上战场,他们把青春写在一张张志愿出征的请愿书上,写在口罩留给脸庞的勒痕中,写在穿着防护服的忙碌背影里,这一个个“最美逆行者”汇聚成抗击疫情的中心医院力量。
“穿上白衣,我就是南丁格尔。” 20岁的张欣虹是市中心医院抗疫一线最小的战士,在重症病区,密闭式吸痰、高流量给氧、俯卧位通气样样拿手,不怕苦不怕累,让青春在抗疫一线绽放绚丽之花。
一声号令,义无反顾。“我是党员,我先上!”关键时刻,医院482名党员干部没有一个迟疑、退缩,他们挺身而出。
“我是护士长,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抗击疫情不能没有我”“我报名,无论生死,随时听命!” “不计报酬,服从安排”……短短一天,45个临床科室、1477名医护人员向院党委递交请战书,请求参战一线。
深谙风险、逆险而行,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封城、封路、交通管制,所有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闻“疫”而动,披甲出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向病毒进攻、为生命站岗。人心齐,泰山移。医院上下同心,为抗疫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更体现出随州中心医院人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
舍生忘死是一种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对垒。“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市中心医院震撼人心的磅礴声音和铿锵誓言。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晚上10点,医院发热门诊候诊大厅前面挤满排着长队等待检查的患者。尽管发热门诊诊室从1个增加到9个,依然忙得喘不过气来。医务处主任沈桂生预测:当天的筛查将会超过600人,而平时最高峰也就三四十人。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新冠病毒爆发如此之快、之烈、之猛,仅仅两天时间,腾出的100张感染性疾病科病床就已告罄。
“必须迅速调集力量,调整方案!”直觉告诉我,这次疫情的扩散速度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定关闭龙门院区,紧急启用世康大楼和永康楼的方案,以收治疑似病人、确诊病人和重症病人。
宁可床等人,不让人等床。院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扩建病区增加病床是关键。”
恰逢春节,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开建隔离病区,人员不足、材料紧缺、运输不畅等诸多施工难题接踵而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任务!”我向医院各职能部门和基建、后勤科室下达了死命令。缺少人手,我和班子成员亲自上阵,带领职能部门干部职工俯下身去,搬运工、清扫员、运输员多个角色交替出现;材料紧缺,基建科、后勤处等保障部门整合各方力量,调动多方资源,日夜赶工,确保隔离病区保质保量完工,并很快投入使用。
2月1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80例;2月2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74例;2月3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183例……面对不断增加的数字,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提速,提速,再提速!”副院长陈绍斌连续奋战三个通宵,双眼干涩无法睁开,点完眼药水后,仍坚守在战场上。
拆腾房屋、制定方案,现场施工、材料供应;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一个标准的隔离病区大楼48小时就改造完毕。12个临床科室整建制划转为隔离病区,隔离病区由以前的1个增加到18个,病床由以前的100张增加到1068张;征用的2个留观酒店和原杏林培训中心,设置了隔离单人单间217个,为患者救治赢得了时间。
争当先锋,就要冲在最前面。“每提前一分钟收治一个发热病人,就减少一个感染扩散的机率。”急诊科主任陈波在1月20日至2月3日每天亲自值夜班,期间接诊的发热患者达1200余人。连续超负荷战斗,他三次晕倒在岗位上,稍作休息缓过神后继续战斗在抗疫一线。
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谢兴佳,主动要求承担为发热病人做肺部CT检查的高危任务。操作、阅片、出报告……一天之内检查560名患者。疲惫不堪的他,靠在椅子上休息了3个小时,又投入到新一天的战斗之中。
应检尽检,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医学检验科,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阵地。副主任技师李玲从早到晚,从事提取病毒核酸的高危操作,三级防护捂得喘不过气,身上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湿透,几乎每天加班至凌晨,但她没说过一声苦,没叫过一声累。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市中心医院分别设置了血液透析、精神疾病、肿瘤和孕产妇等特殊患者病区,切实规范特殊人群收治流程,确保405名透析患者、115名精神疾病患者、39名肿瘤患者等共计559名特殊疾病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我们整合医疗资源,对确诊患者实行集中收治,对疑似患者集中隔离,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策,千方百计予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了病亡率。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还展现出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秉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抢救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用强大的科学武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疫情最初,医院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别的医院收不了的病人,病情最重的病人,我院全部接收。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是明智的。作为随州市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市182例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均在我院救治;全市确诊病例1307例,我院收治568例,占比达43.5%;全市新冠肺炎治愈率96.56%,高于全省93.38%的平均水平;全市新冠肺炎病亡率3.44%,显著低于全省6.62%的平均水平。
抗疫战场上,ICU和EICU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关口”,每时每刻都上演着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奇迹。72岁的刘大爷,是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入院后咳嗽加重、胸闷、呼吸困难,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等危重症临床表现。1月25日凌晨4点,经专家组紧急会诊,立即转入EICU,实施精准治疗,强化患者脏器功能保护,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经过医护人员27个昼夜的奋战,刘大爷终于转危为安,于2月16日痊愈出院,成为随州地区首例确诊并治愈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在救治中积累经验,在战斗中创新战法。医院重症医学专业人员还及时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血浆置换、俯卧位通气等治疗技术用于实战中,全力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徐化强和队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忙碌在隔离病房,每天只能睡4到5个小时,从病魔手中抢夺生命。他说:“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庭。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倾尽100%的努力!”
所有的无私大爱,为患者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开启了一扇扇回家之门。81岁的王老先生,病情几次反复,在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了41天。治愈出院时,他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习近平总书记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我今天要说:“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她们没有见过医生护士的眼睛;医生和护士虽然普通平凡,但拼命把我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项项荣誉,是对市中心医院人最好的褒奖。抗疫以来,医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委、省政府等授予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8项,68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全院医护人员收到感谢信1135封(条),锦旗67面,有力证明了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先进的集体!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无不展现出炎黄子孙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
在疫情防控物资紧缺之际,各界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众多海外学子、华人华侨、国际友人,慷慨解囊、无私捐赠,汇聚起全民战“疫”的磅礴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卓尔集团捐赠的800万元抗疫物资连夜抵达,200万元现金打入医院账户;曾都区一位十岁的小朋友,硬是要妈妈把他平时攒下来的50元钱捐给医院;江西省萍乡市南坑镇兆佳村,一个与随州素无交往的村子,全体村民向我院捐赠了30016元;在四川大学医学院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的万小文,志愿到医院作义工,两个月时间配合医院完成6000多人份的核酸检测……2120个爱心团体、3260名爱心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向我院捐款捐物达3.31亿元。一台台医疗设备,一批批防护物资,一车车水果蔬菜,一笔笔爱心捐款,饱含着社会各界对我院的似海深情,彰显了令随州市中心医院人感动与敬佩的高尚情操。
守望相助,携手抗疫。2月6日,江西省援随医疗队紧急驰援我院疫情防控主阵地,整体接管了重症医学科一病区。27名医疗专家和48名护理专家,先后分三批抵达我院。46天时间,江西省的战友们共收治重症患者50名。
2月16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援随医疗队的72名医护人员,接管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27天时间,医疗队共治愈出院92名确诊患者。
这些援随医护人员,与随州人民同生死、共患难,谱写了一曲“与子同裳,岂曰无衣”的壮丽凯歌。在欢送援随医疗队凯旋仪式上,我几度哽咽:“感谢你们以命相搏,与我们共同坚守,你们是最美逆行者,是随州的恩人!你们的大恩大德,随州市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将永远铭记于心!”
回眸这场躲不开、输不起的殊死对决,我感受最深的有4点体会:
第一是组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抗疫期间,代表中央指导组的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省委书记应勇、省长王晓东等领导先后亲临医院指导,看望慰问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时任随州市委书记陈瑞峰、市长克克、市纪委书记郑军、常务副市长林常伦、市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张卫、市委常委吴丕华、市人大副主任李雅君、副市长郑晓峰、市政协副主席程敦怀以及市卫健委党组书记王贤江、主任罗兰等领导在万忙之中,多次深入到医院,靠前指挥,为我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10月29日,省委常委、省卫健委党组书记王贺胜、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等领导莅临医院,调研指导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情况,为我院在后疫情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时刻,党组织是旗帜,是堡垒,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迅速凸显。医院成立了1个临时党总支,18个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482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最前沿。在党组织和党员的感召下,全院投入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1104名,二线及后勤保障人员1219名。234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8人火线入党,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第二是斗争的本领。作为专业人员,面对凶险且陌生的病毒,既要高度戒备,更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在国家卫健委下发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对湖北省单独设定了临床诊断标准。在一次专家组讨论会上,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建议在随州慎重执行。几天后,国家卫健委修订出台了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删除了在湖北省设定的“临床诊疗标准”。这一事实证明,敢于担当、精准研判是医务人员战胜病魔的最有力武器。
第三是牺牲的精神。抗疫期间,医护人员在随时可遇的巨大风险面前,展现出了舍生忘死的顽强斗志。大家都知道,给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是风险系数非常高的工作。插管过程中,患者都会呛咳,呛咳的飞沫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十分凶险,而医护人员和患者仅仅只有10厘米的距离。重症医学科徐化强、汪文国、廖娟娟、周权等4名中层干部组成插管小分队,带头冲在最前面,负责全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工作。他们说:“不害怕是假话,但是作为一名干部,一名医务人员,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即使再危险,再害怕,我们也必须带头上! ”看到主任、护士长这么拼,科室的90名医护人员纷纷克服了心理恐慌,从技术骨干到新入职员工,人人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落到了后面。
第四是信念的力量。战胜病毒,除了过硬的技术,还得有坚定的信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院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工会主席郑晓芹勇挑隔离一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亲力亲为,不辞辛苦,长时间坚守一线;神经外科护士长李凤、康复医学科护士长卢凤丽等5名医护人员,未能见到去世的父亲或母亲最后一面,她们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后,含泪忍着悲痛继续奋战在隔离病区…… 潘瑞红、刘明秀、江广斌、谢明水、王树忠、彭俊秋等同志冲锋在前,克服各种困难,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全部精力;潘杰、汪彬彬,刘浩、余珊等46对夫妻,廖志平、廖娟娟等13家两代人同时战斗在抗疫最前沿; 423名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宾馆集中短暂轮休后,没有回家就直接再赴前线,真正体现了“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在这种坚强信念的支撑下,我们战胜了疫魔,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平安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有一首歌里这样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我想说:“不经历磨难,何以见精神”。此时此刻,我要承诺的是,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将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续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健康随州保健护航。此时此刻,我还要向奋战在抗疫前线和后方的每一名中国人致敬,正是有这种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我们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