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3039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夏昶献爱心,倾其所有,首创民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学校,随之创办了残疾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组建了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助残扶贫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办善事,引起了轰动效应,获得广泛赞誉,多家媒体作过先进典型宣传报道。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课间,校园广播音乐声起,一群年龄不一的残疾学生纷纷来到操场,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四十多岁,他们和着音乐的节奏,一脸灿烂地扭动着腰肢。那洁净的眼神,那份来自内心的纯真,足令现实中的一切污秽顿失,让人无不感到震撼和感动。
这是在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经常看到的一幕。是谁把100多名残疾人聚集在一起?是谁让他们找到了自信和快乐?这个人就是培训学校的创办人——夏昶。当他谈创办这所学校以及把扶残助残发展到辐射社会的初衷和经历时,他不禁感慨万端。
费用全免 创立首家民办助残学校
随州市于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市,设立地级随州市,人口258万,现有17.7万残疾人,涉及60万家庭人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对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技能还处于零发展阶段 。2009年9月,在襄阳宜城有3年办学经验的夏昶回到随州,在市、区残联支持下,利用原来一所职校创办了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在签下20年的租赁合同后,拿出十多年的积蓄进行投资,改建宿舍、教学楼,添置设施设备,招聘了18名教职员工,经过几月努力,随州市第一家残疾人培训学校落成。
2010年3月,学校老师们开始奔波于随州各个乡镇村组摸底调查。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和夏昶当初想象的一样,想来学习的人很多,很多家长怕学校不收,还给老师说好话。忧的是,不少家庭还贫困,看到一幕一幕贫困的情景,工作人员不敢张口说收费的事。当时,夏昶制定的收费标准是:学杂费每年1000元,暂收500元。就这样,5月开始正式招生入校,到2010年8月底已达100余人,有少部分学生交了学杂费500元,大部分未交。3个月下来有部分学生因交不起生活费要退学时,校长夏昶说:“不能为了钱再次毁灭家长和孩子的希望”。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夏昶毅然做出决定,所有学生以后不用交含生活费、日常生活用品在内的任何费用。就这样,校长夏昶成为这100余名特殊学生的“衣食父母”。
关爱学生 呕心沥血赢得广泛好评
学校根据学生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开设平面设计、家电维修、工艺美术、基础康复教育班。由于残疾人学生刚来到新环境不适应,很多学生无纪律性,无卫生习惯、无生活规律,于是学校除正常教学外每天安排3个老师值班,一方面进行安全管理,一天三次清点人数,排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规定值班老师必须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他们谈天、交心、交朋友。一次,有个24岁的残疾女生因为失恋,两顿没吃饭,偷偷翻墙往外跑,夏昶听老师汇报后,迅速做她思想工作,但她情绪激动,不听任何劝说。没办法,夏昶只好陪她静坐了两三个小时,她情绪渐渐平静。夏昶慢慢和她聊天,经过交流、沟通,帮她解开了心结,她很快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所以夏昶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身体状况。一日半夜,一个叫陈小玲的学生突然呕吐、昏迷不醒,夏昶和其班主任老师迅速送他到市中心医院急诊,夏昶在那整整守了一夜。陈小玲父母都是农民,且身体不好,一年四季借钱看病,家里入不敷出。陈小玲住院三天,夏昶和另外两个老师轮流值班照看,他的医药费由学校全部报销。他父母赶来时,过早的早餐钱和中午的午餐也是夏昶替他们付的。看着出院后恢复正常的孩子,他父母握着夏昶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全面掌握学生身体状况,夏昶请求区民政局、区残联支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并配发了常规用药。
很多问题是夏昶没曾预料到的。学生放假返校乘车,一方面他们行动不方便,另一方面,他们很多从没出过门,还有的根本不识字,放假时距离近的家庭自己来接,但大部分学生要靠学校请车送其回家,对智障学生还要亲自一一交到他们的家长。返校的时候又要派车去接,这样学校需额外增加很多精力、人力及经费。开弓没有回头箭,夏昶暗暗下定决心,再苦再累再花钱也要咬牙走下去。
为让学生在校就像在家里一样,甚至比在家过的还充实、还开心,夏昶总在不断地想办法。很多学生从没出过村庄,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繁华和喧闹。夏昶花费7000多元,租中巴,买门票,组织了一次“热爱生活、热爱随州”一日游活动,浏览了市政建设,繁华商业街,经济开发区,听专场编钟演奏。社区艺术团和老年艺术团来校演出,当地部队来校联欢。残疾学生积极参入,尽管动作不是那么协调,表演不是那么到位,但那种开心的美与真的结合,给所有在场的人很大的欣慰,参加这些学生的家长如拂春风坦露出了笑脸。
系列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报刊、电视台、电台多次报道培训学校的发展情况,主动为培训学校鼓与呼,市、区两级政府和残联给予了扶持,爱心企业家多次给培训学校主动捐款捐物。社区、相关部门主动组织活动,为学生捐衣物,免费理发等。这些行动使夏昶感到社会关爱的巨大力量,也更增强了夏昶的信心。
技能培训 就业创业开花结果
为让学生先学一手过硬的技术,早日就业,夏昶还两次去河南考察,专门从河南汝县麦秆画之乡请来工艺师讲授实际制作工艺,同时采购大量实习用料,部分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术;与随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汪福安达成协议,由夏昶出资6000元培训费,每天接送四名学生在其工作室学习烙铁画技术。
家电维修这一专业,由于学生的基础很差,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类知识,只有多实践才能学到技能,于是,夏昶从旧货市场上购买旧电器给学生作为实训材料。同时,为了顺应市场上家电的更新换代,让该专业学生及时掌握到新技术,学校投资近1万元在市区租下2间房,开设免费家电维修部。目的是让学生有实战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这一切的努力都没白废,肢残学生何兴兴,是家电维修班的学生,以前在家时基本不出门,经过专业技能学习和生活信心培养后,现在已经掌握电脑维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可以独立对外维修,学校的电脑已全部交由该生维护修理。
学生的进步,技能的提高可没让夏昶高枕无忧。从开始筹办这所学校,夏昶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他们安心学习?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就业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毕业后何去何从?他们行动不便,吃住也都不方便,在企业里有时又会受到某些歧视,该怎样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如何帮助他们创业问题?解决他们的出路才是关键。苦苦思索后,夏昶决定在闲置的场地新建就业创业基地。新建基地占地6000平方米,总投资计120万。到此时夏昶已倾其所有了,最后还借贷了两分的高息40万。
新建基地建成后,夏昶宣布对创业的学生实行免收房租、和学校联办、提供技术信息支持等措施,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在校生程仕帅自己出了部分资金和学校创办了拖把厂,杨海出资创办拖把布料准备车间,创办几月来生意红火,个人收于达到1500元以上。工艺美术班王军,烙铁画技术趋于成熟,他所加工的产品销路走俏。电脑班陈纳一方面被学校聘为老师,另一方面带领班上其他学生创办网络推广中心,对外承接推广业务。郭定林带领20余人承接对外耳机来料加工业务。目前整个就业基地已吸收有60残疾人勤工俭学和就业,还有的学生正在考虑利用周边山林开展种养殖创业等等。
爱心无限 组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
夏昶了解到来到学校的只是一部分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社会上还有大部分生活在底层的弱势残疾群体。比如他们家庭贫困,有一技之长,但无处施展;由于自身残疾无法与外界沟通交往,渴望交友平台;或者是自己可以做出一些产品但苦于不能推向市场,还有许多特困家庭需要关爱等等,了解到这些,夏昶和热心助残的新闻媒体的几个朋友又发起组建了随州市曾都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每周开展一次向贫困残疾人家庭帮扶活动,同时设立专门办公室,建立网站,与其他网站、中介机构横向联系,为随州所有的残疾人免费推荐就业,免费提供交友平台,免费发布各类信息,接受咨询和解答。聘请工作人员成立助残营销中心,创办“爱心在行动”简报,在随州各论坛开辟助残公益板块,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范,积极为残疾人产品推广。先后为盲人按摩所龚隆溪、刘小刚的、根雕徐国旺、电脑维修的王鹏、香纸厂余汉森、汽车维修刘金才、养鱼能手吕国兵等进行推广宣传或帮忙寻求技术支持。
2011年8月30日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了“2011随州助残慈善专场晚会”,晚会募集资金12余万。所募得资金全部用于助残项目和贫困家庭慰问;2011年11月8日发起了“2011年助残济困捐衣暖冬行动”。此活动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夕。活动当天募集到衣物8千余件,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陆续送往贫困残疾家庭。
助残事业是光荣的,但助残道路却是艰难的。一所免费的学校,一个志愿者组织,力量远远不够,但夏昶和他的团队坚信,爱心无限,善良无限,暂时困难不可怕,只要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爱心助残行列,只要每个人多奉献一点、多支持一点,一定会为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残疾兄弟姐妹鼓起希望的风帆,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