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5|回复: 8
收起左侧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4 18: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0月27日上午,“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湖北站在十堰博物馆广场正式启动。中央网信办、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扶贫办、十堰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启动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联合主办,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扶贫办承办,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等10余家中央新闻网站,以及荆楚网、长江云、长江网等10余家省内主流媒体参与报道。



十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哲向参加活动的嘉宾、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聚焦文化扶贫主题,重在宣传各地“扶志”“扶智”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文化在激发脱贫意志、助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和精神力量。当前,十堰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民生工程,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新华网采访部主任连迅作为媒体代表发言。



新华网采访部主任连迅作为媒体代表发言。他表示,近年来,湖北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文化发展、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等内容与脱贫攻坚重大任务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热情,也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文化红利。作为参与此次活动的媒体,将围绕活动主题,推出多体裁、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新媒体产品,全面宣传展示湖北各地积极探索文化扶贫的典型经验和主要成绩,关注各地通过“非遗+扶贫”“旅游+扶贫”等特色模式,为湖北脱贫攻坚加油鼓劲。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央视网记者李丹代表采访团接过旗帜。



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湖北省委网信办相关同志为采访团授旗,央视网记者李丹接过旗帜。李丹表示,年初的战疫中,湖北人民书写了新的英雄史诗。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有幸来到湖北,深入一线采访了解英雄人民的文化战“贫”故事,甚是激动。我们会践行“四力”,深入基层,发现鲜活有力的素材、深刻理解文化扶贫的意义,用笔尖和镜头记录下每一张奋斗的面孔、每一颗脱贫攻坚的决心。通过创作人们喜欢看的、有共情力量的报道,分享文化脱贫的经验与模式,激发脱贫意志,为决胜小康社会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湖北站采访团合影。
发表于 2020-11-4 18: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站:十堰

房县黄酒村:佳酿酿出幸福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的诗句用来形容“中国黄酒民俗文化第一村”恰如其分。10月28日,“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站采访团走进房县土城镇“黄酒村”。据了解,该村通过大力发展黄酒产业,围绕“黄酒”主题建设民俗文化村,以特色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房县黄酒村民俗文化广场。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房县黄酒村特色民宿。



“黄酒村”位于房县县城以北33公里处的土城镇土城村,素有“中国黄酒看房县,房县黄酒看土城”的美誉。这得益于此处独特的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15摄氏度之间,无霜期超过200天,还具有独特的微生物菌群,从而形成酿造土城黄酒独自风格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区别其他黄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花田酒溪中国黄酒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房县黄酒历史文化。



黄酒酿造工艺在“黄酒村”代代传承,村里家家酿酒,户户卖酒,空气中氤氲着酒的芬芳。黄酒民俗广场酒旗飞扬,悦耳的方言小调令人愉悦,村民们有的在作坊忙着酿酒,有的在院子门口围坐闲聊,日子很惬意。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采访团参观黄酒博物馆。



房县土城镇党委书记马云超介绍,2014年之前村民酿酒主要是“散、小、弱”的传统经营方式,规模小、销路窄,生活困难的群众不少。后来该村通过成立“白茅佳酿黄酒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庐陵王酒业有限公司,创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统分经营模式,2015年生产黄酒600万斤,创造产值6000万元。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土城镇土城村不少贫困户变成黄酒产业发展大户。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房县黄酒村产业发展大户瞿万江接受媒体采访。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黄酒产业发展大户瞿万江向采访团展示自己产品。



黄酒产业发展大户瞿万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原本四处打工收入不稳定,通过酿造黄酒,不仅住上了小洋楼,还娶回了俏媳妇儿。目前他家里年产黄酒四万斤,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各地,年收入40余万。随着黄酒民俗文化发展,瞿万江还打算通过直播平台宣传黄酒文化,推介家乡独特的酿酒工艺。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黄酒村原生态手工酿酒作坊。



黄酒产业的发展让该村的黄酒名扬全国,民俗文化村的建设又带动了乡村旅游,村民又多了增加收入的渠道。在今年十一期间,该村的游客数量比往年增加30%,民宿爆满,只好协调部分游客到周边村镇,这极大地提振了民俗村旅游发展的信心。就在10月25日,房县第四届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九月九黄酒开酿活动就在该村举行,千余名游客、观众欢聚在高1.8米、直径4米的超大蒸笼前见证开酿。活动现场还表演了《关雎》《十杯酒》《盛世花开》《笔墨山水》《踏歌起舞庆丰收》等颇受游客欢迎的民俗文化节目。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房县黄酒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卢扬成向采访团介绍房县黄酒发展情况。



房县黄酒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卢扬成对黄酒村黄酒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给予了肯定。他动情地说:“房县黄酒是从《诗经》里走出的‘白茅佳酿’,酿造工艺具有独特性,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酿造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全县黄酒生产企业达到13家,手工作坊达到2300户,从业人员近1.5万人,黄酒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必将更大范围助力群众致富奔小康。”


发表于 2020-11-4 18: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沟村:乡村掀起“民宿热” 贫困村变“网红村”】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听雪。这里是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东沟村,在一幢幢青砖白墙的古朴民宿的装点下,这座曾经交通闭塞、鲜有问津的小村落,摇身变为“网红村”。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货栈里售卖的农产品



东沟村位于茅箭南部山区腹地,国土面积1.71万亩,其中林地1.5万亩、耕地118亩,辖2个村民小组,现有76户、296人,“山多、地少、人稀”是该村基本村情。这样一个小山村如何摘掉贫困帽子,实现乡村振兴?东沟村的答案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手工染坊




东沟村离城区仅13公里,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86%。近年来,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该村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农民精准脱贫协调共进的新路子。东沟村人气渐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东沟村的民宿




“80后”王启迪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她来到东沟村旅游,眼前生机勃勃的村庄、如诗如画的风景让她流连忘返,“这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这是王启迪对东沟村的第一印象。于是,她离开工作了13年的上海,毅然成为东沟村的“新村民”,租房屋、开民宿,起名“桃源人家”。


记者近日走进“桃源人家”民宿看到,这是一幢由农家小院改造而成的民宿,外观清新而古朴,房间内简约而温馨。该民宿四面环山,眼下正值秋季,倚窗远眺,漫山层林尽染,空旷怡人,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与此同时,王启迪还在乡村里开起咖啡馆,建起草木染、陶艺、货栈等扶贫作坊,涵盖了餐饮、住宿、乡村文创、乡村研学等多种业态。王启迪表示,这不仅带动了当地贫困户村民就业,还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利用其自身民宿窗口和品牌优势,王启迪积极收购村民们自产的蜂蜜、羊肚菌、香菇、竹编等产品,将这些产品送到货栈、“桃源人家”民宿微信平台进行销售,并带领村民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路。


民宿建起来了,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也富起来了。吴文琴是“桃源人家”民宿的一名员工。此前,吴文琴一家是东沟村的贫困户家庭,丈夫在外打零工,没有稳定收入;自己在家照顾两个儿子,一家四口仅靠丈夫一人的收入维持生计。


吴文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自己每个月有3000元固定收入,丈夫在外打工每月能赚四五千元,再加上家里养了30箱蜂,这样算下来,一家人年均收入可超10万元。


“终于有存款了!”吴文琴一家目前已脱贫摘帽,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以前没钱给孩子买保险,现在给两个孩子都买上了。希望四五年后能攒够钱在十堰市区买套房。”她笑着说。


2019年,东沟村实现经济总收入730余万元,旅游接待量达4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0余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创业,90%农村劳动力吃上了“旅游饭”,摘掉了“贫困帽”。
“一到节假日,这里游客‘爆满’,村里的停车场都快不够用了。”眼看曾经的偏僻山村变成“网红村”,王启迪倍感欣慰。


发表于 2020-11-4 1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站:荆门



走进湖北荆门 “鱼”“渔”同授“文化引擎”助脱贫




10月29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站主题采访团走进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和钟祥市客店镇。当天上午,沙洋县拾回桥镇暖阳和煦。篮球场上村民跃动、乡村大舞台表演精彩、多功能活动室内50多妇女接受月嫂培训……十里八乡的村民聚集在该镇乡村文化综合体,各式活动精彩纷呈。



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文化。记者发现,无论是拾回桥镇乡村文化综合体,还是客店葛文化风情园,“文化引擎”正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车轮越转越快。



拾回桥镇:“双文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51岁的欧阳华是拾回桥镇香店村六组贫困户,他自幼肢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有2个未成年的女儿,以前,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妻子打零工。



2013年,欧阳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教育扶贫政策支持下,孩子上学的压力减轻了,他还开了一家小理发店,于2017年脱贫。



2017年底,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参加了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申请5万元小额贷款承包了24亩地养殖小龙虾。万事开头难,初期,由于养殖技术不精通,投入的虾苗损失近2成。驻村工作组得知情况后,给予他3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同时建议他再次参加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把技术学懂弄通。



这一次,欧阳华带着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参加培训,闲暇时就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自学病虫害防治技术,驻村工作组还邀请了水产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2019年,他靠养殖小龙虾收入9万元。



欧阳华的故事不是个例,近年来,拾回桥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机结合,探索“双文融合”,建设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乡村文化综合体,囊括公共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宫、乡村大舞台、多功能运动场、乡村青少年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可提供6个方面17项免费公共文化服务。



依托这一平台,2019年以来,拾回桥镇共组织开展扶贫帮困、卫生健康、创业就业、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9次,理论宣讲30余场,19支村级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350次。上映室内电影近600场、露天电影300余场,举行文艺演出36场,让群众在农村就能享受城市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



该镇充分发挥“双文”阵地“扶志”“扶智”作用。据统计,截至目前,共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12场,惠及农户2417人次。开展残疾人专题培训,惠及贫困残疾人63人。针对妇女开展各类护理、家政培训4场,惠及301人,其中贫困户33人。



客店镇:“葛文化”助推美丽乡村

从钟祥市沿347国道向东出发,行驶20多公里后左转进入县道,再沿着蜿蜒的县道开一段路就进入了客店镇区域,沿途群山环绕,风景宜人。



钟祥是世界长寿之乡、客店镇是“中国葛粉之乡”。2014年,钟祥葛粉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钟祥葛粉制作技艺”被列入了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客店镇客店镇依托葛根产业,助推当地村民转型增收,以美丽乡村带动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文旅+种植的致富路。



客店镇杨庙村人邵仙墙是返乡能人,上世纪90年代,他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和几个合伙人筹资1.2万元成立葛粉厂。经过20多年发展,这家葛粉厂已经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大企业。



邵仙强公司在客店打造了中华葛文化风情园,是湖北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该风情园以葛产业、葛文化为主,现代观光农业与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致力打造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观光园。该风情园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客店镇掀起引种葛根的热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现有社员1000户,带动农户5000多户。



“村村有葛坊,户户有葛园,处处有景点,依托长寿文化、葛文化,发展葛产业链,农户都富了起来。”邵仙强说,仅葛文化风情园就带动156户贫困户种植葛根2000多亩;企业还专门设置了扶贫加工车间,12户贫困户在闲暇时间来打零工,每年每户可增收2万余元。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拾回桥镇乡村文化综合体乡村大舞台处,村民观看表演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拾回桥镇乡村文化综合体书画室村民在练习书法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拾回桥镇乡村文化综合体多功能室内50多名妇女接受月嫂培训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客店镇马湾村葛根种植基地村民在收获配种的紫薯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中华葛文化风情园内工人在制作葛产品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客店镇中华葛文化风情园

发表于 2020-11-4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祥:楚韵今风莫愁村 文旅融合新典范】



“青砖黛瓦,门窗雕花,石路蜿蜒,置身其中,仿佛能触摸历史的记忆。篝火晚会、民间杂耍、非遗技艺、传统美食、民俗表演......共同编织成一场荆楚文化的绚丽画面。”10月29日,文化扶贫在行动采访团走进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莫愁村,感受荆楚文化魅力,见证文旅融合发展的“钟祥样本”。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夜景航拍图。



莫愁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钟祥市。相传战国末期,来自钟祥的楚国歌舞家莫愁女以《阳春白雪》入歌,传唱千古。千百年来,围绕莫愁村、莫愁女,以及“阳春白雪”和阳春台、白雪楼等传诵着许多动人故事、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倾慕寻访。



2015年,钟祥市规划建设莫愁村文旅综合体项目,初衷是希望游客游完明显陵和莫愁湖后,可以留下来,体验民俗,探寻长寿之乡的奥秘。为了把项目建设好,钟祥市邀请了在云南生活了近20年的能人李国林来操盘,经过深入调研,李国林按照丽江的旅游开发模式,将莫愁村打造成一座仿明清及民国风格院落的现代古镇,同时又是一处“荆楚文化、长寿文化体验地”。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的文化景观。



自2016年8月建成运营以来,村内的200多家传统民俗小吃、酒吧文艺街、民艺演出活动,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如今莫愁村已成为“农耕文化教育、荆楚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传习、艺术创作基地、田园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康体”为主要内容旅游目的地。今年的五一假期,作为华中地区旅游业的典范,莫愁村第四次登上央视新闻。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华灯初上。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夜晚的莫愁村游客惬意散步。



据莫愁村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莫愁村一期开街迎客“一炮而红”。通过新颖的“古镇”业态引流,加上周边明显陵、莫愁湖的自然流量,在开业首日,莫愁村的游客就超过1万人次。当年的国庆长假,日均客流量甚至达到了五六万人次。2018年10月,莫愁村二期开街,多个主题民宿进一步解决了游客“留下来”的问题,景区的基础功能基本完善,盈利能力也随之增强。2019年上半年,莫愁村营业收入为9800万元,毛利率约为20%。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演出祭祀大秀《九神祭》现场。



掌灯时分,莫愁村就格外热闹。一场古楚祭典大秀,刷新莫愁夜游体验。以《楚辞》为背景,打造集声、光、电为一体的祭祀大秀《九神祭》。吉日辰良,万物可期——先祖祝融带领众巫觋降迎楚国九位神灵,为楚国大地带来神圣光明的火种,最终浴火而生化身凤凰,福泽楚地千万后人。游客近距离观看演出,仿佛穿越到当时的祭典现场,更能体会到荆楚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灯光在祭祀大秀《九神祭》的巧妙运用让游客更加沉浸其中。



除了传统的文化表演、非遗互动体验等,莫愁村也有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元素。譬如有酒吧街,游戏区域等,还有篝火晚会,年轻游客完全可以加入其中,跳出自己的“freestyle”。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里开设的余秀华文学艺术馆。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的特色文化小店。



作为如此规模的旅游商业综合体,莫愁村在运营模式上独辟蹊径。大部分门店不租也不卖,商户拎包入驻,出技术、出人才,利润与公司分账。不收租金让商户和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商户也能信任公司不会靠统一采购来挣钱;公司统一装修,让商户进入门槛低,退出机制也容易实施。这样的运行模式下,直接创造就业岗位7000多个,间接带动就业约2万人。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莫愁村游客爆满,再次带动了“村民”的综合收入。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莫愁村的精准扶贫宣传画。



四年多来,通过复活“民俗民艺”促进乡村文化兴盛,莫愁村在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俗网红、文化创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了钟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钟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莫愁村三期建设。三期主要是酒店和剧院建设,届时建成开业,又将为莫愁村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撑。
发表于 2020-11-4 1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祥客店镇:美丽乡村入画来 特色文化助发展】



“深山之中,村庄错落,青石花径,灰墙黛瓦,猪圈、牛栏、鸡舍整修干净。屋前菜园竹篱笆围就,蛾眉豆花开得正好,老人们坐在院子里惬意的晒太阳,年轻人正在门口的葛根园里忙碌,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村庄,格外明艳动人......”10月29日,文化扶贫在行动采访团来到钟祥市客店镇,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钟祥市客店镇地处大洪山南麓腹地,是湖北省旅游名镇,素有“中国葛粉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客店镇把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完善要求、脱贫攻坚村户稳定增收要求、脱贫攻坚巩固脱贫质量要求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让乡土文化回来,让花鸟虫鱼回来,挖掘每一个村庄的历史文化,突出每个村庄的灵魂,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精气足”相结合的新路子。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古驿马湾的文化标识,背面镌刻不同时期的马帮文化场景。



古驿马湾:传承马帮文化 马蹄声声寄乡愁

马湾村位于客店镇南部,与东桥镇接壤,距客店镇区7公里,版土面积1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00户693人,其中党员30人,耕地面积1209亩,山林面积1600亩,是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过去马湾村是大洪山区与汉江平原联络的必经之地,久而久之成为马帮人的聚集地,故取名为马湾。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马湾村随处可见与马帮文化相关的文化元素。



马湾村百米一景点一特色,流动的风景线让村庄韵味十足。走进马湾村,马帮队伍的雕像,竖立在道路两旁的马帮旗,农户门口的马桩,马槽,随处可见与马帮文化相关的文化元素。此外,这里高度还原了当年马帮人休息,娱乐的场所。举目远眺,不远处是一个烽火台,是当年马帮放哨所在地。



尽管马帮离现在村民们的生活较远,但马帮敢闯、合作、勤勉的精神品质却在马湾村流传了下来。“传承马帮文化,弘扬马帮精神,体验马帮生活”也成了马湾村建设美丽乡村的主题。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客店镇美丽农户评比,家家户户争当文明称号。



以“古驿马湾、马帮乐园”为主题,马湾村打造了马帮文化观瞻区、马帮传人生活区、儿童游乐区、随郢古道体验区。在驿站人家马湾村的建设中,处处体现乡野、乡趣、乡愁、乡韵。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马湾村村民在收获葛根。



2020年,马湾村采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投入60万资金,建设100亩葛根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投产。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干净漂亮的马湾村。



在今年的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对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名单进行公示,其中客店镇马湾村在列。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中华葛文化风情园入口处。



葛文化风情园:产业融合发展 葛粉调出“幸福味”

中华葛文化风情园地处客店镇邵台村,近年来,该项目挖掘和收集整理了一整套葛产业历史文化,并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钟祥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力军。此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该项目负责人邵仙墙在客店镇掀起引种葛根的热潮,带动5000多农户参与种植。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葛根加工。



作为湖北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华葛文化风情园以葛产业、葛文化为主,现代观光农业与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致力打造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观光园区。整个园区占地1000亩,其中山林面积500亩,湖面面积200亩,土地面积300亩。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中华葛文化风情园的展示牌,介绍不同的葛根知识。



中华葛文化风情园主要由三大功能区组成,分别是葛文化展示区、自然景观区、互动娱乐区。其中葛文化展示区由中华葛文化博览馆、葛产品加工展示中心、葛产业技术研发与培训中心,中华葛资源种子库,葛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组成。游客通过品尝葛产品,参观加工展示,购买葛产品等全过程,感受葛文化特色。自然景观区由葛文化主题公园、葛根潭、葛花潭、太阳湖、月亮湖组成,游客畅游期间,享受自然和谐的美丽山水风光。互动娱乐区由湖上娱乐中心和农耕文化组成,游客可垂钓、划船、撒网捕鱼、推磨、车水等农事活动,亲近山水、感受古代农耕文化,并可动手挖葛根、捶葛粉、洗葛麻、织葛布,体验葛文化特色。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中华葛文化风情园负责人邵仙墙介绍葛根的生长情况。



中华葛文化风情园负责人邵仙墙介绍,企业要发展更要有社会担当,扶贫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跟贫困户签的葛根回收价格每斤比市场价多5毛钱,一方面是为了补贴困难群众,另一方面也是对葛种植户的扶持。据统计目前客店镇145户贫困户种植葛根,其中六个村葛根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通过集中科研,目前葛文化风情园开发的“葛娃牌”葛产品先后获得“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湖北名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绿色产品优质奖”“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未来两年,企业将扩大葛根种植10万亩,发展葛根种植1万户,葛系列产品加工量1万吨,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文化扶贫在行动采访团在中华葛文化博览中心合影。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中华葛文化风情园的宜人景色。



客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袁坤表示,近年来,客店镇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立足客店旅游乡镇特色,致力于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客店葛根、香菇、中蜂、泉水大米种养殖优势,“短平快”发展促增收。全镇398户贫困家庭有376户积极发展产业脱贫,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产业覆盖率达94.5%。此外,立足客店山水自然优势、文化特色,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精心打造了马湾驿站、对节人家8个主题乐园村;立足产业升级,将脱贫产业与旅游观光、农事体验融合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群众增收,将风景变“钱”景。截至10月20日,全镇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8户1219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出列。
发表于 2020-11-4 18: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洋拾回桥镇:“双文”清风吹拂乡村沃野】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金秋的暖阳,温柔地倾洒在美丽而热闹的拾回桥镇。功能齐全的活动广场、宽敞明亮的文体教室、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乡村大舞台戏腔不绝,儿童嬉戏玩耍,老人谈笑聊天……这是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文明乡村建设的真实掠影,置身这幅热气腾腾的生活画卷,记者看到的是“欣欣向荣”,听到的是“田园牧歌”,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景,皆是文明。



近年来,拾回桥镇着力打造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文明实践平台与文化活动阵地——乡村文化综合体,构建文明实践活动格局,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软”“硬”兼施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硬件提升,打造“六位一体”文化阵地。拾回桥镇乡村文化综合体占地7000多平方米,集聚了乡村国旗台、公共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宫、乡村大舞台、多功能运动场、乡村青少年文化中心、影视厅、农耕文化博物馆、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于一体,是一处能同时提供“升旗、电影放映、文艺表演、教育培训、体育锻炼、科技体验”6个方面17项免费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村民们可在此运动、看电影、学习才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软件着力,建设社会主义乡风文明。依托硬件设施的提升,拾回桥镇充分利用兴建的场所,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宣讲活动,包括升旗仪式、爱国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与诚信宣讲等等,凝聚正能量,同心奔小康。



有了阵地,队伍更加“活”起来。通过镇村自发成立的文艺宣传队伍,把党的政策、实用技术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常态化在社区、广场、村组巡演,让精彩的文化活动“住”进乡村,成为“带不走”的文化资源。


乡风还需民心引领, 文明尚待精神鼓舞。拾回桥镇利用乡村文化综合体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广场舞比赛、“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演出、书画器乐免费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向善向美,也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团结向上的磅礴力量。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村民在练习书法


此外,通过篮球、乒乓球、广场舞等体育活动,挖掘乡村文化新内涵,将体育精神融入进乡村文化当中,形成全民体育,全民健身的氛围,提高村民体质。


全秀兰是拾回桥镇新河社区舞蹈队的一名成员,谈起乡村文化综合体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她告诉记者,以往只能带带孩子做家务,加入舞蹈队后,不仅锻炼了身体、认识了朋友、还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和姐妹在这里跳舞、活动,我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全秀兰止不住笑容。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拾回桥镇新河社区舞蹈队


“2019年以来,我们已累计开展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350次,上映室内电影近600场、露天电影300余场,播放国家形象视频宣传1200余次,举行文艺演出36场。”



“智”“志”双扶厚植乡村文明沃土



拾回桥镇坚守“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的精神”,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扶贫工作,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近年来,拾回桥镇以乡村综合体为阵地依托,开展系列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意愿和综合生产能力,带动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51岁的拾回桥镇香店村六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欧阳华,自幼肢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依靠妻子杨华锋打零工维持生活。2017年,他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专业的小龙虾技术培训,并在村里的帮助下,申请到5万元小额贷款,开始养殖小龙虾。


万事开头难,养殖初期,由于养殖技术不精通,投入的虾苗损失了近2成。欧阳华带着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参加了第二次养殖技术培训,还邀请水产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闲暇时,他就到乡村综合体的农家书屋自学病虫害防治技术,经过一年的努力,2019年欧阳华靠小龙虾养殖纯收入近9万元。“日子繁忙,心理却是美滋滋,小日子红火了,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截至目前,拾回桥镇乡村综合体共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12场,惠及农户2417人次,惠及贫困户263人次。开展残疾人专题培训,惠及贫困残疾人63人。针对妇女开展各类护理、家政培训4场,惠及301人,其中贫困户33人。



拾回桥镇还着重关注留守儿童与妇女,展开了系列志愿扶“智”活动。



不畏山高路远,助学情意绵长。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来到拾回桥镇,结对帮扶镇上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看电影、学习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敞开心扉,与人交流,丰富在村儿童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



此外,拾回桥镇还针对妇女开展各类护理、家政培训。41岁的大新村贫困户王菊,双亲均患癌症,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参与了镇组织的失能人员护理员培训,取得了护理员资格证。在健康扶贫政策保障治疗下和她的专业照顾下,王菊父母的身体逐渐好转。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影音室中正在进行护理培训
踏平坎坷奔富路,憧憬未来立新志。今年,王菊又参加了镇上的妇女育婴师培训,“等考核合格以后,我肯定能找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了镇扶贫办和人社中心的帮助,王菊对未来信心满满。


文明清风吹拂着拾回桥的乡间沃野,文化之花竞相在拾回桥的角落绽放,广大群众享受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副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发表于 2020-11-4 18: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站:黄冈


【罗田燕儿谷:文化扶贫的生动样本】


“民间小调张口就来,竹笛吹罢唢呐登台,黄梅戏了京剧又开;这边现场编制竹篮,那边刺绣幸福鸳鸯......”这是10月30日“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站采访团进入罗田燕儿谷看到听到的。这个集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研学教育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综合体,如何将文化巧妙融入助推村民脱贫致富?采访团深入采访,解码燕儿谷幸福密码。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罗田燕儿谷航拍。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游客在桃源胜景燕儿谷游玩。



扶贫先“扶志” 立起精神齐奋斗



燕儿谷位于大别山腹地南麓,三面环山,是罗田县骆驼坳镇的一个片区,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沿线6个贫困村,48个村民小组,1392户,5630人,其中,贫困户411户,1277人。当时的燕儿谷是大别山区集库区、穷区、难区于一体的典型落后“厌人垸”。



扶贫先扶志,精神上立起来,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奋斗。燕儿谷片区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首先从自身做起,约法三章,率先垂范,接受群众监督,并引导和组织群众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分设红白喜事、纠纷调解、清洁家园、道德评议、文艺宣传五个协会,制定《乡风文明理事会章程》。建立的孝德文化基地,乡贤榜、能人榜、学子榜成为弘扬孝德文化的“加油站”。

与此同时,他们把法治文化植入小山村,成立巡回法庭,打造“燕儿谷乡村振兴法治论坛”,为“法治乡村”提供鲜活样本。一年一度的花朝节,吃软萩粑、赏民俗、赶庙会,为人们留住了乡愁,为村民找回了乡情。在有效治理的催生下,村里火了,人气旺了,越来越多的外出村民选择“燕儿归巢”,200名返乡农民在家门口就业,7名大学生回家创业,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三位硕士生加入燕儿谷。2020年成功举办了农民春晚,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极大提升。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燕儿谷一角村民在唱京剧。



能人回乡有大“智” 思路一阔天地宽



燕儿谷的变化发展,离不开回乡能人徐志新的扎根乡村、精耕细作。2011年,怀揣回报家乡的梦想,他响应市委市政府“一派两聘”号召,回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一个京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转身变为山区小村脱贫致富带头人。他认为脱贫攻坚需要一个市场载体,就用自己的半生积蓄创立了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他带领群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环境、修复生态,坚持绿色发展。  公司成立之初,他坚持村企共建,将公司发展和集体建设、村民获益高度融合起来,村委会以荒废的橘子园、村小学荒地入股公司持股10%,并鼓励村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入股。在徐志新的带动下,小山村有了旅游公司、工匠学校、森林康养公寓等,还与华中农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市艺术学校等院校结上了“亲戚”,燕儿谷成了群众眼里的百宝箱;村民的市场意识有了,生意头脑也有了,仿佛换了脑筋、换了活法,越来越多的人把心思用在发展生产上,手里都是劲,眼里都有活。



徐志新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离开故乡是为了改变自己,回到故乡是为了改变父老乡亲贫困的生活。村里变美、乡亲变富,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虽青丝变白发,但甘之如饴!”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燕儿谷创始人徐志新向采访团介绍发展历程。



梧桐树上栖“百鸟” 齐鸣声声引客来



燕儿谷之所以吸引人,还要归功于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京剧票友可以大显身手,黄梅戏爱好者也有表演区域,吹笛子的、吹葫芦丝的,吹唢呐的,唱山歌民间小调的,大家互不干扰,走到任何角落总有吸引游客驻足的艺术表达形式。



采访当天,驻村艺术家郭献懿在仙气飘飘的水塘边吹笛子。他告诉记者,作为罗田小有名气的文艺表演者,通过驻场,可以吸引一批文艺爱好者。对于燕儿谷发展而言,多样的文化形式可以增强景区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驻村艺术家郭献懿在演奏笛子。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罗田民歌王子饶俊华与村民对唱山歌。



此外,燕儿谷把一批乡村手艺人聚集燕儿谷“工匠学校”,依托景区平台,做豆腐、扯油面、打糍粑、做篾器、做木器、画画、打铁、织布、绣花、雕刻,既活态展现了非遗文化,又培育了乡村体验新项目,深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



58岁画匠丁志刚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从事的漆艺在农村被淘汰了,一直失业在家,后来应聘到燕儿谷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的固定工资,如果画作和工艺品销售出去,也会有绩效奖励,生活大大改善。63岁绣娘杨能香,是湖北省民间工艺刺绣大师,湖北省民间刺绣非遗物质传承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传播刺绣文化,把刺绣推广出去。在燕儿谷她除了刺绣,还向全国各地游客传播刺绣文化。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能香在教3岁女娃刺绣。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驻村巧匠丁志刚的画作。



原本待业在家的传统手艺集中起来,既能帮助民间艺术家们增加收入,又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消费扶贫,此外还提升了景区的文化气质,匠人们又实现了传承的心愿,游客多了互动体验项目,一举多得。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当地正能量网络名人在燕儿谷直播带带货。



2019年末燕儿谷人平纯收达到13793元。如今此地花木成荫,诗情画意,风光秀美、生机盎然,百姓安居乐业,游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满村庄。
发表于 2020-11-4 18: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田大地坳社区:农民艺术团集聚脱贫致富精气神】




“舞台剧、小品、鼓乐、舞蹈、戏剧、民间小调、彩莲船......”,10月31日,一场由乡亲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节目在罗田九资河镇大地坳社区轮番上演,台下男女老少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时响起。这支由20余人组成的农民艺术团,将“精准扶贫”“垃圾分类”“惠农政策”“文明乡风”等内容以不同的曲艺形式表演出来,深受群众欢迎,真正达到以文化人,集聚脱贫致富精气神。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罗田县九资河镇大地坳社区航拍图。




罗田县九资河镇大地坳社区位于薄刀峰景区脚下、天堂湖湿地公园腹地,“一桥分两岸、青山掩民居”,这里有天水相连、美如仙境的天堂湖,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群,宛如镶嵌在大别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谁又能想到,7年前的这里却是街道残破、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三不管”地带。2013年7月,九资河镇委、镇政府着手筹建大地坳社区,退居二线的58岁的胡定山主动请缨,当起了大地坳社区的首任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上任后第一件事,他便是对社区环境进行改造升级,抢抓各种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先后争取、整合到各类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与此同时,把社区文化文艺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组建社区农民艺术团,创作文艺精品节目,挖掘历史文化、弘扬孝德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发展旅游文化,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愿望,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群众致富能力,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大地坳社区干净整洁,文明乡村入画来。




白手起家建队伍 争取立项抓建设



大地坳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定山介绍,大地坳社区要组织社区文艺队伍,遇到的第一道沟坎就是文艺人员匮乏。当时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小部分年轻人文化素养偏低、家务事多。社区两委立足实际研究决定,成立队伍自治组织,选拔一名政治思想好、组织能力强、热爱文艺活动的人为队长,通过骨干带领,采取自愿邀约、自愿联合等形式,吸纳社区人才,挖掘民间高手,从广场舞、婚庆入手,慢慢地从一个六人的鼓乐队发展到擅长多种曲艺表演形式的20余人的文艺队伍。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农民艺术团在演出群鼓《走进新时代》。




社区农民艺术团建立之初,经费无着落。居委会发动全体队员出钱购买乐器,求助社会组织置设备,自创收入付工资,通过这些渠道购回了音响设备和字幕机各一套,小型乐器10余件,表演服装80余套,表演道具20余件,基本满足了演出和训练需要。



为了持续激发文艺队伍活力,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社区两委通过争取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项目的支持,先后建成了600平米的文化广场和近200平米的百姓舞台,300平米的文化墙,购置了近百余本文化书籍,有力地促进农民艺术团的发展。



围绕中心抓创作  让群众爱看自发传播



群众生活环境好了,钱包鼓了,精神上也要富起来。大地坳社区围绕党的建设、四乡工程、扶贫攻坚、乡风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先后创作了20多个接地气、入人心的乡土节目。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创作了《走进新时代》《精准扶贫到我村》《抓好党建促发展》《 慧农政策暖人心》《垃圾分类确实好》 等节目。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创作了《十劝世人莫赌博》《婆婆夸媳妇》《赶礼》《女儿也是传后人》《湖北大鼓夸标兵》《九旬老人爱社区》等节目。在旅游发展方面,创作了《古镇之歌》《鸠兹古镇面貌新》《大地坳社区之歌》《大别山上的天堂湖》等节目。在文化传承方面,创作了《观灯路上》《夫妻恩爱苦也甜》《彩莲船串烧》等节目。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当地百姓人人都会哼唱的社区之歌。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艺术团骨干张军与搭档演小品《赶礼》,呼吁抵制攀比的办酒之风。




49岁的张军是农民艺术团的骨干,他告诉记者,以往政策宣讲,把老百姓聚焦起来,宣读文件,群众难听懂,现在通过将政策唱出来,演出来,唱的是方言,演的是身边人身边事儿,不仅爱看爱听,日常的讨论也从以前的闲聊拓展到国家政策,很多演出社区的小朋友都会唱。



不仅如此,社区文艺队走出罗田到蕲春县、浠水县、安徽金寨天堂镇等地演出十余场次,在本县河铺、白庙河、九资河、凤山镇、薄刀峰景区等地演出近50场次,先后参加全市、全县村级文艺队节目比赛荣获了“全市十佳村级文艺队”称号,获得了全县村级文艺队比赛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为了提高节目的质量,社区文艺团还聘请了罗田县文化馆、镇文化站长等专业人员,帮助文艺队创作节目、编剧本、改台词、训练队员、编排,进一步提升演出质量,丰富演出形式。



“扶志”与“扶智”!文化扶贫,湖北在行动!文化,文化扶贫,扶贫,湖北,行动

图为:九资河镇大地坳社区美景吸引游客,文艺队也受邀去景区演出。




文化扶贫带来旅游发展  居民精气神足幸福感强



大地坳社区位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北倚薄刀峰,东连天堂寨,怀抱天堂湖,拥有得天独厚而又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由于社区文艺队节目接地气、入民心,来大地坳社区旅游的客人只要想看演出,队员们踊跃参与,积极展演。不仅如此,薄刀峰风景区每年旅游旺季都邀请社区文艺队为他们演出,每次都博得了旅游客人阵阵掌声,同时也得到了相应回报,也扩大了文艺队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历练了队员的演艺。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办起了农家乐,如今农家乐数量增长到了28家。小小社区一次能接待200人住宿、容纳300人就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可达几千元、年营业额超200万元。

“文化是软实力,不仅能提升一个地域人们的精神风貌,更能增强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精神动力。”这在大地坳社区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抓文艺创作和演出,社区195户950人团结一心,形成了“我脱贫我光荣”“感恩党感恩社会”的良好氛围,孝老爱亲、向善向上的乡村文明蔚然成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罗田县九资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燕表示:“大地坳社区的文化扶贫实践成果是2017年以来九资河镇文化扶贫的一个缩影。每月每村都会开展这样的文化宣讲活动,每个季度全镇会举办这样的文化宣讲活动,先后推荐了1000多名文化扶贫典型。这样的文化扶贫形式,极大调动了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促进全镇精准扶贫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