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1626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随州“抗疫英雄” 事迹展
9月8日上午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
随州这些人
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他们是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王俊 随州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小林 随州市曾都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副主任医师
许旭(女) 随州市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八里岔社区委员会党委书记,农艺师
陈庆山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练祖银 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主任技师三级
魏长军 随县均川镇珍珠庙村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中共随州市中心医院委员会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许旭(女) 随州市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农艺师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随州市中心医院委员会
为了抗疫,所有人都在努力
他们生而平凡
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惧
他们也不平凡
有着过人的勇气与担当
王俊:
主要事迹:
疫情发生以来,随州市中医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1例、疑似病例99例。肺病科主任王俊带领科室人员连续奋战50多天,用中医护航病人,直至患者“清零”。他带领的科室收治的病人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8.6%。
无畏生死,勇战“疫”线鉴初心。大年初二,王俊置身逆行到抗“疫”一线。医院没有专业的传染病区,他主动请缨,从网上找资料,从同行取真金,连续作战7个小时,高标准地完成了隔离病区建设,让第一批15名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入住。进隔离病房,他是第一个;采集咽拭子,他又是第一个;“零”距离切脉观苔,他还是第一个。他吃住在医院,连续50多天,查房问诊、查阅病例、讨论病情、优化方案、填报信息……成为医院抗“疫”一面旗,被称作“王铁人”。在他的感召下,病区4人“火线”入党。
辨证施方,彰显中医学特色精华。王俊一直努力探索中药参与救治。他根据病理,结合工作经验,开始尝试各种预防、治疗的药方,在自己的办公室架起熬药炉,亲自为病人煎药。他根据国家发布的药方,结合患者病情,加减药物,使其效果更好。他坚持辨证施方,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结合耳穴埋豆、中医食疗、艾灸调节等辅助手段,取得很好疗效。他还与医院其他中医药专家协作,把中药治疗经验通过网络视频和巡诊中医专家组分享至全市14家定点救治医院,全市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到90%以上。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健脾益气解毒汤”,在全市广泛应用,成为患者康复、巩固治疗、防止复阳特色专用药方。
人民至上,尽全力护航生命方舟。王俊坚持生命至上,视患者如家人,竭尽全力为他们生命护航。煎药、送饭、购买生活必需品……只要患者有需要,他都力所能及地满足。85岁患者高某生活半自理,他主动“认领”,承担起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穿衣、如厕、洗澡……待如己父。46岁重症患者柳某,父母因新冠肺炎离世,一度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王俊每天找他聊天,开导他,尽量满足他的需求。经细心治疗,终于康复出院。面对90多岁病中的老母亲,他只能在第一时间送到弟弟家,自己却无力照管,“隔屏”问诊。舍小家为大家,王俊始终奋战在一线,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一名医生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
王小林:
主要事迹:
2020新冠疫情,曾都医院是曾都区救治新冠肺炎唯一定点医院。面对疫情,内科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ICU)主任王小林,第一时间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喊响“我是党员,跟我上”。疫情期间,王小林团队共收治277例确诊患者,201例疑似患者,重症28例,危重症3例,除转诊6例外,无一例死亡。疫情期间,王小林受到随州市委组织部通报表彰,他所带领的内科党支部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表彰。
一、闻令而动,冲锋在前。2020年1月19日,接到院党委抗击疫情的“集结号”后,王小林闻令而动、主动请缨,连夜召开支部大会,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带领突击队员即刻投入到第一批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当中。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运来的一波波疑似患者,他顾不上对未知压力的恐惧,顾不上防护装备不够的危险,和突击队员们忘我地投身到紧张的救治之中。
二、救治病患,奋不顾身。曾都医院开设11个感染病区,每个病区的重症患者,王小林都亲自参与会诊和治疗。50多天里,他吃住在办公室,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交锋。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手段,被感染风险很大,每次插管,王小林都亲自操作,将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同事。大年三十晚上九点多,感染一区收治一例重症患者,他组织并亲自参与抢救三个多小时,凌晨一点患者病情才基本稳定。此时他已满身汗水、疲惫不堪,但他来不及休息,便又投身到下一个病例的会诊之中。
三、医者仁心、彰显大爱。疫情期间,很多患者心理受到创伤,情绪低落,有的甚至拒绝进食。王小林把患者当亲人,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克服恐惧、配合治疗。“三次复阳”患者徐某,从2月6号入院,到5月15号第三次复阳的时候,精神接近崩溃,出现自杀倾向,王小林迅速与心理科同事赶到隔离点,安抚近3个小时,徐某情绪才逐渐稳定。此后,他每天抽一个小时陪徐某聊天,安慰、鼓励徐某,直至6月8号徐某完全康复解除隔离。正是这种医者仁心,王小林和他的团队完成了收治病例“零失误、零死亡”的优秀答卷。
四、夫妻携手,同心逆行。王小林的妻子张力维同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战疫一开始,就和他一起奔赴一线。夫妻俩将10岁的大女儿和1岁半的小女儿留给年逾古稀的父母照顾。两人都坚守在抗疫战场,吃住都在医院,50多天没顾上给家里打几次电话。在危难面前,他和妻子都把对女儿的爱深藏心间,他们共同用勇敢的逆行诠释了医护人员高尚的职业操守。
许旭
主要事迹:
八里岔社区由十几个老旧小区组成,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面对疫情,党的十九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许旭带领社区“两委”干部、团结市区两级下沉干部、有力凝聚党员群众力量,坚守一线、共同抗疫。
疫情突袭,她扛起责任、沉着应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1月24日开始,许旭带领社区“两委”干部迅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明确防控责任、细化防控措施,对全部居民小区、所有路口进行有效封控。她将下沉干部、无职党员、志愿者等编成5支党员突击队,有力有序开展宣传巡逻、路口值守、场地消毒、生活物资配送等工作。她先后动员业委会成员、物业企业工作人员、热心居民等100余名熟悉社区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织密织严了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工作网。
危险面前,她义无反顾、身先士卒。2月6日,安迪小区一女居民发热。许旭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对该小区进行消毒,立即摸排该居民的密切接触者,并叮嘱片区责任人高度关注密切接触者身体状况。随后,许旭同志亲自承担护送其就诊的任务,她边安抚边陪她走到曾都医院就医。疫情期间,社区所有发热居民都是许旭一人送医,她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将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同事的先锋本色。
时间不够,她加班加点、日夜奋战。无论风雨严寒,许旭每天都要早晚各巡查一遍18个值守点,生怕工作中出现任何闪失。50余天的连续奋战中,她吃住在办公室,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经常通宵达旦。哪怕再累再困,她的手机时刻不敢离手,每天接听几百个居民咨询、救助电话,每个电话,她都耐心解释、劝导、安抚,有求必应。一对年轻夫妻因琐事在家吵架并大打出手,她劝导调解到凌晨三点,虽极度疲劳,仍斗志不减。
忠孝之间,她擦干眼泪、坚守阵地。自古忠孝难两全,面对亲人,许旭更多的是愧疚。母亲因脑瘤近20年卧病在床,需要陪护,因为工作忙,许旭很少回娘家陪伴母亲。疫情期间,婆婆患脑瘤导致失明,全程都交由丈夫照料,许旭只在为居民配送过程中顺带送了两次菜、两次药。3月19日,小区解封后的第一天,许旭抽时间去看望母亲,当晚,母亲便离世。第二天,许旭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强忍泪水,又立即回到疫情防控之中。
许旭同志真正做到了把初心使命植入灵魂深处、化为行动自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本色和责任担当。
陈庆山:
主要事迹: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该市唯一一家纳入“三级医院综合管理”的综合性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承担着广水市90%以上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任务,累计救治确诊病人318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庆山,从医30年来,他先后参与2003年非典、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救治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担当、毫不退缩,经他治愈的患者达116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大疫面前诠释责任担当。疫情袭来,他第一时间请战,克服人手少、防护物资短缺、病房条件差的困难,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仅坐诊就长达7个多小时,累计接诊发热病人1800余人,收治排查260余人,仅1月26日一天就接诊发热病人82人。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及防护面具,陈庆山的耳朵和鼻梁都被磨破渗血,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自己用消毒棉球简单处理。为让其他同事能够多休息,他自己进入隔离病区后,多次连续值守两个班次。长期高负荷、满轴转,导致劳累过度,3次累到在工作岗位上,身体略有好转,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之中。
危急关头彰显医者仁心。他冲锋在前,不惧风险,时刻把患者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陈庆山累计接诊发热病人1800余人次,收治排查人数269人,治愈出院116人,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救治任务。2月7日,医院收治植物人感染患者张华,病人气管处于切开状态,比一般人传染风险更大,面对如此特殊的患者,他挺身而出,亲自查看病人病情,采集咽拭子,制定科学诊疗方案,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仅用10余天就治愈出院,创造了县级医院救治奇迹。感染性疾病科的办公桌上,一沓沓叠摞起来的感谢信,盛满着患者对陈庆山的感激之情。陈庆山常说:“职责所系,性命相托,我只是尽到了一个医生该尽的职责。”
用心用情,紧要时刻体现患难与共。他关心关爱身边的同事,坚决不让“亲密战友”受到感染。他想尽一切办法,规范三区三通道,并将自己学习来的前沿知识做成课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帮助大家消除顾虑,提醒大家如何做好防护。2月9日,陈庆山主任带着一个年轻医生进病房采集病人咽拭子做核酸检测,这也是医护人员最危险、最容易被感染的时刻。看见年轻医生有些害怕,陈庆山主任果断向前将年轻医生挡在身后,亲自示范如何给病人做咽拭子采集,将“危险”揽在自己身上。在他的努力下,感染性疾病科这个团队不仅严格完成了医疗救治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科室医务人员零感染”。
练祖银:
主要事迹:
随州市疾控中心是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专业机构。练祖银同志作为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疫“老兵”,立足“四早”,充分发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优势,为此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雨绸缪,科学备战,誓守关口。2019年12月,媒体报告了武汉市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作为有着近40年实战经验的老疾控人,练祖银敏锐地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即安排部署在全市医疗机构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于1月18日牵头组建了25人的流调组,亲自进行业务培训,24小时待命,确保有备而战。1月22日,随州首次流调发现2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均参加了一场广场舞联谊会。凭着专业敏感性,他迅速调派人员对2名疑似病例密切接触的100余人逐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连夜整理出一份疫情分析报告,呈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疫情期间,他主动承担随州主城区疫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抓阻隔,搭建 “发热病人症状监测平台”,加强对“四类人员”的流调工作,启动以乡镇为单位的分区分级风险评估,及时给出专业防控建议。
勇担使命,战斗在前,誓抗病毒。自1月25日开始,练祖银便吃住在办公室,经常通宵达旦。儿子因疫情阻隔在外地,妻子在疫情期间因免疫力低下身体不适,练祖银也顾不上,只能怀着愧疚在工作间隙打个电话问候。面对日趋严竣的防控形势,他一边统筹调度人员抓好疫情监测、风险评估等工作,一边同流调队伍每天跑医院、进社区、到现场开展流调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足迹覆盖整个随州城区和20余个乡镇。截止3月26日,随州市本地新冠肺炎在院确诊患者“清零”,他和团队累计调查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1640例,撰写流调报告1640份,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16194名,协查管理密切接触者3579名,及时调查处置12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调组成员无一人感染。
慎终如始,再接再厉,誓退“疫情”。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后,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参与编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指南》《防控传染病,你我共参与》等防控资料。他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复工复产企业、商超、学校等重点场所进行监测和评估指导,为全面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防疫支撑。他组织制定寻根节、高考等各类重大活动传染病防控方案,慎终如始将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
在抗疫战斗中,练祖银既是一名临危不乱的的指挥员,更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战斗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魏长军:
主要事迹:
魏长军,随县均川镇珍珠庙村党支部书记,是随州市人大代表、市十佳村支部书记和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珍珠庙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是通往镇区的必经之地,辖区有2所学校、1所镇福利院,人口稠密、人员流动性大,春节期间返乡1000余人,其中从武汉返乡200余人,形势异常复杂。疫情突袭,魏长军带病挺身而出,带领党员群众齐心抗疫,实现了全村“零感染”目标。
半条命的“主心骨”。疫情来袭,魏长军刚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不到5个月,不能见风见光,只剩半条命,面对家人的强烈劝阻和村民的期盼,他毅然奔赴防疫第一线。在最危急的时刻,他行动迅速动员全村党员和群众,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应急呼叫队和志愿服务队,实现联户全覆盖,让全村防疫工作有序有力。3个月的防疫战斗,他忍受着排异反应的巨大痛苦,坚持每天亲自排查、劝导、巡卡口,走遍了全村的1000多户,喊坏了2个扩音喇叭,全身皮肤也因暴晒和排异呈现“骇人”的炭黑色。
一门四口“战疫线”。魏长军的儿子魏斌庆是一名党员研究生,看到父亲天天不着家,非常心疼,自愿加入了村里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天与父亲并肩作战,建立了线上物资配送群,担负起信息录入、测量体温等工作。魏长军的女儿和女婿,是一对最美逆行者,一直坚守在全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只能抽空在电话中叮嘱老父亲,一家四口在不同的岗位践行着初心使命。
织牢织密防控网。魏长军带领党员突击队走湾入户,全天候宣传、排查不间断,先后摸排1108户3767人,人均测体温60余次;面对疑似病人和发热病人,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认真做好安抚和转移隔离;他带领应急呼叫队的50多名党员,牢牢守住了全村11个卡口,稳控500多名返乡村民,劝返1万多人次,成功劝导4起丧事简办,5起喜事取消,全村实现零失控、零感染;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天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累计达1000余吨,有效保障了4000余名居民的日常生活。
超前谋划抓复产。“防控不能放松,生产不能耽误”,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魏长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他主动对接人社部门,多方收集掌握各地招工信息,组织干部将招工信息挨家挨户宣传到位,动员青壮年劳动力及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为抢抓农时,他号召成立了“复工复产服务队”,每名党员干部包保一片区域,指导村民错峰劳动,协调种子化肥等农资,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据统计,4月初,全村共宣传招工信息1000余人次,向外输送劳动力500余人,在他的努力下全村2000亩稻虾田、1000余亩耕地全部种满种足,为疫后群众增收带来希望。
随州市中心医院委员会:
主要事迹:
该院是随州地区唯一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疫情发生后,作为随州抗疫救治的主战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02人,占全市46%,集中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共182人,占全市100%,同时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随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党建引领,凝聚磅礴抗疫力量。医院视疫情为命令,以救治为已任,及时成立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员参与投入抗疫总人数达2325人。坚持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组建党员抗疫先锋队,1400多名医务人员向院党委请战。先后成立龙门院区临时党总支、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临时党支部和18个隔离病区临时党小组,234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8人火线入党。全院有46对夫妻、13家两代人同时战斗在抗疫最前沿;5名医护人员因在隔离病区救治患者,未能见到去世的父亲(或母亲)最后一面;423名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短暂的轮休后,没有回家就直接再赴前线,真正体现了“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
二、攻坚克难,勇担救死扶伤使命。面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疫情防控升级的严峻形势,医院集中力量攻坚,48小时内将原有1个隔离病区增加到18个病区,其中确诊病例收治病区12个、疑似病例收治病区6个;病床由原有的100张扩充到1068张;留观隔离单人间由9间增加到217间,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规范特殊人群中发热病人、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分诊收治流程,独立设置肾病透析、肿瘤、精神疾病和孕产妇四类隔离病区,有效避免了疫情的扩散蔓延,收治的559名特殊疾病患者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广泛开展输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和干细胞治疗等新项目,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技术优势,有效防止了“轻症”转“重症”。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计1307例,病亡45例,病亡率3.44%,显著低于全省6.63%的平均水平。
三、同心战役,构建防控救治体系。牵头制定《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和《居家隔离观察指南》等,成为全市各定点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和广大市民居家观察的指导性文件。院党委牵头成立随州市防控医疗专家组,深入各县市区指导医疗救治、开展诊疗培训、全民科普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与江西省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通过采取专家巡诊、查房、会诊等措施,提升了医疗救治水平,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今天
让我们再一次
向他们致敬
谢谢你们
为随州拼过命的英雄!
来源:新华网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张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