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12|回复: 1
收起左侧

钟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9 23: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钟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说起联系亲情的关系啊,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姓氏了,中国人的姓可以说是跟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样,有着悠长悠长的历史呢,那么我们随州钟氏,起源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随州钟氏宗亲 (QQ群: 597763425)

在钟氏家族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既有风平浪静、轻波荡漾的时日,也有惊涛扑岸、巨浪卷飞的时候。而且正是这一次次惊涛骇浪的摔打考验,使得钟氏家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颍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里列举钟姓家族在其肇姓、迁徙、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仅是二千多年钟姓发展史中几桩大事要事,它既反映了钟姓繁衍生息与整个社会进程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折射出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的状况,同时也一次次地为钟氏家族的荣辱兴衰画上了悲壮的历史色彩。

钟离昧遇害与钟离接改姓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河南鹿邑县境)败死,刘邦称帝,楚汉战争结束。项羽大将钟离昧,投奔旧友,到韩信帐下。消息不胫而走,不久被刘邦知道,企图袭楚扑昧。刘邦曾是钟离昧手下败将,耿耿于怀,却又无从下手,十分痛恨钟离昧,汉谋士陈平献计,伪游云梦。韩信得知信息,心中十分恐惧,想去见刘邦,又怕被捉。有人告诉韩信,刘邦假游云梦,意在捕捉躲藏在你府中的钟离昧。只要你把钟离昧交出去,不就没你的事了吗?韩信果然召钟离昧计事,昧深知不仅自己在劫难逃,韩信亦身陷险境,便一针见血而又颇有预见地对韩信说:“汉之所以不敢贸然击楚,还不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如果把我抓起来,献媚刘邦,我今日死,你明就会亡!”并十分遗憾地说:“看来你也不是一个有情有义靠得住的人啊!”说完用刀自刭(音jǐng井)。钟离昧不幸言中,当韩信将其首级,带往陈(今河南濮阳与安徽毫县一带)见刘邦时,刘邦以韩信意存反汉,命人把韩信抓起来载于后车,“械送洛阳” 。此时,韩信如梦方醒,想起了钟离昧预言的准确性,然悔之已晚。韩信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果若人言,狡免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良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次年(公元前201年)钟离昧次子钟离接为避祸,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去离字单姓钟;开创了另一支钟姓的新时代。此时离烈公启姓钟已八十有五年唉!

东晋朝解体与钟贤入闽

东晋朝自公元317年由晋元帝司马睿建立,到公元420年由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刘裕(宋朝),前后共十一帝,首尾104年,基本上没有过几天平静的日子。“苏峻之难”之后,晋孝武帝(司马曜)上台,又是一个只知醉生梦死的昏庸的皇帝。他重用胞弟司

马道子,司马道子和孝武帝一样,是一个整天醉酒的酒徒。他利用一批奸人作爪牙,合谋排斥当时惟一能振作朝纲的谢安。公元395年,谢安病死,朝政全归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委任儿子司马元显当政,从此又展开了帝室与司马道子权力之争,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父子权力之争和帝室与士族之间的权力之争。司马道子父子当权,贪污奢侈,政治腐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公元402年,江州(治武昌)剌史桓玄攻入建康(南京)杀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政权落到桓玄手里。公元404年,昏庸的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但他也是一个腐朽至极的人,他根本不可能维持既得的地位。就在他称帝不久,刘裕率众攻入建康杀桓玄灭他的一族,刘裕成了东晋朝的实际统治者。就在东晋朝解体的那一年,公元420年5月21日辰时,钟姓烈系钟圣、钟善、钟贤叁兄弟,忍痛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

生活了20多代的颍川,许昌故居,兄弟叁人同时携谱过江南徙,避社会动乱,到南方发展。据《钟氏族谱》记载:“简公叁子(叁个儿子)遇东晋将败之时,恭帝禅宋(刘裕草寇窃发),钟氏一门荡析离居”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兄弟叁人渡江避难。世传颍川故里离城30里有祖坟36穴,松柏300余棵,还有石狮、石象,又有明珠山朝拱。圣迁上元县(南京),善迁会稽(绍兴市),贤迁虔州(今江西赣州)。

但是,钟贤迁赣不久,福建宁化发生了“六戎”之乱。(六戎即绕夷、老白、耆老、鼻息、戎央、天刚)宋武帝(刘裕)旋即下诏征调钟贤父子入闽平叛,诰封钟贤为威武将军,节度闽中,平叛之后,钟贤之子钟朝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随父入住宁化石壁村。他们的裔孙后来在福建发展。钟贤父子成为入闽始祖。

“迁坟事件”与烈系扩散

钟姓烈系第二十五世钟朝,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随父母同住福建省宁化石壁村。到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丙午二年(公元466年),钟朝见治下的鄞江(今福建省长汀县)白虎村(今白石村)风景秀丽,遂同母马氏携叁个儿子一同在此筑室居住。马氏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殁于南朝顺帝昇明二年戊午年(公元478年),朝之子远、道、逸叁兄弟将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据《钟氏族谱》记载:马氏葬九龙岗以后,德泽流光,二百多年常闻“茔内有鼓乐声” ,因此,成为境内名墓。91年以后,在唐开元任谏议大夫烈系叁十叁世钟逵的夫人,也是马氏,陈太建已丑元年(公元569年)九月初九日申时殁于长汀故里,也葬于九龙岗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

迩。但也因此带来麻烦和苦恼。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朝廷议筑汀州府城,初选新罗圩上(杭县)废地,嫌此地多发瘴气,又闻九龙岗马氏墓有异响,疑以为怪,遂决定将汀府衙盖在九龙岗上,将马氏名墓压在正堂案下以镇之。所以有民谚说:“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 。并将白虎村钟氏祖屋改建为县衙。唐朝政府这个决定,改变了钟姓烈系发展的命运和方向。兴建府衙和县衙的工程始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钟氏一门,不敢抗命,郁气莫伸,遂将全部产业抛售,并将汀州马知府赠与作为占地补偿的60亩“射箭田”全部舍入开元寺。府衙和县衙整整建了10年,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建成正式启用,此时钟逵系下有7个儿子,即礼、恭、宽、廉、敏、惠、节和34个孙子陆续往外播迁。老大礼和妻田氏决定留守故居附近,迁南岭井秋坑(今福建上杭县南阳乡境)以便岁时祭祀。其子睿迁武平象洞。二子恭和妻施氏,生进、诏、逍、逞、运五子,分别迁往江西龙南和信丰。叁子宽和妻黄氏生靖、瑞、净叁子,迁往江西于都和会昌。四子廉妣陈氏生盛、盟、盒、照、忠、盈六子,迁福建上坑、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妣江氏生茂、萌、萱、葆、着、董六子,迁江西于都和赣县等处。六子惠妣张氏生海、消、江、涪、琼五子,迁江西于都和福建长汀本县。七子节妣梁氏生羊、翔、羲、群、羡、羚、羹、羧八子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离开的时候,他们留下一道诗:“长汀昌” 。名墓从此消失。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到公元1935年,时任国民党军一0八旅旅长、烈系后裔、广东兴宁的钟彬率部进驻长汀时,在马氏茔地故址修建了马氏太夫人陵园一座,庄严肃穆,雄伟壮丽。但后来因社会变革加上年久失修,逐渐倒塌,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彻底平毁。再后来,当地在名墓塬址上,盖建了长汀第一中学的教学大楼。

“元祐党事件”与烈系播迁

作为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宋王朝和大地主、大商人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大地主、大商人通过种种途径,掠夺宋王朝的各种赋税和专卖等部分收入,庞大的国家机器和皇宫的挥霍奢侈,又使宋王朝的消费急剧增加,而陷入难于摆脱的财政危机之中,更使宋王朝“兵虚财匮” ,难以维持它的腐朽统治。面对喜新厌旧这种形势,是继续推行因循苟且的政治路线,还是作出某些改革,从公元1069年开始,在宋朝内部,以宋神宗、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与高太后、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长期而尖锐的斗争。

改革派通过变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并且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他们作为地主阶级的国家的代表,仍然把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作为他们变法的目的之一,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对立,变法就难免遭到失败的命运。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党争。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死,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的新法,排除新党,然而旧党中以程颐为首的洛党,苏轼为首的蜀党和刘挚为首的朔党彼此相争不休。这一党争直到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重行新法以后才停止。但到公元1102年宋徽宗改元“崇宁” ,起用蔡京为相以后,所谓的“元祐党”成为打击和整肃的对象。蔡京执政,定司马光、文彦博、苏轼、范祖禹、曾布等120人为“元祐党” ,由徽宗书写刻石,称党入碑,立于朝廷端礼门,已死者削官,生者流窜。又将元祐末年向太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复旧的臣僚,分为正类和邪类,每类又分上、中、下叁等,归入邪类的就达500多人,全部降职。变法派和保守派同归于尽。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给他侄儿韩湘一首七律诗的前四句,讲的是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他朝廷上了一份《谏佛骨表》的奏折,触怒了唐宪宗,由京官贬到潮州的悲惨遭遇。与钟姓烈系的命运极相似。据《钟氏族谱》记载: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推行新法,当时身为御史的钟友文兄弟,上表反对王安石变法,震怒了“龙颜” ,遭宋神宗贬斥,兄弟相继“去官归田” 。宋徽宗上台以后,支持蔡京、童贯等人围剿“元祐党” ,钟友文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孙劫运难逃,遭受株连,全部落难。他们纷纷往处播迁,甚至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播迁的程度远远超过唐代大历年间的“迁坟事件” 。根据谱牒记载,友文长子毅及其裔孙迁福建武平象洞、岩前、泉水塘,上杭的古坟、丘辉、荷山里、刘坑塘、陈坑等处。友文次子密及其裔孙迁武平、上杭、广东蕉岭、江西兴国等处,有一部分流向台湾和四川。友武长子刚及其裔孙迁往苏州,赣州、安远等处。友武次子理及裔孙迁往广东五华、塘湖等地及武平象洞、汀州、兴国、南康、丰顺、潮阳,一部分迁往四川和台湾。友勇长子裕及其裔孙迁往广东梅县雁洋、白渡等处。次子温及裔孙迁泉州、漳州等处。叁子柔迁广州尚书街,后迁新会、鹤山、上杭来苏等处。四子中及其裔孙迁武平、河坑等处。五子正及其裔孙迁广东蕉岭石屈都,后迁南雄珠玑巷和广西钟山县龙源头等处。友文的叔伯兄弟友盛的叁个儿子发、强、庄及其裔孙播迁潮州、潮安、梅县、洋蛟湖、上九岭、五华县等处。友文的另几个叔伯兄弟友能和友瑞也不能幸免。

他们在播迁过程中更为凶险,不得不改姓埋名。友能改姓萧,友瑞改姓叶。

古时候的政治迫害,居民外逃被迫改姓埋名的事常常发生,友能、友瑞兄弟是其中一例。在民间有广泛传说,说钟姓在这一次迫迁中改出了钟、陈、赖、邬、田五姓。理

由是什么呢?这四姓堂名同是“颖川堂” ,因而误解为钟、陈、赖、邬、田同是马氏祖婆子孙,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知道陈姓是中国的第五大姓,他们是舜的后代。堂名叫“颍川堂” ,那是因为同乡里,而且同是长葛望族。陈姓的人口有几千万。赖姓是炎帝的后裔,子孙封在赖国,也在颍川郡,堂名有叫“颍川堂” ,也有叫“松阳堂” 。至于邬、田两姓,也因为发迹颍川,堂名“颍川” ,但他们是帝颛顼的后裔,而钟姓是高辛氏帝喾之后裔。钟姓和陈姓、赖姓、邬姓、田姓源不同,风马牛不相及,不能因为堂名“颍川” ,就都是马氏祖婆子孙,此次加以澄清,免得后人再生误会。

录于《钟姓史话》
钟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热门播放
发表于 2016-10-29 23: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在这个处女都要验证码的时代,不得不弄个会员来当当 之前也是每天看贴无数,基本上不回贴. 后来发现这样很傻,很多比我注册晚的人级别都比我高, 我终于觉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