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民间调侃之五—— “淅河老师”教书的由来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教育是兴国之本,教育直接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一个国家如果空有经济的发达,却没有教育的发达,那么,这个国家是悲哀的,是没有潜力的。教书育人是一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老师被誉为:“灵魂的工程师和辛勤的园丁”。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老师敬业精神的写照;三尺讲台前,无怨无悔地履行“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桃李满天下”是对老师辛勤劳动成果的肯定。
大约是五十年代末期,原随县淅河区有个严姓老师爱岗敬业,视教书为生命的全部,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授业解惑”。他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深入浅出,常常借用一些典故博得哄堂大笑;抑扬顿挫的讲解声常常在学子耳畔回响;严老师对古典文学的挚爱如醉如痴,讲课常常把学生带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在一次讲解屈原《离骚》时,手持教棒指着黑板,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当讲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可能因慷慨激动,用力过猛吧,当教棒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两字时,教棒“啪”的一声断了,严老师也不知道是因受惊、还是激动,无意识地把“求索”念成“求了”,引起了课堂上学生笑声哗然。后来:“淅河老师”教书“求了”,就这样在随州传遍开来,这一调侃一直流传到现在。 附言:此文根据民间传说而写,各种版本不一,写出来只想得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吸取“精华”加以更改。望各位网友、老师多多指教,请不要拍砖呦!请继续关注下期:随县新街镇“金鸡山”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