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论坛 首页 随州最新快讯 查看内容

随州地区名称由来历史脉络!

2024-8-18 04:33| 发布者: 公孙飞扬| 查看: 18917| 评论: 0

摘要: 随州地区的前世今生是如何?最早的形式是什么?区划名称由来?从区划地名的角度,简要梳理一下,业余兴趣,不对之处,还请指教。以今随州市随县为主线,简要梳理一下今随州地域区划名称历史沿革,仅是交流,如有错漏 ...

随州地区的前世今生是如何?最早的形式是什么?区划名称由来?从区划地名的角度,简要梳理一下,业余兴趣,不对之处,还请指教。

以今随州市随县为主线,简要梳理一下今随州地域区划名称历史沿革,仅是交流,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随州的“随”,最早源于远古的“随氏族”。

殷商时期,今随州地域有姜姓随国,相传为“烈山氏”“炎帝神农”后裔。

商代中期至战国末期,今随州地域先后有“厉”(今湖北随县历山镇)、“随”、“唐”(今湖北随县唐县镇)等诸侯国在此建置都邑。

西周初期,周王室分封,姬姓随国、唐国等立于汉东。汉东之国,随国为大,是汉阳诸姬之首,是周王室镇守南方的重耍邦国。汉阳诸姬,位于汉水以北,大巴山与大别山之间的广阔地区。

随州地区名称由来历史脉络!4850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8-18 04:33

汉阳诸姬包括巴、申、邓(今襄阳市樊城西)、随(曾)、唐、息、蔡、道、应、贰国、房、轸、郧等诸多方国。

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所灭。

战国末期,楚国灭随国,以其地置随县(一说随国是楚国附属,并未灭国);这之前,楚武王曾三次伐随。

随州地区名称由来历史脉络!3482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8-18 04:33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

秦时,今随州地域部分为随县,隶属南阳郡;部分为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隶属南阳郡。

西汉时期,汉承秦制,今随州地域部分为随县,属南阳郡;故唐国地(今随州市唐县镇)属于春陵县(今湖北省枣阳市南部),西南大洪山地属于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

西汉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析蔡阳县的白水(今广水市吴店镇)、上唐(今随州市唐县镇)置春陵侯国,春陵侯国治所在今广水市吴店镇,徙封刘仁为舂陵侯。

新朝二年(公元10年),王莽废舂陵侯国,改为舂陵乡,属于蔡阳县。

东汉时期,今随州地域部分为随县。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东汉光武帝改春陵乡为章陵县。后析襄阳县东北地置襄乡县,今枣阳地区由当时的蔡阳、章陵、襄乡等3县分治,均隶属南阳郡。

三国时期,随县属魏国,隶属南阳郡;章陵县改称安昌县(今河南省确山县),隶属义阳郡;在今随州市西南古城乡(古城畈)置平林县,一说在今随州市东北置平林县;合河出山地建义阳县。按照1987年版《随州志》载:“三国时,随县属魏国,隶属南阳郡。漂水鹦鹉山地设平林县,合河出山地设义阳县。”“随之北境有义阳县,三国魏始置县,晋如故。”后义阳郡废,蔡阳、安昌、襄乡等3县隶属南阳郡。

晋时,今随州地域部分为随县,析安昌县上唐乡置厥西县,此为今随州市唐县镇行政建制之起源,后先后改为阙西县、下溠县、唐城县、汉东县等,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降为镇。

太康九年(公元228年),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迈为随郡王,置随国,领平林县(今随州市古城畈)。

不久,废平林、厥西二县,二县地入随。

南朝宋泰始五年(公元469年),改为随阳郡,隶属司州。

南朝齐改随阳郡为随郡,辖安化、阙西等二县,隶属司州。

南朝梁改为北随郡,辖安化、阙西等二县,隶属北司州。

北朝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升北随郡为州,即随州。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晋为随王,封于随地建国,领崇业、安陆、城阳、宜人、平靖、上明、淮南、永川、广昌、安昌、义阳、淮安、新蔡、建安、汝南、临颍、广宁、初安、蔡阳、汉东等。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随州为隋州,治随县,隶属汉东郡。宋初复改隋州为随州。汉东郡领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8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行州县两级,废郡,汉东郡撤销,隋州领隋县、厥西县。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改梁安县为清腾县,隶属郢州。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下溠县为唐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化县为宁化县,改左阳县(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为真阳县,改石武县(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南朝梁置,为真阳郡治)为宜人县,改洛平县为上明县。

隋大业初,废州,复置汉东郡,隋州隶属汉东郡,废厥西县入隋,改厉城县为顺义县,旧顺义县和宁化县并入新顺义县,横山县并入安贵县(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废宜人县,改真阳县为土山县,漳川县并入土山县,以隋、唐城、平林、光化、顺义、安贵、土山、上明等隶属汉东郡;清腾县隶属竞陵郡。

隋大业末,废唐城、上明、清腾等三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郡为州,隋州隶属山南道。山南道,唐贞观初置,因在终南太华之南,故名山南道,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统荆、襄、邓、唐、随、郢、复、均、房、峡、归、夔、万、忠、梁、洋、金、商、凤、兴、利、阆、开、果、合、渝、涪、渠、蓬、壁、巴、通、集等州,治所襄州(今湖北襄阳),后分为山南东西二道。

唐武德初,废土山县(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

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废安贵县,次年废平林、顺义二县。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隋州隶属山南道。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枣阳县隶属隋州。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二道,隋州隶属山南东道。山南东道,治所襄州(今湖北襄阳),辖今湖北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以及重庆东部等。在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的基础上,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增设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合计15 道。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复置唐城县,光化、唐城二县隶属隋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隋州为汉东郡。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置随州,所辖地域相当于今随州、枣阳二市等。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分山南东道为二镇节度使,唐隋邓节度使驻隋州。

五代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隋为州,隶属山南东道。

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改唐城县为汉东县。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改汉东县为唐城县。

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又改唐城县为汉东县,

后汉乾元年(公元948年),复改汉东县为唐城县。

宋时,为随州,隶属京西南路,治所为襄州(今湖北襄阳)。宋改道为路。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宋朝实控范围为十五路,分别时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两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峡西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在幽云十六州地区,宋朝默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

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废光化县(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南)为镇,并入随。

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以随及唐、邓、信阳并为襄阳府路。岳飞曾任襄阳府路招讨使。岳飞部将牛皋复随州,活捉王嵩(伪齐随州知州),押送襄阳处斩。

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唐城县为镇,并入随。

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宋恭帝赵㬎命朱端履为随州知州,州治由州城迁大洪山黄仙洞。是年,蒙古破大洪山,朱端履降,蒙古委朱端履为随州知州,黄仙洞为州治,领随县、应山县。

元时,为随州,领随县、应山县,隶属湖北道宣慰司,不久改属鄂州行省德安府。元改路为行中书省(行省)。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明玉珍于现光山、青林山筑寨起义,捕杀随州、安陆、应山等州县官吏乡绅,后加入徐寿辉红巾军。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降随州为县,隶属黄州府。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为随州,辖应山县,隶属德安府。

清时,为随州,清随明制。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置湖北布政使司。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随州无所领,隶属湖北布政使司德安府。

1913年,恢复随县建制。

1914年,随县隶属江汉道。鄂东、鄂北、鄂西三道改名为江汉道,襄阳道,荆南道。

1927年,废道,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随县直属湖北省。

1932年,随县隶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地随县)。省下设督察区。湖北省设置11个督察区,第1区驻蒲圻县,辖7县;第2区驻大冶县,辖4县;第3区驻蕲春县,辖6县;第4区驻黄安县,辖4县;第5区驻随县,辖6县;第6区驻天门县,辖6县;第7区驻江陵县,辖7县;第8区驻襄阳县,辖7县;第9区驻宜昌县,辖8县;第10区驻恩施县,辖8县;第11区郧县,辖6县。

1936年,随县隶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地随县)。湖北省将11个督察区改置为8个督察区,第1区驻蒲圻县,辖11县;第2区驻黄冈县,辖11县;第3区驻随县,辖10县;第4区驻江陵县,辖9县;第5区驻襄阳县,辖7县;第6区驻宜昌县,辖8县;第7区驻恩施县,辖8县;第8区驻郧县,辖6县。

1947年,洪山县建立,位于随县以西,枣阳以南,钟祥以北的三角地带,大部为随县地带,少部为襄阳、宜城、钟祥等边缘地带。



1949年,随县隶属孝感专区,洪山县隶属襄阳专区。应山县(今湖北省广水市)隶属孝感专区。

1952年,随县改属襄阳专区。

1955年,洪山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归并宜城、钟祥、枣阳和随县。

1970年,随县隶属襄阳地区。改专区为地区。

1979年,设县级随州市,以随县城关镇和北郊公社为基础,设立县级随州市,与随县并存。

1983年,随县撤销,随县行政区域并入县级随州市。县级随州市,襄樊代管。

1988年10月,撤销应山县,设置县级广水市,孝感代管。

1991年,县级随州市的发展列入湖北省统筹规划中,各项计划指标单列。

1994年,县级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管县级市。

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行政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简而言之,原县级随州市改名曾都区,隶属地级随州市;随州市代管广水市。

2009年,随县重新设立,在随州市曾都区划出19个乡镇成立随县,驻地厉山镇;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州市管辖随县、曾都区,代管广水市。

纯属交流学习,难免偏颇。




上一篇:高考随州天气怎么样?!看这里!
下一篇:拼车返程就上随州圈拼车!这里有最全的车找人、人找车的最新信息!高效接单,日入翻倍!免费发布拼车信息就上随州圈拼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