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关于《是谁将赵本山一撸到底》答桃山散人

中国网库
2014/11/27 10:08:25
关于《是谁将赵本山一撸到底》答桃山散人
                                       ——野渡自渡人
本人于11月6日发表在天涯杂谈《是谁将“草根艺人”赵本山一撸到底》(http://bbs.tianya.cn/post-free-4755118-1.shtml)一文,感谢编辑厚爱和广大网友青睐,点就率早已突破50万之多。从两千多条回复来看,有力挺本山先生的,有指责本山先生的,有骂人扣帽子的,有批评社会风气的,当然也有抨击权贵文艺专制的。借助于此次“赵本山事件”,广大网友立场宣明、情真意切、秉笔直书,在北国冬天凛凛寒风中,在当前文艺座谈会严峻情势下,在网络文坛动辄“封杀”时刻,笔者终于感悟到丝丝暖意。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人无法对广大网友2000多条跟帖一一作答,有道是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在此野渡人多谢诸位了。但是,今天本人收到网友“桃山散人”一个长篇回帖《是谁将“草根艺人”赵本山一撸到底有感》(http://bbs.tianya.cn/post-free-4795178-1.shtml),还是颇感意外的。“桃山散人”虽不知其是男是女,是尊是长,但网络初次见面,就能够长篇大论,口诛笔伐,确实很是打动人心的。因此本人觉得有必要做个答复。
《是谁将“草根艺人”赵本山一撸到底有感》一文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角度,分成七个方面全面剖析本人文章,说明楼主“桃山散人”用心良苦,本人在此先多谢了。
关于“桃山散人”一直在文中纠缠于本人文章主题、立意、逻辑等问题,本人觉得确实有必要再深入谈一下“赵本山现象”。其实作为大众文艺偶像,本山先生向来都是娱乐八卦对象,当然也是网络屁民关注的热点。为了回答“桃山散人”疑问,也是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赵本山现象”,我们有必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
首先是政治话题角度探讨“赵本山现象”。
在意识形态宇宙理论笼罩下的中国,文艺从来就无法脱离政治的。而在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更是不折不扣的了。本山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就更加脱不了政治干系了。
本人标题为什么要用“一撸到底”一词,除了网络文章标题“博眼球”因素外,主要意思还是意在告诉网友,在中国,艺术工作者的生命主要在于“政治生命”,一旦政治上不符合意识形态体系标准,“政治生命”必然完结。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丧失了“政治生命”,在“政治挂帅”的中国,岂不是“活死人”?如此来说,赵本山被排挤在中央、省里、市里三级文艺座谈会门槛之外,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政治信号,本山先生的倒霉日子到来了。
网民普遍不解的是,一个小品演员,即使红透了世界,也整不了如此庞大的本山传媒家业。本山先生的暴富,红顶商人头衔下,从来都是与各级政治大佬关系密切的。但要命的是,本山先生师出辽宁,近来有证据表明其与辽宁出场、重庆下台的某某大佬藕断丝连,这也许会成为其致命危局。本朝的事情,拜错了码头,任何时候都可能造成致命危局。至于什么其他表演内容讽刺这个、那个问题,都是小儿科罢了。由此可见,政治权力将赵本山“一撸到底”,应当是实事求是的。至于“桃山散人”文中所言的本山先生众多虚化头衔,那些东西原本一钱不值,上头官方随时可以给予,随时也可以让它变成一地鸡毛的。这就是本朝文艺政治挂帅的魅力。相比之下,唯有民间“草根艺人”肯怕还具有永久性。其余的东西,包括财产,说不定哪天中纪委、反贪局、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搞一个“依法治国”联合行动,本山先生肯定还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其次是经济角度分析“赵本山现象”。
本人文中提到了本山先生“致富忘了本,发财昧了心。又是拍电影,又是买飞机,又是搞地产,又是开会所。完全失去了虾米本性,甚至连螃蟹们都看不惯急红了眼”。这段文字原本主要从商业角度分析本山先生情况的。本山传媒今天对外号称数十亿资产,“草根虾米”在文艺行业外大张旗鼓搞扩张,甚至在天子脚下也十分张扬,严重违反官场、商场大忌,如此来说,“螃蟹们”岂不“看不惯急红了眼”?
“桃山散人”声言,本山先生“他有钱一不违法、二不是国家公职,那他花自己钱想买啥买啥呗,想干啥干啥呗”。表面看来确实如此,但在中共权贵看来,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历来与“四风”问题挂钩的。而在普通人“仇富情结”看来,对于来历不明的暴富土豪,老百姓更是深恶痛绝的。赵本山一方面表演“苦哈哈”的农民形象,另一方面却是现实中花天酒地,可见本山先生向来所谓“德艺双馨”形象是媒体忽悠出来的。而这种表里不一形象,网民是厌恶的。
如此来说,加上本山小品旧有的所谓缺乏政治“高、大、上”硬伤把柄,讽刺残疾人,贬低弱智者,诋毁农民工,够他喝一壶的了。有如上问题,不光老百姓不喜欢,即使权贵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找茬,而一旦上下联动,合力查处,除非逃到外星球,本山先生背时霉运到了。“所以借助于今天的文艺座谈会“反三俗”东风,本山同志失宠也就在所难免了。”
再次是文化角度分析“赵本山现象”。
本山先生的长处是表演农民形象,过去那张“猪腰子脸”是他成名的标志,但文化上的硬伤,也是今天这张“鞋拔子脸”倒霉的原因。成也农民形象,败也农民形象,本山先生是走不出历史窠臼的。我们再看看本山先生作品,《齐鲁晚报》有一个中肯的评价:“有时庸俗,有时通俗,有时艺术,有时铜臭”。在笔者看来,“庸俗”的本人不敢鄙视,“通俗”的本人不敢恭维,“艺术”的本人不敢仰视,“铜臭”的本人不敢低看,概括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从文化角度来说,本山传媒没有什么创新,只不过是把中国农民原本的劣根形象利用春晚舞台放大展示给全国人民罢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山先生大张旗鼓搞收徒仪式,不遗余力玩弄等级制度,俨然一个黑社会组织再现,是早已经入了当局法眼的了。如此封建迷信做法,不但低俗庸俗,而且是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局只要有意上纲上线,本山先生必倒无疑。
最后从社会角度分析“赵本山现象”。
相对于单个的小品表演来说,本山先生是独立的小品演员,其草根出身,农民身份,在等级森严中国社会是永远摆脱不了“草根艺人”形象的。虽然今天本山先生早已是小品王、土豪大款,但体制外农民身份是永久改不了的。这个问题就好比李自成自立为王,但历史还是称之为农民起义军。
今天相对于功成名就的本山先生来说,“赵本山现象”已然代表了中国某种文化符号。本山先生今天的一举一动,绝不是一个普通小品演员表演,而是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所以中央、省里、市里三场文艺座谈会缺席,俨然是一个重大的文艺符号,会演变成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艺风向转变的某种信号!当年姚文元一篇雄文,毛泽东一个“炮打”,江青一句口号,都是文革运动风向标。在70年一遇的文艺座谈会档口,当局拿赵本山开刀,绝对有不可告人目的的。“赵本山现象”如果一旦扩展开来,将不亚于一场文坛地震。当然,也许本人危言耸听,问题不会那么严重。但一切将取决于当权者的心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也许是现实网络审查原因,也许是本人水平有限,在行文之中,却难免文笔有所隐晦,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包括“桃山散人”的不理解。文章到底是“讽刺赵本山最近有点烦”?还是“想表述文艺沦为政治工具”?其实赵本山最近有点烦,那是肯定的;而文艺沦为政治工具,显然就是本人文章主题所指。
因为网络严格监管等等难以预计原因,本人原本料定最后一段文字会被删除的。这在本人杂谈发文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一切好在编辑大胆放行,于是全文就有了点睛之笔。本人文章最后一段旗帜宣明批评赵本山低俗,批判春晚“三俗”,批判文艺为政治服务俗不可耐,意在借助赵本山故事告诫人们,文艺沦为政治工具,必然是祸国殃民。
本人文章既不是褒扬赵本山,也不是贬低赵本山,但借助于赵本山故事针砭时弊,批判五毛、“自干五”,却是旗帜宣明的。我们当然不敢就此妄加评论,说“桃山散人”是受本山传媒请托,为本山先生鸣不平来的;我们也不敢就此贴标签,说“桃山散人”就是五毛,或者就是“自干五”。但从“桃山散人”不惜花费宝贵光阴,引经据典从七个方面分析论证来看,其人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可否认,本山先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除了表演小品功力外,社交公关方面也堪称榜样的。透过近来类似表演小品般的媒体公关,本山先生到底还花费多少金元公关上层路线,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也许就是大陆崔永元力捧其“百年不遇的人才”,香港曾志伟称之为“大师级人物”,文联主席夸其“很忠实”、“有贡献”背后的某些潜台词吧!
(2014年11月26日于野渡阁)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