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你理性消费了吗?
记者 黄闯
11月11日,是年轻人的一个另类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面有连续四个“1”的缘故,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然而,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双11”,已不单单是饶有趣味的 “光棍节”了。伴随着线上商家举办热火朝天的低价促销活动,“双11”,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网络购物狂欢节”。
然而在狂欢过后,发货遥遥无期,后悔买多了、买错了等网购的后遗症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不过,即便是如此,消费者依然前赴后继。据统计,天猫“双11”当天交易额突破571亿元,远远超过去年。让消费者理性消费,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狂欢日中,你抢购了吗?你后悔了吗?你觉得是否该理性消费呢?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A 热衷: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从“双11”来临前的一周,公司职员徐女士就“忙碌”起来了。“我每天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去淘宝上看东西,要给家里添家具、棉被,买衣服、鞋子、化妆品,还要给父母、孩子买保暖衣。反正都要买的,不如趁大打折的时候赶紧下手。”她还提到,“今年很多店铺都开展预售活动,这个比前几年的零点抢购要合理多了,这样我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
为了能够在“双11”期间抢购到更多的商品,徐女士还给自己“张罗”了一张“抢购攻略”,详细地列出抢购的商品和时间。
“原价1000多块钱,打完折才400多块钱,先买了再说!”“双11”当日晚上11点多,80后的小彭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抓紧最后不到一小时时间“扫货”。顾不上思考太多,转眼她又补下了最后2单。一天下来,她林林总总买了10来件东西,花了3000多元。
“有便宜为什么不占?总会用上的。”小彭说,每年“双11”血拼一趟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可
几年下来,不少买到手的东西却始终没能用得上。前一阵子收拾东西,小彭发现自个儿去年“双11”买下的2件衣服压根就没穿过。
B 抱怨:不仅买不到,还给自己添堵
市民陈女士是忠实的 “双11”支持者,为了 “秒杀”,她半夜爬起来等待零点的到来,为的就是购物车里一双某品牌促销的鞋子。不过,最终她并没有抢到那双鞋。
“刚过了12点,我就准备付款,但是进入到付款界面以后却显示无法支付。后来看到还有存货,我又接着拍了几次,还是无法支付。我估计要不就是抢购的人太多,要不就是商家只放了几双鞋子,想借‘双11’炒作他们的品牌。”陈女士懊恼地说道。
其实,“双11”没能抢到商品的人有不少。折扣价固然很诱人,但是熬夜守候等待却没有买到,这种失落感也让很多市民恼火。
对此,市民张先生也有同感,“很多‘双11’商品都是先提价再降价销售,或者是限量提供,我们根本买不到。”他还提到,很多商品都是仓库陈货,质量上难以得到保证,很多商家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导致网购的满意度下降。“拿到手的商品与期望值落差较大,想退换货又嫌麻烦,只能将就。”
同时,不少市民还抱怨快递成 “慢递”,虽然很多快递公司都针对“双11”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由于包裹数量激增,难免会造成包裹的积压。
C 盲目:一觉醒来后悔买多了
经历了凌晨的“抢购大战”,不少市民心满意足地回到床上安稳地睡觉了。但是一觉醒来后,不少人看着的银行卡余额以及满满的“已购买宝贝”后开始有点懊悔,有的是买多了,有的是买错了。
市民黎女士就是典型的 “后悔族”成员,她说,去年“双11”她买的化妆品有的都已经过期但还没拆封呢。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今年“双11”的诱惑,她仍然不能淡定,又买了一些看上去便宜,但实际根本没有必要的东西。
在采访中,很多人士也指出,在面对巨大的价格优惠时,人们总会有盲目性,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剁手族”,这说明目前消费者距离理性消费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冲动性购物不可避免,但这种情况因为“双11”的存在而变成一种普遍问题时,就值得大家认真反思了。
D 谨慎:不扎堆,不跟风
“虽然很多商家在‘双11’这一天都在搞优惠,但是有些商品平时也会降价。”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通过多次“双11”网购经验,她觉得没必要扎推抢购,“不仅要守着电脑疯狂抢购,影响休息,还要等上半个月才能拿到商品。”
网友“wsnhz”认为,节假日降价本来就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营造商家气氛而已,其实得不了多少实惠。需要什么东西,随时可以买得到,没必要一窝蜂的去挤呀抢的,搞的跟不要钱似的。
对于买家在“双11”活动中能否得到实惠,市民王先生认为:“双11只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卖点,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都控制在商家手里,很多人被商家的宣传语所迷惑,却不考虑自己的‘荷包’。”因此,他建议大家多作比对,不跟风消费,理性对待“双11”。
在很多年轻人奋战“双11”的时候,45岁的市民黄先生更愿意在实体店购买。黄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品牌除了在网上店铺里搞促销活动,在实体店铺也会给出较高的折扣,“年轻人喜欢网购,我还是喜欢在实体店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商品的质量相对有保障一些,衣服合不合身,试试才放心。”
E 反思:不能成网购的“俘虏”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反映,其实有些网购产品并非急需,而是看到“优惠”、“特价”就把持不住自己。
市民黄先生认为,网商在“双11”促销是一种网络经济,网友适当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无可厚非,但更多的情况是顾客的盲目冲动消费。“每个人都有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而商家正是抓住了大家这种贪便宜的心理暗示,打出促销的旗号;另外,现在不少带有暗示催眠作用的广告语也会让市民去购买一些并不是急需的物品。”
除了冲动消费,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尤其是在犹豫不决、可买可不买的情况下,人特别容易受人的影响。”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双11”这一天网购,自己收到的信息也是“某某商品打折了、某某东西降价了”,本没什么东西要买的人,也会觉得不买点什么就好像亏大了,“万一以后用得到呢!”于是就跟风买一些商品,成了网购的“俘虏”。
为了避免狂欢过后的财务危机,理财专家程先生提醒,快乐并理性着才是节日消费之道。程先生建议,事先要列出一个大致的消费计划表,避免过多的冲动消费;利用节日期间“更实惠”的促销时机购物是一种比较提倡的省钱型理财方式,但这并不表示节日期间所有的打折品都是值得购买的,在“求便宜、求实惠”的心态下购物,对于不是必须购买的商品,最好还是有所选择;如果信用卡到了将要或者已经透支的地步,即便有优惠活动的促销也该考虑收手。
11月11日,是年轻人的一个另类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面有连续四个“1”的缘故,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然而,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双11”,已不单单是饶有趣味的 “光棍节”了。伴随着线上商家举办热火朝天的低价促销活动,“双11”,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网络购物狂欢节”。
然而在狂欢过后,发货遥遥无期,后悔买多了、买错了等网购的后遗症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不过,即便是如此,消费者依然前赴后继。据统计,天猫“双11”当天交易额突破571亿元,远远超过去年。让消费者理性消费,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狂欢日中,你抢购了吗?你后悔了吗?你觉得是否该理性消费呢?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A 热衷: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从“双11”来临前的一周,公司职员徐女士就“忙碌”起来了。“我每天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去淘宝上看东西,要给家里添家具、棉被,买衣服、鞋子、化妆品,还要给父母、孩子买保暖衣。反正都要买的,不如趁大打折的时候赶紧下手。”她还提到,“今年很多店铺都开展预售活动,这个比前几年的零点抢购要合理多了,这样我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
为了能够在“双11”期间抢购到更多的商品,徐女士还给自己“张罗”了一张“抢购攻略”,详细地列出抢购的商品和时间。
“原价1000多块钱,打完折才400多块钱,先买了再说!”“双11”当日晚上11点多,80后的小彭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抓紧最后不到一小时时间“扫货”。顾不上思考太多,转眼她又补下了最后2单。一天下来,她林林总总买了10来件东西,花了3000多元。
“有便宜为什么不占?总会用上的。”小彭说,每年“双11”血拼一趟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可
几年下来,不少买到手的东西却始终没能用得上。前一阵子收拾东西,小彭发现自个儿去年“双11”买下的2件衣服压根就没穿过。
B 抱怨:不仅买不到,还给自己添堵
市民陈女士是忠实的 “双11”支持者,为了 “秒杀”,她半夜爬起来等待零点的到来,为的就是购物车里一双某品牌促销的鞋子。不过,最终她并没有抢到那双鞋。
“刚过了12点,我就准备付款,但是进入到付款界面以后却显示无法支付。后来看到还有存货,我又接着拍了几次,还是无法支付。我估计要不就是抢购的人太多,要不就是商家只放了几双鞋子,想借‘双11’炒作他们的品牌。”陈女士懊恼地说道。
其实,“双11”没能抢到商品的人有不少。折扣价固然很诱人,但是熬夜守候等待却没有买到,这种失落感也让很多市民恼火。
对此,市民张先生也有同感,“很多‘双11’商品都是先提价再降价销售,或者是限量提供,我们根本买不到。”他还提到,很多商品都是仓库陈货,质量上难以得到保证,很多商家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导致网购的满意度下降。“拿到手的商品与期望值落差较大,想退换货又嫌麻烦,只能将就。”
同时,不少市民还抱怨快递成 “慢递”,虽然很多快递公司都针对“双11”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由于包裹数量激增,难免会造成包裹的积压。
C 盲目:一觉醒来后悔买多了
经历了凌晨的“抢购大战”,不少市民心满意足地回到床上安稳地睡觉了。但是一觉醒来后,不少人看着的银行卡余额以及满满的“已购买宝贝”后开始有点懊悔,有的是买多了,有的是买错了。
市民黎女士就是典型的 “后悔族”成员,她说,去年“双11”她买的化妆品有的都已经过期但还没拆封呢。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今年“双11”的诱惑,她仍然不能淡定,又买了一些看上去便宜,但实际根本没有必要的东西。
在采访中,很多人士也指出,在面对巨大的价格优惠时,人们总会有盲目性,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剁手族”,这说明目前消费者距离理性消费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冲动性购物不可避免,但这种情况因为“双11”的存在而变成一种普遍问题时,就值得大家认真反思了。
D 谨慎:不扎堆,不跟风
“虽然很多商家在‘双11’这一天都在搞优惠,但是有些商品平时也会降价。”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通过多次“双11”网购经验,她觉得没必要扎推抢购,“不仅要守着电脑疯狂抢购,影响休息,还要等上半个月才能拿到商品。”
网友“wsnhz”认为,节假日降价本来就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营造商家气氛而已,其实得不了多少实惠。需要什么东西,随时可以买得到,没必要一窝蜂的去挤呀抢的,搞的跟不要钱似的。
对于买家在“双11”活动中能否得到实惠,市民王先生认为:“双11只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卖点,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都控制在商家手里,很多人被商家的宣传语所迷惑,却不考虑自己的‘荷包’。”因此,他建议大家多作比对,不跟风消费,理性对待“双11”。
在很多年轻人奋战“双11”的时候,45岁的市民黄先生更愿意在实体店购买。黄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品牌除了在网上店铺里搞促销活动,在实体店铺也会给出较高的折扣,“年轻人喜欢网购,我还是喜欢在实体店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商品的质量相对有保障一些,衣服合不合身,试试才放心。”
E 反思:不能成网购的“俘虏”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反映,其实有些网购产品并非急需,而是看到“优惠”、“特价”就把持不住自己。
市民黄先生认为,网商在“双11”促销是一种网络经济,网友适当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无可厚非,但更多的情况是顾客的盲目冲动消费。“每个人都有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而商家正是抓住了大家这种贪便宜的心理暗示,打出促销的旗号;另外,现在不少带有暗示催眠作用的广告语也会让市民去购买一些并不是急需的物品。”
除了冲动消费,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尤其是在犹豫不决、可买可不买的情况下,人特别容易受人的影响。”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双11”这一天网购,自己收到的信息也是“某某商品打折了、某某东西降价了”,本没什么东西要买的人,也会觉得不买点什么就好像亏大了,“万一以后用得到呢!”于是就跟风买一些商品,成了网购的“俘虏”。
为了避免狂欢过后的财务危机,理财专家程先生提醒,快乐并理性着才是节日消费之道。程先生建议,事先要列出一个大致的消费计划表,避免过多的冲动消费;利用节日期间“更实惠”的促销时机购物是一种比较提倡的省钱型理财方式,但这并不表示节日期间所有的打折品都是值得购买的,在“求便宜、求实惠”的心态下购物,对于不是必须购买的商品,最好还是有所选择;如果信用卡到了将要或者已经透支的地步,即便有优惠活动的促销也该考虑收手。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