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有钱不如有权”的思想何时能止步

小苹果
2014/09/01 10:46:53
“有钱能使鬼推磨”曾是很多中国人奉为圭臬的处世哲学,但 “有钱不如有权”也是一种社会共识。于是,有人想方设法接近权力,有人则直接进入权力体系之中。
      在反腐风暴中倒下的,除了涉贪涉腐的“老虎”和“苍蝇”,还有涉黑商人。日前,有媒体统计了过去十年间影响力较大的23例商人涉黑案,从中发现了涉黑商人的多面角色和共有“面具”——在这些案例中,有10人曾经出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人参与过慈善甚至是全国闻名的“慈善家”,而行贿则是他们获取保护力量不可缺少的一环。
  政商群体一直都是管窥时代的重要媒介,透过官员和商人们云谲波诡的沉浮故事,我们能够看清转型期中国的一些“游戏规则”。在权力与财富的游戏中,商人们在攫取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试图在权力层面获得影响力和发言权。权力、资本、市场等因素越来越多地糅合在一起,成为今日中国的典型图景。只不过,在多重角色的切换之间,不同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有钱能使鬼推磨”曾是很多中国人奉为圭臬的处世哲学,但“有钱不如有权”也是一种社会共识。于是,有人想方设法接近权力——比如通过输送金钱和美色等方式结交权贵,想方设法让这些官员成为他们为非作歹时的“保护伞”;有人则直接进入权力体系之中——比如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直接步入仕途,意图用“红顶”的政治身份为自己或家人谋求资源和机会。权力与资本的关系纠缠不清,直接后果是近几年的反腐案例中,大大小小的商人成为了官员贪腐故事里的重要角色。
  只不过,通过攀权附势而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终究缺乏稳固的根基。这些企业即使在短期内赚了不少的钱,也不太有可能成长为流芳百世的品牌企业。最典型的例子是,这两年中央提出“八项规定”,顿时让很多曾经靠“傍官”而风光无限的高档餐饮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而那些与官员过从甚密的企业家,在自己的“保护伞”倒台之后,更是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也会出事。
  除了与官员和政府部门“眉来眼去”,商人(尤其是财路不正的商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形象美容术”就是做慈善。慈善是企业家标榜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些涉黑商人“洗白”自己的惯用伎俩。对于某些商人来说,慈善已成为他们生意的一部分。相较于他们的非法所得,投入在慈善领域的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但“慈善家”的美名却能给他们换来更多赚钱的机会。
  慈善让一些涉黑商人对下能博取民众的赞誉和信赖,对上则能增进与政府部门的联络。尤其中国目前很多公益慈善机构都有浓厚的官办色彩,慈善组织不但掌握得天独厚的行政资源,其主要领导也往往是退休官员或在职领导。涉黑商人给慈善机构捐款,也算是“曲径通幽”地与政府攀附关系。随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一同被查的山西商人丁书苗,就曾为获慈善奖而向有关部门行贿4000万元。
  当然,企业家热衷于各种慈善活动,并非就一定说明其企业有问题,毕竟在很多地方,富人一直都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企业家完全基于内心的真诚善意而投身慈善,自然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更好的慈善文化。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动机不纯、功利心太强,谋求成为所谓的“慈善家”。他们的慈善行为实质上是用“脏钱”购买影响力,这对健康的慈善文化的形成弊大于利。
  商人游走于红白黑三界,通过一些“邪路”谋求社会影响,归根结底源于当前社会的运行规则出了问题。试想,如果企业不用官商勾结就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遇,如果在项目审批等环节没被相关职能部门百般刁难,如果慈善无法成为一些不良企业掩盖问题的“马甲”,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家同时扮演多重角色。而权力与资本的纠缠,最终反过来又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
  在一个正派社会中,企业家应该多通过正道来获取社会影响力,而不是将心思用在一些旁门左道上。现代商业对社会的最大价值在于,市场会以一种总体公平、公正的方式改变公众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企业家应该且必须下大力气去做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贯彻诚信经营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优质产品,而非与权力纠缠不清。
  当然,要求企业行正派之事,必然也要求职能部门遵循正派的“游戏规则”。少一些权力寻租,少一些“吃拿卡要”,少一些“没有背景就办不成”的事。同时,要多一些服务意识,将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落到实处,为企业发展和正当竞争创造公正公平的环境。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