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恢复曾国!随州东周曾候墓上榜十大考古新发现

低眉敛色
2014/04/22 18:27:52



导语:4月9日下午,北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湖北省文物考古钻研所钻研员黄凤春激动不已,他掌管挖掘的“随州文峰塔东周曾侯墓地”名目榜上有名,位列第二!曾侯乙墓、叶家山墓和文峰塔墓,都指向同一个古老的国家——曾国,一个存续了700余年的诸侯国。


发现曾国不测:开山炸石发现曾侯乙墓
1978年2月,随县(今随州市)城郊,驻军某部雷达修理所为扩建厂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开山炸石。石破天惊,不只不测发现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墓,也翻开了通向古曾国之门。

黄凤春引见,其实,早在北宋时代,我省安陆就出土过2件“曾侯钟”。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中,出土一对大型的曾姬壶,当时,历史学家刘节先生就根据曾姬壶铭文推断,在历史上应有一个姬姓曾国存在。

曾国的背影,在历史的记忆中时隐时现,却让人捉摸不定。曾侯乙墓中出土随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4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好的一套青铜编钟。出土器物上有大量铭文,多处铭刻着“曾侯乙作持”字样。

曾侯乙是谁?根据考古挖掘推定,他生于公元前约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为曾国国君。这进一步证明,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国名为“曾”的诸侯国存在,其政治核心在我省随州一带。

图为:黄凤春在挖掘现场。

蹊跷:随国封地始终挖出曾侯墓
2010年底,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村民在平坦土地时,不测挖出青铜器,由此,叶家山古墓群被人们发现。

黄凤春领命带队前往,共挖掘墓葬140余座、马坑7座,出土青铜器以及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

这次考古,又有了震惊中外的发现。有5座墓葬出土的铜器上发现“曾”、“侯”、“曾侯”和“曾侯谏”铭文。根据墓葬规格和出土铭文推断,这5座墓葬可能为曾侯谏墓、曾侯谏夫人媿氏墓、曾侯谏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因为叶家山墓群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这一发现,将曾国历史前推到了西周早期。

2012年初,省文物考古钻研所在随州东面文峰塔一带拆迁工地上,勘探出60多座东周时代墓葬。当年8月,抢救性考古挖掘开端。

令考古队兴奋的是,始终发掘出的500多件铜器上都有铭文,“曾”、“曾子”、“曾大司马”等字样依然明晰,显摆着这些墓主的贵族身份。在这次挖掘中,还发现一座长、宽各约16米的大型墓葬,“根据铭文推断是曾侯丙墓”,黄凤春说。

曾侯乙、曾侯丙,加上近30多年始终在随州出土的曾侯谏、曾侯与、曾侯宝等许多曾侯墓,逐渐勾画出古曾国的脉络与轮廓。

但是,令史学界困惑的是:曾国在史籍里从无记录,而其在西周、东周到战国不同时代的文物,却始终在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随国的所在地随州出土。曾国和随国是什么关系?





惊喜:一件铜器揭开千古谜团
1979年,文峰塔旁的义地岗墓地中出土两件青铜戈,其中一件铭文为:“周王孙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另一件铭文为:“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尹季怡之用。”

两件铭文中,呈现了同一个名字——季怡。黄凤春解释说,二者无疑指同一个人。“周王孙季怡”,标明主人是周王后辈,姓姬;“曾大攻尹(注:掌百工之官)季怡”,载明他是曾国穆侯之子,这说明曾侯也是姬姓。

“史料记录,随国是周王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也姓姬。”黄凤春说,因为“曾”和“随”的族姓、地区都雷同,一些学者以为考古发现的曾国就是文献记录中的随国。但有学者持不赞成见。

文峰塔古墓带来惊喜。“曾孙邵”的墓葬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还发现了一件随国铜器,铭文上写“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挖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黄凤春说,同一墓葬中既有“曾”又有“随”,可以基本断定曾国就是随国了。

一国为何有两名?黄凤春解释,春秋战国时代,一国两名景象比较广泛。比如,河南南阳左近的吕国又称为甫,山东安丘的州国又称淳于。

图为:这把铜戈,揭开了对于曾国、随国的千古谜团(加圈铭文为“随”字)。

恢复曾国
随着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多个曾侯墓葬的挖掘,以及专家对器物和铭文的钻研始终深刻,人们对曾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逐渐撩开了神秘面纱。



曾国在哪里
早前,对于曾国文物的零星出土并不在随州。

1933年,历史学家刘节推断,曾国规模“北起新郑,南及光州,西起南阳,东抵雎州”,也就是现河南郑州以南区域。

直到1978年,当随州战国曾侯乙墓挖掘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断定:曾国核心并不在豫南,而应在现随州地区内。“由于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墓地普通离都城不会太远。”黄凤春解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刻有铭文的曾国铜器,相继在我省随州、枣阳、京山、襄阳、谷城以及河南南阳盆地以南的新野一带出土。黄凤春示意,曾国的地盘很清朗了,它以随州为政治核心,笼罩上述区域。





曾国有多“老”
黄凤春说,根据此前的文物验证,普通以为曾国是西周晚期才立国,不时绵亘至战国中期。“叶家山考古钻研取得严重突破,将曾国立国工夫提早至西周早期。”

按照公历纪年,曾国处在约公元前1030年至公元前320年,持续了700多年,是一个历史长久的古国。

黄凤春引见说,根据考古挖掘的人体骨架丈量,曾国人身高多在1米6左右,寿命30-40岁,“曾侯乙为42-45岁,算得上高寿了。”

图为:去年从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方缶,其色调历经数千年依然鲜艳。

曾国有多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创了西周276年的历史。为了坚固掌握大片领土,周王“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设诸侯国。

汉水下游以东的随州地域,历史上素称“汉东”,也被称作“汉阳”或“汉川”。史书记录,周王在汉东一带分封有泛滥的姬姓诸侯国,素有“汉阳诸姬”之称。“这是因为这一区域非常重要。”黄凤春说,随州东北部、西南部别离为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在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之间,从枣阳到随州造成一条狭长通道,被称作“随枣走廊”。沿此“走廊”由南阳盆地经由襄阳、枣阳南下可直贯汉水下游,狭窄且无山系阻挠,堪称是周王朝掌握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左传·桓公六年》说:“汉东之国,随为大”。也就是说,在汉水东边诸侯国中,随国(即曾国)最大。曾国最初的版图有多大?从天文格局看,以叶家山这一西周早期曾侯墓地为圆心,其西与溠水流域安居羊子山的鄂国(今随县安居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25公里,其北与漂水上游厉山的厉国(今随县殷店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35公里。“这与文献记录的周礼制是相符的。”黄凤春解释,周制是以爵位上下给予封地,按《礼记·王制》记录:“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曾国作为诸侯国,其范围与“方百里”大体相符,这说明西周早期曾国面积并不大,偏居于随州漂水流域左近。“方百里”的曾国,何以会成为汉东第一大国?这就不能不说到它的“街坊”——鄂国。





三国演义
很多人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湖北的土地上曾有强大的楚国,却不知还有个称雄一时的鄂国。湖北的简称“鄂”、“楚”,能否渊源于此?这是一切湖北人都猎奇的问题。

随着曾国的前因后果渐渐被摸清,它与鄂国、楚国间的关系也日益明晰。

史料证实,湖北的简称确实得名于鄂国、楚国。不只如此,鄂、楚、曾三国同处一时、比邻而居,权势还都不小,于是,演绎了一段后来鲜有人知的“三国演义”。

图为:随州一带墓地分布图


“不服周”的鄂国
鄂国又称噩国,始为夏商时的诸侯国,封在今山西乡宁县一带。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西周初年,鄂国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立国于随县安居镇。

1975年,在安居羊子山墓群出土青铜器4件,有鼎、簋、爵、尊,时期为西周早期,出土带有“鄂侯弟季”铭文的鄂侯尊和鱼父乙爵青铜器。2007年11月,安居羊子山又出土了一批弥足珍贵的青铜器,多有铭文,属于鄂国青铜器。

“起初,鄂国与周王朝关系不错。”黄凤春引见,根据出土的《噩侯驭方鼎》铭文记录,周王南征,鄂侯驭方前往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

但是,随着周王朝式微,鄂侯反周。1942年陕西扶风出土的青铜器《禹鼎》铭文记录:约公元前800多年,鄂侯驭方分离南淮夷、东夷叛乱反周,不时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左近。周厉王举全国之力中止征伐,和平相当惨烈。周王伐鄂时有“不遗寿幼”之命,即不论老少,一概斩尽杀绝。

鄂被灭后,其他部迁往河南南阳,史称“西鄂”。曾国坐收渔翁之利,疾速“接纳”鄂国原有地盘,这才成了汉东第一大国。





楚国吞并曾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曾国“接纳”鄂国后,面对的是楚国的讨伐。

楚国的“不服周”,可能比鄂国由来更久。

史载,楚人的先人最早流动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域,后在商朝的驱逐下被迫南迁至湖北荆山一带,与南方土著疾速融合,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商朝末年,楚人应邀与武周王联手伐商。但周朝立国后,楚人毕竟是外姓,只得封地五十里(子爵),位置还不如曾国(侯爵)。

楚人奋发图强,在江汉流域疾速崛起,成为南方第一大国。然而,在名义上,南方的第一大国还是曾国。这成为楚人的心头之患,故而有“吾不得志于汉东”之叹。

据《史记·楚世家》所载,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即曾国)。随人无可奈何,前往周都,央求王室尊楚。后通过楚国多次征伐,曾国最终肯定世代与楚结盟,并听命于楚,沦为楚的附庸国。

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时,楚昭王还逃往曾国避难。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铭文中记录,楚惠王(楚昭王之子)曾给曾侯乙送过编钟,“这反映出其间复杂的盟友关系。”黄凤春说。

随着周王朝进一步衰败,楚国兵锋横扫汉东,大多数姬姓国度被其吞并。约在战国中期后段,曾国成为汉东最后一个被楚所灭的姬姓国。《左传·定公四年》记录,“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

文峰塔曾侯墓地挖掘时,就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黄凤春示意,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根据推论,曾国被灭大概是在公元前320年前后。但仅仅过了97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亦被秦国毁灭。(主编:湖北日报 张国安 大楚网 丁楚风)



结语:随着曾候墓等考古项主旨始终挖掘,咱们越来越激烈地觉得到,湖北这片土地上有着何其绚烂的历史,也必将有着更绚烂的将来!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