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記之-------血便就是大腸癌??
自從 2001年開始,癌症已成為本澳十大死因的首位。根據澳門癌症登記中心2005年資料統計顯示:在新發現癌症病例中,大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緊跟肺癌排位第二;在癌症死因上,大腸癌則排在肺癌和肝癌之後成為第三位。 澳門每年新發病例數大約150至200例。2006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亞洲14個城市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香港是東南亞地區結腸腫瘤最高發地區,大腸癌上升為香港癌症發病率的第二位。 估計香港每21名男士里面,終其一生便有一人會患上大腸癌。而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交的報告,大腸癌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所以對大腸癌的防治已經提升到一個重要的議題。大腸癌兩個重要特點是:一是五十歲以上患者佔所有大腸癌的90%; 二是血便。 但血便就等同於大腸癌嗎? 可以這樣說,大腸癌約一半病人呈血便表現,而另一半病人可以沒有任何其他症狀。而血便大多數為良性疾病的表現,少部份為大腸癌症所致。
一般人的觀念,血便是痔瘡所引起,而忽視了大腸癌的可能。在我們的臨床病例中,已發現多位一直自以為痔瘡但久治不癒的血便病人,在本院接受大腸鏡及病理檢查,最後證實為大腸癌。而血便,是許多人可能遇到的問題。大部分人初次發現血便時,常驚慌失措。有些人甚至隱疾諱醫,而錯失了治療的良機。事實上,血便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延誤病情,造成遺憾。當你發現自己有血便的症狀時,切莫驚慌。首先觀察自己血便的情況,比如顏色、形狀及出血量的多少。是先於糞便從肛門出來還是便後才出現,是否存在便後滴血情況,還是僅吻厠紙才發現血便等等。然後,你應該求助於肛腸外科專科醫生或消化內科醫生。於就診時,將血便的情況詳細告訴醫生,專科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幫助你解決困繞。根據醫學研究,約百分之九十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癌變而來,而大腸黏膜異常進而產生息肉需經過十年的時間,息肉再生長到成為造成大腸癌症的腫瘤又約需經過五年時間。
根據臨床經驗,血便可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見是痔瘡、肛裂等,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再其次是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包括潰瘍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克隆氏病及放射性大腸炎等等。一般的經驗是:上消化道出血呈紫黑色(或柏油樣);大腸癌出血呈暗紅色;痔瘡出血呈鮮紅色。但這不是絕對的。
目前最令人信任的檢查措施是結腸鏡檢查,可以將一米多長的大腸全部檢查清楚,同時可以切除結腸息肉和取得病理檢查。 臨床資料已證明, 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是減少大腸癌的重要措施, 因為重視大腸鏡的篩查工作, 美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是逐年下降1.5%。為此美國癌症協會建議: 50歲以上沒有症狀的市民至少每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如果家族中出現大腸癌患者,則其余家屬在比患者細十歲時就要進行結腸鏡檢查。 例如,患者在45歲發病,則35歲以上的家屬們都應作此項檢查。而有症狀,如暗色血便,伴有粘液,消瘦和貧血的患者則不在此列,而是應儘早作腸鏡檢查。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可治癒的,並非絕症。因為大腸癌幾乎是所有惡性腫瘤中,手術治療效果最好的一種。即使是III期或IV期的大腸癌,進行微創結腸切除手術,結合化療或電療的方法, 或標靶治療, 完全可以令大腸癌的療效有著革命性改變。
最後告訴大家:當你有血便的症狀時,切莫輕忽拖延,造成延誤病情,引起遺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使你的病情獲致最好的治療效果。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