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你家我家我们的家随州作者章克慧

她在他心里
2025/02/20 20:44:46
作者章克慧 你家我家我们的家



你家我家我们的家

章克慧

没有婚姻之前,不论儿女,都是只有“我家”,也就是父母的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待人接物习惯都是沿袭家族或者父母的做法,所以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长大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又逢全国人民南下广东等沿海城市打工潮兴起,五湖四海的青年男女齐聚一个城市,一个厂区,自然而然的促成越来越多的打工婚姻。在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管他来自哪个省,来自农村还是城镇,都不能阻碍修成正果成为夫妻,跨省婚姻越来越普遍,通婚圈越来越大。年轻的心因为爱义无反顾,真的相信“有了爱情,何惧牛奶面包?”在异乡两个因爱结合的人共同筑起一个小家——我们的家,哪怕能力有限只是租来的房子,家具都是简易版的,毫不影响独立的它拥有的温馨自由舒适感,只到慢慢成为一家三口或者四口的组合。

等到春节或者其他大日子,随夫或者随妻回到他/她出生的老家,才惊觉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你完全不熟悉却又不得不试着去融入的家叫“你家”。无论饮食的咸淡,风俗语言的差异,待人接物的方式等一切都是陌生的。看他/她却如鱼得水的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家里生活,你因为一纸婚书名誉上也可以是这里的主人,但无论怎样努力,你还是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还是觉得自己是外人。

更纠结的是每年的春节到底回哪个家?你家有老父老母期盼,我家年迈老爹老娘也是望穿秋水。谁也迁就不了谁,然后就是商议今年回你家,明年回我家,或者年前回你家年后回我家。但你会发现无论计划多么周全,总有一方因为不适应而无所适从的不快乐。每餐有多么丰盛的饭菜,每天有多么热闹祥和的仪式,因为不是自己从小到大熟悉的味道环境,总是不免有格格不入的陌生孤独感,谈何节日的快乐?

还有孩子,虽然你家我家都宠着这个轻易不回去的二代,但于他而言,更加的陌生不适,两边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于他都是不认识,两边吃的喝的都不是他喜欢且熟悉的味道,两边都不是他的家,所以在孩子的眼里只有“我们的家”才是他的归属,才是他喜欢的地方,所以呆在哪个家他都是难熬的麻木孤独。

我是一个远嫁的姑娘,结婚二十多年就是在这个“你家我家我们的家”里循环徘徊得够够的人。年轻的时候孩子小,夫家是广东的,离深圳近,回去一趟方便点,所以春节也没犹豫携家带口跟先生回广东过年。可去到后一日比一日后悔,语言不同,风俗不同,饮食也不一样,总觉得没有自己想象的年味,所以虽然去到他家我如客人般什么都不干,家人还什么都由着我,但每年我还是一拖再拖的到腊月二十七八到家,年初三就带着孩子逃跑似回深圳我们的家。在看先生,一回到老家就不见人影,不是在这家喝茶,就是在那家喝酒,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有点乐不思蜀的势头。

而不远千里风尘仆仆的回我家后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一踏上那片虽萧杀秃苍的北方大地,我觉得空气都是熟悉的味道,每一处都亲切可人,田野村庄集镇我闭着眼睛似乎都不会迷路,日思夜想的亲人,牵肠挂肚的儿时味道,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激动感叹,不论我离开多久回来了就像昨日一样没有距离陌生感,迅速的融入日常的生活交往中,因为我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再看先生,如我去他家一样,除了我,其他于他而言都是陌生的,所以郁郁寡欢,无所适从的机械演绎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角色。

等到假日结束我们载着父母的爱及大包小袋的家乡味道返回我们的小家时,忍受两边奔波不适之苦的儿子兴奋的发话了:“终于回到我们自己的家了,可以睡我自己的床,可以吃上家里的饭菜了。”对这个出生于此长大于此的孩子来说,爸爸的老家,妈妈的原生家,都不是他的家,他都不熟悉,都没有感情,所以仅仅是走了一趟亲戚而已。他心里时刻渴望的是回到父母给他创造的“家”,那里他才有真正的归属感,有他熟悉的一切。

这就是时代的产物!大抵这个年代出生的我们,人生就是在“我家你家我们家”的心灵之所更替里逐渐丰满起来的。













图片来源小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