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根节看随州:打响炎帝故里世界级名片,打造一见钟情的文旅胜地
一场隆重而盛大的祭祀大典,让湖北随州站在了聚光灯下,向世界展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文脉和时代风貌。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五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创下植五谷、尝百草等八大功绩,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炎帝故里,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祭祀始祖炎帝神农,是随州的一项重要习俗。今年6月2日,甲辰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主活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成功举行,来自全球2500余名炎黄子孙代表齐聚一堂,谒祖祭拜。
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现场。孙洪涛/李文军/徐斌 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典更加重视回归祭祖本真。例如,在吟咏、唱诵方面,引入了《礼记》《诗经》等国学经典;在音乐方面,则融合了曾侯乙遗址出土的编钟、编磬、鼓、箎、笙、琴、瑟、排箫等八种乐器;在仪式流程方面,大典借鉴古代祭祀礼制,沿用最高祭礼规格。
不只是庄严肃穆的祭祖大典,寻根节也是一场经济文化交流的盛会。活动期间,经贸洽谈会、文化周、音乐会、庙会、港澳青年看祖国等活动一一举办。
湖北省香港商会会长、华夏集团董事长林华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港澳地区不能缺席,特别是港澳青少年一定要多多来此学习,将文化自信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大典举行当天,恰逢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对此,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表示,炎帝所凝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根节作为国家级拜谒活动,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随州举办寻根节,不仅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有着重大意义。
除了对文化的传承发扬,随州的旅游业发展也蹄疾步稳。公开数据显示,随州2023年共接待游客29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分别增长22%、18%。今年,随州又提出了新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着力打造有品质的文旅胜地。包括持续擦亮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加快推进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动曾随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同时,要实施旅游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解伟表示,随州会全力做好文旅大文章,将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立起来”,让更多人看得见、听得到,来到随州,就对随州“一见钟情”。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建立八大功绩,开启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创制了早期的礼乐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炎帝神农时代,农业已经发展起来。”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文虎认为,炎帝的功业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历史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自觉地树立“历史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根脉应该归结到生产力发展”的观念。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了祭祀炎帝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廿六炎帝诞辰,炎黄子孙都会以不同形式拜谒始祖、共同祈福四方。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对于炎帝的纪念活动愈发正规化。
1991年,随州首次举行炎帝神农生辰纪念大会。1993年,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举行。2009年,“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提升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自此,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全球华人都会相聚随州,拜谒先祖。
《随州日报》的报道曾指出,炎帝神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炎帝文化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源泉。
如今,寻根节已成为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窗口,随州也因此成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2024年6月2日,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如期而至,来自全球2500余名炎黄子孙齐聚烈山,拜谒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炎帝神农。
炎黄子孙齐聚烈山拜谒炎帝神农。田悦 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林赞坚认为,炎帝文化是炎帝率领原始先民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经过历朝历代的继承、发掘、整合乃至重铸,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升华,日益焕发蓬勃生机,其中凝练的炎帝精神更是惠及中华民族千代万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与核心元素。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一脉相承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敬祖文化。”对于寻根节的意义,林赞坚表示,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代王朝都很重视祭祀炎帝活动。在新时代里,“寻根节”的举办可以进一步缅怀炎帝、弘扬炎帝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
已连续举办十六届的寻根节,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当时的画面令我记忆深刻,十分感动。”刘鑫是炎帝故里景区的总经理,她向澎湃新闻讲述了一个令她难忘的寻根故事。
五六年前的一天,刘鑫在景区大殿工作时看到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刘鑫说,或许是出于虔诚之心,也或许是并未注意到无障碍通道,老人的家人正将她一阶一阶地抬往大殿。
见状,刘鑫和工作人员上前帮忙,众人合力将老奶奶抬到大殿后,刘鑫一直站在旁边,希望必要时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正当刘鑫以为老奶奶会在轮椅上瞻仰炎帝圣像时,老人却让她的后辈将其从轮椅上抬下,匍匐在始祖像前。“老奶奶只说了一句,‘祖先,我回来晚了,我来看你了’。”刘鑫说,自己当时深受感动,询问后方才得知,老奶奶一家是专程从台湾地区过来的,他们几十年前从大陆到了台湾,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回来。
“但老奶奶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炎黄的血脉,所以老人家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来到炎帝始祖诞生的地方,寻一回根。”刘鑫感叹,虽然腿脚不便,但幸运的是,老奶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刘鑫说,这份经历让她觉得这份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心里是有一种自豪感的,我们做的不是普通工作,而是守护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刘鑫认为,无论是炎帝故里景区也好,还是寻根节也好,都起到了维系华夏儿女情感的纽带作用。炎黄子孙来到这里,不仅是在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认同不仅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情感纽带,也为无数海外华人提供了努力奋斗的动力和底气。
炎帝圣象。景区供图
“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为自己是炎帝后代而感到自豪。”新西兰华人胡弘有着许多身份,他是澳新执业大律师,是新西兰湖北商业总会会长,是奥克兰市长竞选唯一的华人候选人,也是随州女婿。
“许许多多海外华人的打拼故事中都能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其实,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也不容易,要在一个新的环境当中闯出天地,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与炎帝种五谷、制耒耜、尝百草的敢为人先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胡弘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胡弘认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形和无形当中,炎帝神农文化都会对华夏儿女产生影响。
作为新西兰唯一的华人毛利学博士,胡弘以自身经历为例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在研究中发现,新西兰本土的毛利文化与炎帝文化在多个维度具有相似性,而这也让他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思考和感受。
对于此次参加“寻根节”的经历,胡弘表示,这是一次心灵之旅、亲情之旅、文化之旅、历史之旅,“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寻根节不仅是世界华人的一场盛会,同时也是随州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在随州,买菜的、遛弯的、开店的、教书的,上到华发丛生的老人,下到懵懂年幼的小学生,提到炎帝,大家都能聊上几句,言语之中皆是自豪。
网约车司机黄师傅告诉记者,他会给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和游客推荐炎帝故里景区,“始祖像是很震撼的,亲眼见到还是会为之一震。”
服装店老板刘女士说,“我们每年都办寻根节,非常隆重,这是随州的大事。”
“现在慕名而来的人变多了。”随州市委党校老师余洋表示,以前知道随州的人并不多,但随着随州将炎帝文化和编钟文化打造成两大名片后,城市的知名度有所提升,过境游、周边游、研学游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炎帝故里景区。景区供图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正在年轻一代中开花结果。
叶小闯是本届寻根节辅活动的主持人,此前已多次参加寻根节。她说自己是随州人,加之工作因素,儿子也耳濡目染,对炎帝文化十分感兴趣。
“我原来在博物馆工作过,所以如果带孩子出去旅游,当地的博物馆我们都会去参观。”叶小闯说,去年六一儿童节,她带着孩子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当看到编钟时,孩子立马化身小导游,很自豪地说,“我们老家也出土了编钟”。
“有时候我会跟他讲相关的文化知识,遇到不懂的,他也会追问,我就再跟他多讲一些”,叶小闯说,孩子的自豪感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获得的,当他能为别的小朋友讲解炎帝文化,讲解编钟背后的故事时,他就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便会内化为文化自信。
而在内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如数家珍的同时,港澳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也在与日俱增。
今年寻根节期间,“青春同心共‘荆’彩 港澳青年看祖国”交流团一行约40人来到烈山脚下,寻根炎帝故里。
“这次寻根节,让我见识到了许多在中国澳门看不到的东西,对炎帝神农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祖国有了更深刻的联系。”来自澳门的李心月接受湖北日报采访时表示,仪式之盛大让她印象深刻,“除了震撼和激动,更进一步增进了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对于港澳青年的寻根之旅,湖北省香港商会会长、华夏集团董事长林华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港澳地区不能缺席,特别是港澳青少年一定要多多到内地学习传统文化,将文化自信传承下去。
正如叶小闯所说,炎帝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不会是“没来由”的。当文化能以悄无声息的方式浸润每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田,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便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如果将中华文明比作长河,炎帝文化便处于上游源头。文明之源,自带创新属性。而创新,正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内生动力。
“炎帝的八大功绩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刘爱书认为,“炎帝文化的精髓就是创新创造,从这方面来看,纪念炎帝,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炎帝创新创造、一往无前的精神。”
本身就带有创新精神的炎帝文化,在当今社会也该有新的表达。
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余世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这种博大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吸纳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我们要有足够的视野和心胸接纳历史和现实中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本着守正创新的原则,今年的寻根节,除了更加重视回归祭祖本真,还举行了经贸洽谈会、文化周、音乐会、庙会、港澳青年看祖国等众多精彩纷呈的辅活动。
就在大典举行前夕,6月1日,2024湖北·随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经贸洽谈会举行,近200位嘉宾共同见证两个供应链公司的揭牌和24个项目成功签约。
经贸洽谈会签约仪式。孙洪涛/李文军/徐斌 摄
作为签约项目中唯一的文旅投资项目,《珠联璧合》影视剧项目引人瞩目。该剧是一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剧中将呈现大量的随州文旅元素,包括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大洪山风景区等。
同一日,电影《神农驾到》项目推进座谈会也在随州举行。该片将采用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形式,展现炎帝神农的成长历程及其所做出的八大功绩。
在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夏蒙看来,无论是电视剧《珠联璧合》,还是动漫电影《神农驾到》,这些文艺精品,都是炎帝文化创新性表达的生动实践。
夏蒙向澎湃新闻表示,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是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但当前关于炎帝的考古实证相对较少,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炎帝形象的影视化塑造,“相信随着考古挖掘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考古实证加上合理的想象,未来影视作品的可观性会越来越强。”
除了影视作品,夏蒙也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文创、卡通形象等都可以成为发扬炎帝文化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民族一开始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创造的。”夏蒙说,炎帝的创新创造精神,是今天仍要保持和发扬的。因此,创新挖掘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的载体是十分重要的。
夏蒙表示,由于炎帝文化的特性,过去的纪念活动多以庄严肃穆为主,但其实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浪漫。因此,在未来的炎帝祭祀活动中开展具有浪漫气息的文化活动、商贸活动,甚至增添歌舞、音乐、摇滚等现代时髦元素未尝不可,“这正是我们对炎帝时代创造的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扬。”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赐)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是南北交汇之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生态资源丰富,名山秀水荟萃,素有“三山护随、百川出境”之佳境。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
时序轮转,炎黄子孙依旧能与始祖共栖一方天地,共饮一江春水。随州的山水在与时间的拉扯中几乎“容颜未改”,反而在历史的挥毫泼墨下,愈发闪耀。
正如随州的城市口号所说的那样,“神在人文,韵在山水。神韵随州,一见钟情”。
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向澎湃新闻表示,从现代视角看,山水是随州发展文旅的天然禀赋,而炎帝文化是随州的第一标识,要将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立起来,让更多人看得见,听得到,来到随州,就对随州“一见钟情”。
同时,解伟也强调,文旅应该打造成一种生态,除了自然山水与人文始祖,随州还有新石器文化、礼乐文化、曾随文化等众多优秀文化,“我们希望炎帝文化这颗星更加耀眼,但是它还应有满天繁星相拥,将其衬托得更加耀眼,而不是一味地只抓炎帝文化。”
作为文博工作者,随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王生慧也认为,随州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出土文物众多,如果能在尊重学术真实,确保严谨的前提下,用更接地气更加生动的方式讲好各种文化背后的故事,一定会极大地赋能城市发展。
随州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在“网红”遍地的当下,随州又该如何将宝贵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
解伟认为,要做好随州的文旅工作,依旧可以从炎帝文化中找到答案,“因为要避寒,所以织麻为衣;因为要果腹,所以种五谷;因为要治病,所以尝百草……炎帝八大功绩本质上就是问题导向,这与我们今天的思维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炎黄子孙在想什么,游客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这都属于问题导向。”解伟介绍,在坚持问题导向的文旅工作模式下,随州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随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25.6万人次,较2023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长13.63%,实现旅游总收入6.76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7.13%。
但对于随州来说,这些并不是顶峰。
“随州拥有20个A级景区,许多还处在‘幼苗阶段’。”解伟向澎湃新闻解释,虽然这些景区背后的文化、故事各不相同,但只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元素和标志性元素,都要大力开发扶持。
解伟表示,下一步,随州市文旅局将围绕时下游客青睐的烟火气、人情味、朴实感等方面,全力做好文旅文章。
解伟介绍,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随州会从三大方面发力,一是分区域进行五大休闲度假片区的打造和完善,以提升游客舒适度、便捷度、满意度;二是持续强化随州城市会客厅的地位,以接纳更多的游客;三是争创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促进全民文旅生态的形成。
“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每年都要比上一年多做一点,游客就算今天不来,总有一天会来。”解伟说,作为随州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州文旅一定会做好城市发展硬支撑,“我还是有信心的”。
来源:澎湃新闻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五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创下植五谷、尝百草等八大功绩,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炎帝故里,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祭祀始祖炎帝神农,是随州的一项重要习俗。今年6月2日,甲辰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主活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成功举行,来自全球2500余名炎黄子孙代表齐聚一堂,谒祖祭拜。
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现场。孙洪涛/李文军/徐斌 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典更加重视回归祭祖本真。例如,在吟咏、唱诵方面,引入了《礼记》《诗经》等国学经典;在音乐方面,则融合了曾侯乙遗址出土的编钟、编磬、鼓、箎、笙、琴、瑟、排箫等八种乐器;在仪式流程方面,大典借鉴古代祭祀礼制,沿用最高祭礼规格。
不只是庄严肃穆的祭祖大典,寻根节也是一场经济文化交流的盛会。活动期间,经贸洽谈会、文化周、音乐会、庙会、港澳青年看祖国等活动一一举办。
湖北省香港商会会长、华夏集团董事长林华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港澳地区不能缺席,特别是港澳青少年一定要多多来此学习,将文化自信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大典举行当天,恰逢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对此,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表示,炎帝所凝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根节作为国家级拜谒活动,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部分,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随州举办寻根节,不仅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有着重大意义。
除了对文化的传承发扬,随州的旅游业发展也蹄疾步稳。公开数据显示,随州2023年共接待游客29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分别增长22%、18%。今年,随州又提出了新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着力打造有品质的文旅胜地。包括持续擦亮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加快推进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动曾随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同时,要实施旅游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解伟表示,随州会全力做好文旅大文章,将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立起来”,让更多人看得见、听得到,来到随州,就对随州“一见钟情”。
寻 根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建立八大功绩,开启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创制了早期的礼乐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炎帝神农时代,农业已经发展起来。”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文虎认为,炎帝的功业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历史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自觉地树立“历史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根脉应该归结到生产力发展”的观念。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了祭祀炎帝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廿六炎帝诞辰,炎黄子孙都会以不同形式拜谒始祖、共同祈福四方。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对于炎帝的纪念活动愈发正规化。
1991年,随州首次举行炎帝神农生辰纪念大会。1993年,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举行。2009年,“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提升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自此,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全球华人都会相聚随州,拜谒先祖。
《随州日报》的报道曾指出,炎帝神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炎帝文化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源泉。
如今,寻根节已成为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窗口,随州也因此成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2024年6月2日,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如期而至,来自全球2500余名炎黄子孙齐聚烈山,拜谒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炎帝神农。
炎黄子孙齐聚烈山拜谒炎帝神农。田悦 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林赞坚认为,炎帝文化是炎帝率领原始先民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经过历朝历代的继承、发掘、整合乃至重铸,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升华,日益焕发蓬勃生机,其中凝练的炎帝精神更是惠及中华民族千代万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与核心元素。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一脉相承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敬祖文化。”对于寻根节的意义,林赞坚表示,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代王朝都很重视祭祀炎帝活动。在新时代里,“寻根节”的举办可以进一步缅怀炎帝、弘扬炎帝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
认 同
已连续举办十六届的寻根节,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当时的画面令我记忆深刻,十分感动。”刘鑫是炎帝故里景区的总经理,她向澎湃新闻讲述了一个令她难忘的寻根故事。
五六年前的一天,刘鑫在景区大殿工作时看到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刘鑫说,或许是出于虔诚之心,也或许是并未注意到无障碍通道,老人的家人正将她一阶一阶地抬往大殿。
见状,刘鑫和工作人员上前帮忙,众人合力将老奶奶抬到大殿后,刘鑫一直站在旁边,希望必要时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正当刘鑫以为老奶奶会在轮椅上瞻仰炎帝圣像时,老人却让她的后辈将其从轮椅上抬下,匍匐在始祖像前。“老奶奶只说了一句,‘祖先,我回来晚了,我来看你了’。”刘鑫说,自己当时深受感动,询问后方才得知,老奶奶一家是专程从台湾地区过来的,他们几十年前从大陆到了台湾,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回来。
“但老奶奶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炎黄的血脉,所以老人家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来到炎帝始祖诞生的地方,寻一回根。”刘鑫感叹,虽然腿脚不便,但幸运的是,老奶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刘鑫说,这份经历让她觉得这份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心里是有一种自豪感的,我们做的不是普通工作,而是守护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刘鑫认为,无论是炎帝故里景区也好,还是寻根节也好,都起到了维系华夏儿女情感的纽带作用。炎黄子孙来到这里,不仅是在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认同不仅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情感纽带,也为无数海外华人提供了努力奋斗的动力和底气。
炎帝圣象。景区供图
“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为自己是炎帝后代而感到自豪。”新西兰华人胡弘有着许多身份,他是澳新执业大律师,是新西兰湖北商业总会会长,是奥克兰市长竞选唯一的华人候选人,也是随州女婿。
“许许多多海外华人的打拼故事中都能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其实,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也不容易,要在一个新的环境当中闯出天地,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与炎帝种五谷、制耒耜、尝百草的敢为人先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胡弘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胡弘认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形和无形当中,炎帝神农文化都会对华夏儿女产生影响。
作为新西兰唯一的华人毛利学博士,胡弘以自身经历为例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在研究中发现,新西兰本土的毛利文化与炎帝文化在多个维度具有相似性,而这也让他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思考和感受。
对于此次参加“寻根节”的经历,胡弘表示,这是一次心灵之旅、亲情之旅、文化之旅、历史之旅,“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 承
寻根节不仅是世界华人的一场盛会,同时也是随州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在随州,买菜的、遛弯的、开店的、教书的,上到华发丛生的老人,下到懵懂年幼的小学生,提到炎帝,大家都能聊上几句,言语之中皆是自豪。
网约车司机黄师傅告诉记者,他会给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和游客推荐炎帝故里景区,“始祖像是很震撼的,亲眼见到还是会为之一震。”
服装店老板刘女士说,“我们每年都办寻根节,非常隆重,这是随州的大事。”
“现在慕名而来的人变多了。”随州市委党校老师余洋表示,以前知道随州的人并不多,但随着随州将炎帝文化和编钟文化打造成两大名片后,城市的知名度有所提升,过境游、周边游、研学游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炎帝故里景区。景区供图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正在年轻一代中开花结果。
叶小闯是本届寻根节辅活动的主持人,此前已多次参加寻根节。她说自己是随州人,加之工作因素,儿子也耳濡目染,对炎帝文化十分感兴趣。
“我原来在博物馆工作过,所以如果带孩子出去旅游,当地的博物馆我们都会去参观。”叶小闯说,去年六一儿童节,她带着孩子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当看到编钟时,孩子立马化身小导游,很自豪地说,“我们老家也出土了编钟”。
“有时候我会跟他讲相关的文化知识,遇到不懂的,他也会追问,我就再跟他多讲一些”,叶小闯说,孩子的自豪感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获得的,当他能为别的小朋友讲解炎帝文化,讲解编钟背后的故事时,他就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便会内化为文化自信。
而在内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如数家珍的同时,港澳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也在与日俱增。
今年寻根节期间,“青春同心共‘荆’彩 港澳青年看祖国”交流团一行约40人来到烈山脚下,寻根炎帝故里。
“这次寻根节,让我见识到了许多在中国澳门看不到的东西,对炎帝神农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祖国有了更深刻的联系。”来自澳门的李心月接受湖北日报采访时表示,仪式之盛大让她印象深刻,“除了震撼和激动,更进一步增进了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对于港澳青年的寻根之旅,湖北省香港商会会长、华夏集团董事长林华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港澳地区不能缺席,特别是港澳青少年一定要多多到内地学习传统文化,将文化自信传承下去。
正如叶小闯所说,炎帝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不会是“没来由”的。当文化能以悄无声息的方式浸润每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田,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便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创 新
如果将中华文明比作长河,炎帝文化便处于上游源头。文明之源,自带创新属性。而创新,正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内生动力。
“炎帝的八大功绩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刘爱书认为,“炎帝文化的精髓就是创新创造,从这方面来看,纪念炎帝,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炎帝创新创造、一往无前的精神。”
本身就带有创新精神的炎帝文化,在当今社会也该有新的表达。
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余世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这种博大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吸纳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我们要有足够的视野和心胸接纳历史和现实中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本着守正创新的原则,今年的寻根节,除了更加重视回归祭祖本真,还举行了经贸洽谈会、文化周、音乐会、庙会、港澳青年看祖国等众多精彩纷呈的辅活动。
就在大典举行前夕,6月1日,2024湖北·随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经贸洽谈会举行,近200位嘉宾共同见证两个供应链公司的揭牌和24个项目成功签约。
经贸洽谈会签约仪式。孙洪涛/李文军/徐斌 摄
作为签约项目中唯一的文旅投资项目,《珠联璧合》影视剧项目引人瞩目。该剧是一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剧中将呈现大量的随州文旅元素,包括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大洪山风景区等。
同一日,电影《神农驾到》项目推进座谈会也在随州举行。该片将采用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形式,展现炎帝神农的成长历程及其所做出的八大功绩。
在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夏蒙看来,无论是电视剧《珠联璧合》,还是动漫电影《神农驾到》,这些文艺精品,都是炎帝文化创新性表达的生动实践。
夏蒙向澎湃新闻表示,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是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但当前关于炎帝的考古实证相对较少,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炎帝形象的影视化塑造,“相信随着考古挖掘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考古实证加上合理的想象,未来影视作品的可观性会越来越强。”
除了影视作品,夏蒙也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文创、卡通形象等都可以成为发扬炎帝文化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民族一开始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创造的。”夏蒙说,炎帝的创新创造精神,是今天仍要保持和发扬的。因此,创新挖掘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的载体是十分重要的。
夏蒙表示,由于炎帝文化的特性,过去的纪念活动多以庄严肃穆为主,但其实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浪漫。因此,在未来的炎帝祭祀活动中开展具有浪漫气息的文化活动、商贸活动,甚至增添歌舞、音乐、摇滚等现代时髦元素未尝不可,“这正是我们对炎帝时代创造的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扬。”
融 合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赐)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是南北交汇之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生态资源丰富,名山秀水荟萃,素有“三山护随、百川出境”之佳境。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
时序轮转,炎黄子孙依旧能与始祖共栖一方天地,共饮一江春水。随州的山水在与时间的拉扯中几乎“容颜未改”,反而在历史的挥毫泼墨下,愈发闪耀。
正如随州的城市口号所说的那样,“神在人文,韵在山水。神韵随州,一见钟情”。
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向澎湃新闻表示,从现代视角看,山水是随州发展文旅的天然禀赋,而炎帝文化是随州的第一标识,要将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立起来,让更多人看得见,听得到,来到随州,就对随州“一见钟情”。
同时,解伟也强调,文旅应该打造成一种生态,除了自然山水与人文始祖,随州还有新石器文化、礼乐文化、曾随文化等众多优秀文化,“我们希望炎帝文化这颗星更加耀眼,但是它还应有满天繁星相拥,将其衬托得更加耀眼,而不是一味地只抓炎帝文化。”
作为文博工作者,随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王生慧也认为,随州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出土文物众多,如果能在尊重学术真实,确保严谨的前提下,用更接地气更加生动的方式讲好各种文化背后的故事,一定会极大地赋能城市发展。
随州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在“网红”遍地的当下,随州又该如何将宝贵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
解伟认为,要做好随州的文旅工作,依旧可以从炎帝文化中找到答案,“因为要避寒,所以织麻为衣;因为要果腹,所以种五谷;因为要治病,所以尝百草……炎帝八大功绩本质上就是问题导向,这与我们今天的思维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炎黄子孙在想什么,游客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这都属于问题导向。”解伟介绍,在坚持问题导向的文旅工作模式下,随州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随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25.6万人次,较2023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长13.63%,实现旅游总收入6.76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7.13%。
但对于随州来说,这些并不是顶峰。
“随州拥有20个A级景区,许多还处在‘幼苗阶段’。”解伟向澎湃新闻解释,虽然这些景区背后的文化、故事各不相同,但只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元素和标志性元素,都要大力开发扶持。
解伟表示,下一步,随州市文旅局将围绕时下游客青睐的烟火气、人情味、朴实感等方面,全力做好文旅文章。
解伟介绍,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随州会从三大方面发力,一是分区域进行五大休闲度假片区的打造和完善,以提升游客舒适度、便捷度、满意度;二是持续强化随州城市会客厅的地位,以接纳更多的游客;三是争创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促进全民文旅生态的形成。
“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每年都要比上一年多做一点,游客就算今天不来,总有一天会来。”解伟说,作为随州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州文旅一定会做好城市发展硬支撑,“我还是有信心的”。
来源:澎湃新闻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