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公益行】南郊街道红山头村: 薄荷香盈致富路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未近田间路,早闻薄荷香。盛夏时节,曾都区南郊街道红山头村75亩薄荷即将迎来第二茬采收。
走进薄荷种植基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大片青翠喜人、杆壮叶肥的薄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工人们正在给薄荷除草,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薄荷,又名“银丹草”,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茎叶加工后可熬制成薄荷油,薄荷油可加工成薄荷脑,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卫生、保健等领域。
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红山头村“双委”经过多次考察,村集体共同商议后,于去年底开展薄荷种植项目。“我们到安徽省太和县等地考察发现,薄荷好种好收,适合我们村的土壤和气候,而且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相比于传统农作物,具有明显的优势。”薄荷基地负责人王晶晶介绍,薄荷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种植可收3至5年,通常每年可采收3茬,从春末可以持续收割到11月底,今年5月,第一茬薄荷迎来了丰收,7月中旬采收第二茬、10月第三茬。
薄荷种植的大量用工需求让50多名村民能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务工,薄荷已然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金钥匙”。“我流转了1亩地给合作社,每年有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年底还可以按照这亩地收成的10%进行分红,平时在这里务工,一年还有上万元的收入。”红山头村村民谢爱菊说。
今年5月,薄荷基地进行了第一茬收割。“这些就是我们第一茬薄荷的收成,总产量有22吨左右,目前已经切段晾晒完毕,准备打包发往亳州市场。”王晶晶算了一笔账:一年3茬,平均亩产有望突破1.2吨,总收成可达90吨,按今年的行情每吨5000元来看,年产值40余万元,除去机械、人工及田管等成本,还可以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
这些天,王晶晶一直在薄荷地里忙碌着。在他的头脑中,也正盘算着未来的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增产增收,我们计划下一步开展薄荷深加工项目。经过掐头烘烤后的薄荷,它的市场价格可以翻一倍,我们已经订购了一套烘烤设备,下个月就可以安装到位了。”他说。
小小薄荷现已成为红山头村特色产业新“名片”,为乡村振兴增添“清新”活力。红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徐光超说:“薄荷种植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基地务工带动村民共同增收,并且科学调配了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撂荒。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品种,形成规模效益。”
(联系方式:18986449666王)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