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拄着双拐种出5万斤梨子盼买主 ——走近随县潭镇观音岩村残疾果农李运学

她在他心里
2023/08/05 13:28:46

李运学向记者介绍果园情况。

村民将圆黄梨打包装车。(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冯家园 见习记者 滕锐 通讯员 邓力元   
  炎炎夏日,傍晚时分,随州城区明珠广场,一辆小货车满载一筐筐黄褐色的梨,车尾挂着的牌子上写着:“本地圆黄梨,10元/7斤。”   
  货车旁边,李运学拄着双拐,不停地吆喝着,买者却寥寥无几。“梨子不好卖,家里还有3万多斤。”他皱着眉头,愁容满面。   
  李运学今年52岁,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拄着双拐才能行走。妻子患智力障碍,属一级残疾。   
  虽然身体残疾,李运学从未放弃努力,总想着靠自己的双手支撑起一个家,掌握一项致富的门道。他养过蜜蜂,种过杏树,但都以失败告终。   
  受随县高城镇付本发40多年种树事迹的激励,他经过考察,决定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山上种植梨树。“梨树寿命长、挂果快,本地种植较少,有市场竞争力。”他这样分析。   
  2014年,李运学购买800棵树苗开始种梨。缺经验、缺技术,他一趟趟地跑河南、到枣阳,请教相关专家。品种不好,他便采取嫁接等方式,摸索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   
  经过6年的尝试,他从10多个品种中选出了黄金梨和圆黄梨两个品种,一是适合本地环境,挂果率不错;二是两个品种成熟有20天的时间差,可以减轻销售压力。   
  基地从10多亩,慢慢地扩大到60亩,现在已经进入了丰产期。“果园每年可以产5万斤梨,但销售一直是个问题。”李运学说。   
  7月28日,随州日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融媒体公益行”报道组从澴潭镇驱车40多分钟,沿着乡间土路来到了李运学的果园。60多亩的果树长势良好,枝头挂着大大小小的梨子,园里还有六七位村民帮着采摘。   
  “到了采摘期,自己忙不过来,就请附近的村民帮忙,每天100元的工钱。”李运学说,“果园里常年有2位村民帮忙管理。”   
  记者摘下成熟的梨子尝了尝,果大、皮薄、汁多,甘甜可口。每年,李运学靠着零售散卖,物美价廉,勉强把梨子销售完。   
  这段时间,他开着小货车把梨子拉到随州城区来卖。一车可以装1000多斤,需要卖两三天。别人卖10元/5斤,他便卖10元/7斤,为的是多卖点,减少损失。   
  去年,他投资近2万元,在后山上挖了个地窖,装上了制冷设备,用于储藏一时卖不出去的梨。记者看到,他所谓的“冷库”很是简易,但可以储存2、3万斤梨。   
  今年,为了打开销路,除了在随州零售,他还在女儿上大学的武汉市江夏区租了一间小门面,将梨拉过去卖。“销售情况也不好,目前只卖了3000多斤。”他说。   
  前不久,李运学求助《随州日报》,记者帮助他联系了澴潭镇电商鸿林食品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网络达人带货,将其品相较好的梨子通过网络销售出去。“我们已经帮助他销售了1万多斤,后面将根据果品、价格等情况适时调整,尽可能多地帮助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赵秋菊说。   
  记者看到,在鸿林食品的直播间、网络达人的直播间,李运学的圆黄梨还在橱窗里,每天有十余单的销量。   
  李运学告诉记者,即便如此,还有近3万斤的梨子没有销售出路。“现在只能把梨采摘下来放进冷库,慢慢地卖,去年卖到了11月份。”望着满园的梨子,李运学愁容满面。   
  观音岩村副主任万根运介绍,李运学一家两人残疾,5万斤梨就是全家的收入,现在销路不好,家庭面临很大的困难。村委会也在帮忙联系电商、镇上商超,希望多销售一点。同时,希望爱心企业、水果商超、社会爱心人士等伸出援手,帮帮这个残疾果农之家。   
  如果您有销售渠道,或想伸出援手帮助一把,可直接联系李运学(手机:18672231615)。也可以联系《随州日报》(电话:0722-3318927),我们将持续关注。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