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不搞横向比较!湖北重磅考核明确

浪迹天涯
2023/04/21 07:18:46
中国人喜欢排名

排名广泛地内化到

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以分数论英雄

以排名见高下

排名

意味着实力差别

往往被用作资源分配的依据


社会需要排名

往往暂时的落后者

为了争取更好的排名而加倍努力

这样才可能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排名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但盲目的排名

会给竞争者带来沉重的包袱

让竞争失去原本的意义




2022年全国GDP30强城市排名


在过去,各级党委政府一度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排名,作为重要的提拔条件来考察干部。这样的选拔制度在一段时间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致使有些干部片面追求GDP,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甚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党中央出台文件反“四风”,其中就提出,要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这是中央文件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首次剑指盲目的“GDP排名”。


湖北,在一项省级重大部署中,明确提出——“不搞排名”!





近日

湖北省出台

《关于加快建设

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推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是湖北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出的重大部署


要实施

就有考核

这份《实施意见》

确实提出71项重要指标

按照惯常思维

有71项指标

就可以有71项打分

这些分数按照合理的逻辑运算

就可以得出一个总分

把各地按总分排名

就可以得出各地的实施优劣

进而促进后发者奋起直追


但湖北明确提出

“不搞横向比较排名”

只是“重点聚焦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

多少有些“出其不意”

为何?


我们再来看看这份《实施意见》的核心内容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先行区”

“出其不意”原来与“先行”

有着密切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建设先行区

湖北

就是这个“有条件的地方”

就是有“率先探索”“有效路径”的担当

也因此有了“先行”的志向


既然要“先行”

就要先破而立

这样的“出其不意”便在情理之中


4月18日

湖北举行新闻发布会

省委常委、秘书长陈新武

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

详细解读《关于加快建设

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建设先行区

湖北提出了“六新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湖北提出了“十二大行动”

为了让这些行动落到实处

湖北设置了71项主要考核指标


那么

湖北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先行区”

如何考核市州建设成效?

这份《实施意见》的方方面面

都体现着先行区建设的

先行性、探索性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先行区?

坚持目标导向 提出六“新”目标








《实施意见》坚持目标导向,总结近一年来先行区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六新目标”。其中,有不少“先行”提法,比如提到“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湖北虽有“九省通衢”的便利,但也曾遭遇“不沿海、不临边”的烦恼,产品出口多经长江水运至东部沿海城市“借船出海”。如何把曾经的劣势,变成如今发展的优势?


要做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就是要充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比如,以花湖机场建成投运为契机,湖北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参与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国内消费者能够更便利地买到国际货,国际消费者也能更便利买到中国货。






“六新目标”



一是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四化同步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国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三是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对外贸易竞争力明显提升,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五是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六是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长江、汉江防洪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显著提高。











怎样建设先行区?

坚持问题导向 提出“十二大行动”






在怎样建设先进区这个问题上,湖北坚持问题导向,探索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新路径,提出了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等“十二大行动”。其中,“流域综合治理”被放在了首位,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路径。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创造性地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由市县为主体向省市县统筹转变。在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基础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国内和国际等要素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二大行动”


(一)流域综合治理行动。流域安全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自古以来,治荆楚必先治水,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湖北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粮食大省、生态大省。我们必须划分流域,明确治理单元,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底线,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二)平安建设行动。推进平安建设,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安全运行,加强社会风险防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


(三)科创能级提升行动。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5次考察湖北,都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赋予湖北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责任。湖北科创资源丰富,武汉成为国家批准的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科教大省,我们必须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以“用”为引领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基础和支撑。现代产业发展往往是以特取胜、以优制胜,必须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我省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备,完全有条件主动作为,把自己的好做得更好,通过搭建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优势产业,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五)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三大都市圈是先行区建设的主战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不仅仅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遵循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规律,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辐射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六)强县工程行动。强县工程是先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短板弱项。实施强县工程,就是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具体内容包括: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


(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先行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必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巩固我省“四屏一山、三江一平原”的总体生态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八)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共建共治共享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我们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九)完整内需体系培育行动。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湖北地处中部腹地,具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在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增加供给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空间。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消费提质扩容,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切实打通堵点,畅通经济循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十)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行动。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先手棋。湖北一直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具有良好的“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条件,但是交通枢纽功能还不够强、多式联运体系还不健全。必须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枢纽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宜荆荆和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重要机场、铁路场站、核心港区,高质量建设一批现代化枢纽港站,构建“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十一)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建设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依托。湖北虽然九省通衢,但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物流体系是我省集聚各类发展要素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物流设施布局,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构筑通关、市场信息、跨境物流、海外仓配、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


(十二)新一轮改革开放行动。改革开放是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着内循环不够顺畅、外循环不够通达的问题,要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建设成效怎么看?

坚持结果导向 提出71个重要指标






围绕实现“六新”主要目标,按照“十二大行动”的主要考量,《实施意见》共设置了71项主要指标。“六新”目标和71项指标是衡量先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共同构成先行区建设的“指挥棒”。在制定指标时,重点突出能够体现“先行”要求的关键性指标,指标值一般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走在中部乃至全国前列。


71项主要指标


一是流域综合治理方面,主要设置了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


二是科创能级提升方面,主要设置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10项指标。


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分别设置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13项指标。


四是三大都市圈建设方面,分别设置了三大都市圈人均GDP、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


五是强县工程方面,主要设置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9项指标。


六是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主要设置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煤炭和天然气消费占比3项指标。


七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方面,共设置了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预期寿命4项指标。


八是内需体系培育方面,设置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项指标。


九是综合交通体系升级方面,主要设置了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等8项指标。


十是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主要设置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等4项指标。


十一是改革开放方面,主要设置了制造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制造业营收比重2项指标。










市州如何考核?

甩掉历史包袱 “在同一起跑线上”竞相发展






71项指标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与可能。有目标就有指标,有指标就有任务,有任务就有考核。先行区建设,考核方式也很“先行”:不搞横向比较排名,有利于市州甩掉历史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竞相发展。


围绕“考什么”,制定评价办法。将71项指标和《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底线管控负面清单落实情况整体纳入考核,科学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和分数。


围绕“怎么考”,创新考核方式。坚持年初定目标年末考目标,不搞横向比较排名,重点聚焦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市州甩掉历史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竞相发展。


围绕“怎么用”,强化结果运用。将指标考核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为对各地各部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各地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推动先行区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先行区建设有哪些进展?

呈现新气象 取得新突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年以来,湖北围绕先行区建设,工作全面展开,项目有力推进,政策不断完善,进展也是“先行一步”。比如: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和以往分管副省长抓产业不同,湖北首次明确由省委常委领衔,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针对湖北物流供应链缺乏专业平台的问题,引进了世界一流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此外,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开通运营,年底前计划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和4—6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快实施强县工程,202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1……




在科技创新方面,武汉获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建设,187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加快发展。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9家湖北实验室全部进入实体化运行。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涌现出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湖北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1%


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武鄂黄黄快速路网、新港双柳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打通13条断头路瓶颈路。高标准编制发布《武汉新城规划》,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5个,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07亿元。印发实施《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强县工程,202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1。


在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推进铁水公空“硬联通”。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5个高铁项目,建设南北向水运新通道,打造以天河机场、花湖机场为核心的空铁(轨)联运枢纽,实现铁水公空四网互联。推进商物资信“软联通”。加快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世界一流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组建湖北国控、楚象、华纺链、长江汽车供应链公司。提升花湖机场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已经开通,年底前计划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和4—6条国际货运航线。




4月1日,花湖机场首条国际货运航线

“鄂州-比利时列日”开通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47条,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费、融资、用能、用工成本。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92%的市场主体对我省当前营商环境表示满意。

在安全发展方面,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有序推进“61835”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划定并严守6925万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建设,10个项目一期400万千瓦全部开工。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争创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2%。








建设先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立足湖北基础和条件作出的积极探索。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湖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完全有基础、有条件率先探索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努力实现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