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特”字文章建设神韵随州
钱启明
随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加快形成“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的联动发展新局面。笔者认为,建设神韵随州,要立足自身实际,在找准自身特色上下功夫,以“特”取胜、扬长避短,在全省城市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
突出山水特色建生态名城
随城“三山拱卫、四水环绕”,自然禀赋独特,应着力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名城”,营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水画中”的生动意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打造“绿色之城”。要高起点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为市民营造良好的游憩、居住和生活环境;城市规划建设要大胆“留白”,让城市有足够的开敞空间,给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余地”;着力建设功能复合、包容联通的城市绿道、通风廊道、慢行步道,构建城市绿道网络生态体系。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原则,大力推进“公园绿地10分钟生活圈”工程建设,着重增加老城区公园游园数量,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破硬植绿、留白增绿、立体绿化等方式,在中心城区、老城区增加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打造“韧性之城”。抢抓国家有关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的政策机遇,持续开展城市补短板强功能行动,提升城市承载力,使城市更安全、更有韧性。一是补排水防涝短板。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消除比例达100%,彻底消除雨污(水)合流和黑臭水体。二是补供水供气短板。加快推进城东水厂新建、老旧供水供气管网改造、城市燃气储备调峰设施建设。三是补道路交通短板。尽快完善城市外环路、主干道,加强次干道、支路、街巷路建设改造,提高建成区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消灭泥巴路和“蜂窝路”,构建城市微循环和慢行交通。推动立体停车和智慧停车场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
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之城。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老旧填埋场整治和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实施。深化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环卫保洁的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深入开展“洁美随州”行动,加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城市公厕、垃圾站点的新建改造,全面提升公厕、垃圾站点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推进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创建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突出文化特色建文旅名城
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竞争力的城市。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炎帝神农、古乐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历史厚重,人文资源丰富。应在擦亮名城名片上狠下功夫。
强化名城宣传。随州的名人文化(如春秋大夫季梁、隋文帝杨坚、诗仙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等)、红色文化(如九口堰新五师旧址、江汉军区旧址)、历史文化(如曾侯乙编钟、炎帝神农故里、叶家山西周早期墓葬群)、佛教文化(如洪山寺)、山水文化(如大洪山、桐柏山、淮河)等久负盛名,但对内对外的知晓度并不高,应在坚持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广泛宣传,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感、自豪感和敬畏感,扩大名城随州对外知名度、影响力,让随州成为人们心中必不可少的打卡地。
加强名城保护。城市规划建设要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对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传说、遗址(遗迹)等要挖掘展示、恢复保护好。要强化弥足珍贵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遗迹)的保护,确保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完好无损。严格规划审批,对涉及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区内的新建项目,审批前均应征求文物部门、名城保护主管部门意见。项目批准后,必须先由文物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否则不得动工建设。严打违法违规建设,坚决查处各类破坏文物古迹的违法犯罪行为。
做足文旅融合文章。要立足随州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植被资源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敢为人先的气概,让文物活起来、让资源动起来、让客流聚起来,加快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实现随州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一要高标准编制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科学指导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二要构建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按照景点集中、要素聚集、设施配套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重点打造随南生态文化养生旅游区、随西民俗休闲旅游区、随北山地探险康养旅游区、随中产业融合示范区、随东关寨生态山水观光区等五大乡村特色旅游聚集片区。做大做强一批重点景区,将炎帝故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谒祖圣地,擂鼓墩片区打造成全国唯一的编钟文化旅游目的地,大洪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度假区,曾随文化大遗址(羊子山—义地岗—叶家山)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博览区。对一批不温不热、名气不大的景区通过提升、再造,进一步激发其内生活力,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同时,大力优化文旅要素配套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有吃的、有看的、有玩的、有乐的,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突出产业特色建产业名城
围绕建设“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名城”目标,坚持创新驱动、以特取胜,推动随州特色优势产业突破发展、高成长性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
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以专汽轻量化、安全化、高端化、自主化为方向,聚要素,积极对接国家、省一揽子支持政策和互联网两个利好“风口”,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抓重组,攀高结贵,与央企、上市公司实现战略重组;求裂变,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智、万众创业,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推动专汽产业裂变式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体制机制等,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新能源等跨越式发展;优化提升商贸物流、生态康养、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加紧现代农港的培植和建设。随州是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大有可为。要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敢于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要像培育香菇、茶叶产业一样,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裕国菇业、品源现代公司;要像中兴食品公司那样,善于“无中生有”,通过虚心学习、不断创新、聚集要素、再造功能,闯出农产品出口新天地。要认清找准资源优势,下力气延链补链强链,下功夫大胆创新突破,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含金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形成发展优势。
(作者系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随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加快形成“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的联动发展新局面。笔者认为,建设神韵随州,要立足自身实际,在找准自身特色上下功夫,以“特”取胜、扬长避短,在全省城市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
突出山水特色建生态名城
随城“三山拱卫、四水环绕”,自然禀赋独特,应着力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名城”,营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水画中”的生动意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打造“绿色之城”。要高起点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为市民营造良好的游憩、居住和生活环境;城市规划建设要大胆“留白”,让城市有足够的开敞空间,给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余地”;着力建设功能复合、包容联通的城市绿道、通风廊道、慢行步道,构建城市绿道网络生态体系。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原则,大力推进“公园绿地10分钟生活圈”工程建设,着重增加老城区公园游园数量,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破硬植绿、留白增绿、立体绿化等方式,在中心城区、老城区增加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打造“韧性之城”。抢抓国家有关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的政策机遇,持续开展城市补短板强功能行动,提升城市承载力,使城市更安全、更有韧性。一是补排水防涝短板。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消除比例达100%,彻底消除雨污(水)合流和黑臭水体。二是补供水供气短板。加快推进城东水厂新建、老旧供水供气管网改造、城市燃气储备调峰设施建设。三是补道路交通短板。尽快完善城市外环路、主干道,加强次干道、支路、街巷路建设改造,提高建成区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消灭泥巴路和“蜂窝路”,构建城市微循环和慢行交通。推动立体停车和智慧停车场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
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之城。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老旧填埋场整治和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实施。深化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环卫保洁的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深入开展“洁美随州”行动,加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城市公厕、垃圾站点的新建改造,全面提升公厕、垃圾站点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推进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创建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突出文化特色建文旅名城
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竞争力的城市。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炎帝神农、古乐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历史厚重,人文资源丰富。应在擦亮名城名片上狠下功夫。
强化名城宣传。随州的名人文化(如春秋大夫季梁、隋文帝杨坚、诗仙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等)、红色文化(如九口堰新五师旧址、江汉军区旧址)、历史文化(如曾侯乙编钟、炎帝神农故里、叶家山西周早期墓葬群)、佛教文化(如洪山寺)、山水文化(如大洪山、桐柏山、淮河)等久负盛名,但对内对外的知晓度并不高,应在坚持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广泛宣传,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感、自豪感和敬畏感,扩大名城随州对外知名度、影响力,让随州成为人们心中必不可少的打卡地。
加强名城保护。城市规划建设要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对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传说、遗址(遗迹)等要挖掘展示、恢复保护好。要强化弥足珍贵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遗迹)的保护,确保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完好无损。严格规划审批,对涉及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区内的新建项目,审批前均应征求文物部门、名城保护主管部门意见。项目批准后,必须先由文物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否则不得动工建设。严打违法违规建设,坚决查处各类破坏文物古迹的违法犯罪行为。
做足文旅融合文章。要立足随州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植被资源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敢为人先的气概,让文物活起来、让资源动起来、让客流聚起来,加快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实现随州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一要高标准编制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科学指导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二要构建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按照景点集中、要素聚集、设施配套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重点打造随南生态文化养生旅游区、随西民俗休闲旅游区、随北山地探险康养旅游区、随中产业融合示范区、随东关寨生态山水观光区等五大乡村特色旅游聚集片区。做大做强一批重点景区,将炎帝故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谒祖圣地,擂鼓墩片区打造成全国唯一的编钟文化旅游目的地,大洪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度假区,曾随文化大遗址(羊子山—义地岗—叶家山)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博览区。对一批不温不热、名气不大的景区通过提升、再造,进一步激发其内生活力,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同时,大力优化文旅要素配套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有吃的、有看的、有玩的、有乐的,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突出产业特色建产业名城
围绕建设“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名城”目标,坚持创新驱动、以特取胜,推动随州特色优势产业突破发展、高成长性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
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以专汽轻量化、安全化、高端化、自主化为方向,聚要素,积极对接国家、省一揽子支持政策和互联网两个利好“风口”,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抓重组,攀高结贵,与央企、上市公司实现战略重组;求裂变,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智、万众创业,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推动专汽产业裂变式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体制机制等,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新能源等跨越式发展;优化提升商贸物流、生态康养、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加紧现代农港的培植和建设。随州是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大有可为。要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敢于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要像培育香菇、茶叶产业一样,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裕国菇业、品源现代公司;要像中兴食品公司那样,善于“无中生有”,通过虚心学习、不断创新、聚集要素、再造功能,闯出农产品出口新天地。要认清找准资源优势,下力气延链补链强链,下功夫大胆创新突破,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含金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形成发展优势。
(作者系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