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额滴个肾!远离肾病,你可以的!| 世界肾脏日

凉城无爱
2021/03/12 19:43:35
来源:健康中国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


对肾脏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到了肾脏病中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即使是晚期肾脏病患者,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样的,因此“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肾脏病,你了解多少

全世界大约有八亿五千万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11位的疾病。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


预测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150多万,并以每年新增12万~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


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却仅为12.5%。从日常饮食营养的调整到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从规律的随访、复诊到严格遵医嘱用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却又恰恰需要患者对疾病有良好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态调整好,积极面对它

对于肾病患者,尤其是到了肾脏病中、晚期,其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疾病的心态,会直接影响预后和远期的生活质量。因此,慢性肾病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面对疾病,才能共享精彩人生。


“平常心”是《论语》里的“既来之,则安之”。意思就是要尊重疾病发展的规律,认真对待疾病;要积极主动,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与其终日焦虑、哀怨、愤世嫉俗,甚至与社会脱节,不如去坦然接受现实。心态也会影响病情的变化。积极面对疾病,逐渐学会与疾病共存,慢慢去适应因慢性肾脏病而改变的人生轨迹。


更何况,慢性肾脏病并不是无药可医,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研发的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已经有很多的肾脏病患者因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而使病情得到控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有耐心来打赢这场持久战。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出现的化验检查波动、病情的反复,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这场战役中,病情进展的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的肾脏病患者,并不意味着就败给了疾病。目前关于终末期肾脏病,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这些治疗均有国家医保的大力支持,通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同样可以回归社会,拥有精彩、幸福的人生。


正所谓,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乐观向上态度,积极与疾病抗争、共存的患者才是真正的赢家。



记住八招,远离肾脏病

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肾脏病呢?遵循以下八个原则,可以降低患肾脏病发病和进展的风险。

01

适当运动

规律生活作息,锻炼身体,培养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可以长期坚持的体育健身活动方式,如有氧运动、球类运动和我国传统健身运动等。

02

控制血糖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对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糖,如有异常,要及时就医。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及监测血糖,并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03

监测血压

中国目前有2.7亿人患有高血压,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的高血压状况。应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肾脏是高血压损伤的靶器官之一,要定期监测血压及尿常规和肾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4

控制体重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的建议,日常饮食注意以下几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保持低盐低脂的健康饮食,避免超重、肥胖,既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又有利于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可以损伤肾脏的疾病。

05

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尿量,保证肾脏的排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的钠、尿素等,从而降低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06

戒烟

吸烟不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肾脏来说,吸烟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研究表明,香烟中尼古丁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改变肾小管功能,加速慢性肾脏疾病恶化。

07

谨慎用药

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抑酸药以及某些抗生素等是常见的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因此应避免随意服用药物,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并注意监测尿液和肾功能。

08

定期检查

如果您有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请定期检查自己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肾脏病变,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  马甜甜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陈旻

策划|谭嘉

编辑|刘洋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