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5) | 打锣鼓
来源:随县发布
编者按: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多地倡议“就地过年”,许多大型娱乐活动都被推迟或取消。“随县发布”特推出《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专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锣鼓
打锣鼓是随州市随县大洪山一带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用于祭祀。它以锣鼓间奏,由歌师吟唱,是带有史诗性质的“仪式歌”。随县大洪山一带过去长时期保留了“信鬼而好祀”的古老传统,人们为消灾祈福,求神许愿,常以打锣鼓的方式来举行祭祀活动。打锣鼓所信奉的是大宋钦封的“五显真君”,当地人尊其为喜神,据当地人说向喜神许愿后特别灵验,故形成请人打锣鼓这一奇特风俗。打锣鼓演唱调式以宫调和徵调为主,主旋律为宫调。唱词内容以史前创世神话为主。其表演形式:一种是3人或5人于室内坐堂而唱,谓之“堂鼓”。另一种是29人以上的队伍于室外边歌边舞,谓之“抟鼓踏歌”。
打锣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歌唱之俗。它是由原始社会的“讴歌”到春秋时代庄子的“鼓盆而歌”或“击缶而歌”,从春秋末到战国初的“楚巫”文化到“汉乐府”音乐,逐渐演变而来。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打锣鼓的鼎盛时期;“四清”运动和“文革”期间,被视为迷信活动而被取缔;八十年代后,打锣鼓重获新生。
打锣鼓是当地群众世代精神寄托的一种喜庆习俗。在鼎盛时期,曾有一方锣鼓一方会之说。它是南北音乐交融的结晶,也是荆楚音乐之大成,对于研究湖北曲艺音乐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价值。
打锣鼓的唱词内容记叙了天地、人类、动植物的进化过程,揭示了华夏族逐步衍进的必然历史规律,证实了祭祀封禅的源流,融合了周楚文化之大成,填补了与古代史籍相印证的珍贵资料空白,是后世研究古代历史和古神话史极为难得的珍贵史料。对破释人类起源谜团,揭示远古华夏繁衍的轨迹和研究民俗文化也具有重要价值。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