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百余件曾国出土青铜器亮相苏州

┽→踏雪无痕╰
2021/01/27 17:44:00
百余件曾国出土青铜器亮相苏州

展现“青铜时代”的灿烂与辉煌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张琴、通讯员唐金昊、刘莹)1月23日,“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在苏州吴中博物馆正式开幕。该展览展出历代曾侯青铜器共116件,包括“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曾侯乙墓出土器物,呈现曾国自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700年间的变迁。这是曾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至苏展出,阵容豪华的青铜器展品,向观众展示了“青铜时代”的灿烂与辉煌。

曾国,一个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的神秘国度,随着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映入世人眼帘。随后,大量带铭青铜器的陆续发现,更是为大众推开了一扇通往曾国的历史大门。



展厅内部

曾国是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位置约在今日的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而史书上却并无“曾国”只载 “随国”,“曾国”只见于器物铭文。



展厅内青铜器类别介绍

这个“消失”的古国,是一个被考古人员“挖出来的诸侯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土的擂鼓墩、叶家山、文峰塔等遗存,大量带“曾”铭文青铜器勾勒出曾国70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周初始封南土辅佐周王室,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依附楚国,直至战国中晚期消亡,十多位曾侯的世系逐渐明晰。曾国也因此成为两周时期唯一一个能利用考古材料构筑其基本历史的诸侯国,成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的标尺。



展厅

据随州市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介绍,此次特展除展出曾侯乙墓出土器物外,还包含获得2011、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叶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了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等各类青铜器,时间跨越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晚期,种类齐全、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工艺复杂。曾侯的礼制、军事乃至日常生活都体现在这一尊尊浑厚精美的青铜器上。南公簋、立鸟盖悬铃铜罍等重磅展品均在展览中亮相。

进入展厅,第一单元 “左右文武,以藩屏周”,主要展出了叶家山墓地出土的曾国青铜器。叶家山墓地为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蒋寨村,通过2011年和2013年发掘和对曾侯名号的铭文青铜器研究,发现了曾侯谏、曾侯白生、曾侯犺三位诸侯及其夫人等早期曾侯墓。具有鲜明的周文化色彩,也为我们揭开了始封之初姬姓曾国的神秘面纱。



【南公(南宫适)南公簋(guǐ)】西周早期,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南公簋敞口圆腹,高圈足下接方座,兽首形双耳,簋外底悬一小铃,内底中部铸铭:“犺(kàng)作剌(烈)考南公宝阝尊彝。”表明该簋是曾侯犺为其父南公所做的祭器。



【曾侯谏兽首形铜面具】西周早期,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65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侯谏兽首形铜面具模仿同时期其他器物兽面纹造型,水牛状粗角上翘,角、耳、眉、鼻外凸,器物内壁相应的位置凹入,浮雕感较强。眉及鼻孔处的内壁有三个桥形穿孔,便于穿绳绑缚。根据墓葬出土位置判断,应为与铜胄搭配使用的胄饰。




曾侯白()生 立鸟盖悬铃铜罍(léi)西周早期,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27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侯白生立鸟盖悬铃铜罍,盖上立鸟,肩、耳部饰兽首,四面自上而下饰扉棱,外底悬铃,装饰夸张,工艺高超。此种造型风格的青铜器代表了随枣走廊地区西周早期鄂、曾青铜器的水准,体现出周文化中心区域之外的文化特征。



【曾侯白()生 鱼伯彭铜卣(yǒu)】西周早期,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27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卣是晚商时期的一种主要酒器,延续到西周早期时多腹部光素,只在颈部、圈足装饰细密线条的纹带, 而鱼伯彭铜卣则装饰繁密,特征突出。


【曾侯犺(kàng) 云纹铜编钟】 西周早期,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侯犺云纹铜编钟由1件镈钟和4件甬钟组成,是迄今所见西周时期数量最多的编钟,也是曾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成套编钟,首见镈钟与甬钟组合。这套编钟均为双音钟,较之商代殷墟编钟的宫、角、羽三声,新增加了“徵”声,构成了“四声七音”的律制,对研究我国古代乐悬制度及音乐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左右楚王,附楚抗吴”中所展示的青铜器体现了愈发浓烈的楚式风格,并证实了当时曾国“左右文武”向“左右楚王”的巨大转变,以及春秋晚期吴王伐楚,随(曾)人救楚抗吴的史实。



【吴王子光戟】春秋晚期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墓地M2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在这一单元中,有一件备受瞩目的与吴地有着巨大联系的展品——吴王子光戟,这也是这件文物第一次面向公众整套展出。戟戈装饰一上一下,特征一致,通体乌黑,铸有内容相同的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吴王子/光之用”。由此可知,作器者为吴王子光,即吴王阖闾。而吴国器物出土于随(曾)国,也与历史文献中春秋晚期吴伐楚破郢,楚王出奔随国、为随所救的历史或相印合。

在第三单元“华夏正声,领袖楚风”,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和稍晚的擂鼓墩二号墓都发现了大量的音乐文物,出土时各种乐器排列有序,真实再现了“八音和鸣”的古代音乐场景。自曾侯乙编钟开始,中国音乐框架的体系已然形成,成为了华夏正声的代表,影响深远。


【曾侯乙帷帐构件】战国早期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M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该套曾侯乙帷帐青铜构件,经学者研究复原后的帷帐面阔近10米,进深超4米,高度近3米,设计合理,制作精巧,组装和拆卸便捷,是曾侯乙生前狩猎和军事活动的用具。


【曾侯丙兽形座熏灯】战国中期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M18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侯丙兽形座熏灯由兽形底座、灯盏、香薰罩三部分组成。兽四肢直立,作驻足仰首眺望状,四蹄足,兽面浅浮雕,臣字目,叶形耳,背上有近似方形盖。


【曾侯丙方缶(fǒu)】战国中期 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M18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侯丙方缶,器体方鼓,方盖,方口,方肩,方圈足,肩部对置兽首衔环。通体饰菱形勾连纹,内嵌绿松石。器盖内壁铸铭文:“曾侯丙之赴缶硖以为长事”;双耳铸铭文:“曾侯赴缶硖以为”,表明了器主身份。


【盛君縈(yíng ) 擂鼓墩2号墓编钟】 战国中期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M2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盛君縈擂鼓墩2号墓编钟共36件,皆为甬钟,大型者8件,小型者28件,钟体扁如合瓦,饰有变形蟠螭纹、兽面纹和浮雕神人操蛇图像。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是仅次于曾侯乙编钟的一套完整的编钟组合。

据介绍,近年来考古发掘的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枣树林及早年发掘的擂鼓墩等众多曾国遗址和墓地,也使得曾国成为商周时期物质文化展现最为完整的诸侯国。

“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是曾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至吴地交流展出,展览展期自2021年1月23日至4月22日。针对此次展览,吴中博物馆还将开展悦读沙龙、学术讲座、课程等丰富的社教活动,让更多观众通过线上、线下参与互动,从不同角度了解青铜历史与文化。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