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种树种药种希望采菇采蜜采幸福

冷月葬花魂
2020/08/10 09:04:28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贺晓利 通讯员 詹桂华
  杨自发,家住随州大洪山长岗镇大洪山村,一个曾经的贫困村。2013年,年过半百的杨自发依托大洪山扶贫脱贫优惠政策,利用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山气候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他瞅准“特色化”农业发展方向,多产业发展,多方位增收,除养猪和种田,还种植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种植意杨树,种香菇及养蜂。一年又一年“滚雪球”式发展,产业前景十分乐观,他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充满了力量。老杨这几年奋斗在深山的经验就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刚刚与客商完成一笔交易,售卖‘七叶一枝花’鲜蔸30多斤,收入2000多元。”送客回来的杨自发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的堂屋。
  杨自发欣喜地告诉我们,他上午挖了90多斤“七叶一枝花”,每斤70多元,仅今天就收入6000多元。
  “今年的行情不算好,降价一半,去年鲜蔸售价每斤150多元。”杨自发语气中颇有些遗憾。
  我们随手拿了一疙瘩在手里掂量掂量,沉甸甸的。
  同行的村主任说:“这个蔸值20多元呢!这分明是个金元宝啊!”
  2013年,杨自发在扶贫书记的开导下,开始种植“七叶一枝花”,一蔸生长4年,2017年首次收益,售卖鲜蔸获利9000多元,捞得了脱贫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杨自发采取移栽和撒籽的方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一边收益一边继续投资发展。他的房前屋后,只要能够利用的土地,哪怕是一小片儿也不浪费。自己的田地不够种,又租了几亩田地。如今的杨自发已经种有10多亩“七叶一枝花”,一家人成年累月地劳作在田间地头,虽然辛苦但心里满是希望。
   种植意杨,种植希望
  精准脱贫,不是送一袋米、一桶油、一头猪,是送一个希望。
  希望是什么?杨自发说:“7年前,我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在空地里栽种1000多棵意杨树苗,也种下了希望。”
  “那时候,人穷志短,啥都不敢干,干什么都害怕赔钱,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每当想起过去的苦日子,杨自发心中充满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而现在的杨自发完全不同,只要看准项目就敢投资。今春,他又栽种两亩意杨树苗,如今,他拥有成材意杨1000多棵,随时可以获利的固定资产近30万元。
  谈起他的意杨树,杨自发自豪感油然而生,满眼都是幸福,让人感觉到他对生活的希望与智慧。
  缕缕“菇香”出深山
  种香菇是个辛苦活、力气活,但见效快,年内可收益。
  杨自发今年种香菇5000筒,如果行情好,一个生产周期可获纯利5万元。这个钱用于家庭日常开支,结余继续用于其他项目投资。杨自发带我们参观了他的香菇大棚,一筒筒香菇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大棚四周是高大的意杨树。他捧起一筒袋料,满眼深情地说:“种香菇就像养一个奶毛娃子,精心摸它无数遍。从备料到粉沫子、拌沫子、装袋、柴火灶蒸、冷却、接种、发酵、脱袋、打孔、养菌、长菇、摘菇、剪脚、炕干,到最后售卖,经过无数道程序。”
  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面貌的脱贫典型。
   养蜂,更养心
  今年春季,杨自发购买中蜂6笼,加上去年的中蜂4笼,每笼价值550元,预计2021年再发展中蜂70笼,每年产蜜即可获利约7万元。
  杨自发说:“这两年少量养殖,需要学习养蜂经验。等经验足了,开始大规模养殖。1笼是养,10笼也是养,但70笼的效益好多了。”
  别看杨自发是个泥巴腿子,内心可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说:“做累了,坐下来歇会儿,听蜜蜂嗡嗡嗡叫的声音,像唱歌一样好听,安抚人的心灵。”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