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随县网_随县论坛_随州随县论坛网

随州藏着这样一群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人,他们在公厕旁创业,一干就是20多年

解语人
2017/03/14 14:01:00
文:小随妹
图:小随妹




在随州,提到天桥旁边的公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哦,奏是那个裁缝一条街么,我在那补过衣服”20多年前,这里却被一群龚姓家族“霸占”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裁缝生涯
我给他们起名为——龚氏裁缝
这条巷子在随州很出名,它原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东城巷,但随州人更愿意叫它公厕,虽听起来不太文雅,但却简单易记,随州人叫了几十年, 原本的名字也就被人淡忘了。
走进巷子口,依稀可以闻到一股酸臭味,四五个老裁缝就在公厕前各自摆起了摊位。一台缝纫机、一个电熨斗、一张挂满缝补花的纸,各种颜色的针线筒,各式的扣子和拉链,再加上这几张老随州人见了二十多年的脸,让人恍惚坐上了时光机器,穿越回到1989年。在随州,如果还有什么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这里算是一处。
这几张脸,几乎也成了随州的一种品牌,但凡需要做衣服或是缝缝补补的,都会首先想到这里。不过,很多随州人也许不知道,这些裁缝虽各自独立存在,却大多姓龚,他们有些是亲姐弟,有些是叔伯兄弟,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以一种特殊的关系存在着。
二十多年的老手艺


龚师傅,今年五十多岁了,是最早在这条巷子里做裁缝的人,她的三个亲弟弟也都在这条巷子里做这行,这家店是龚师傅和三弟一起合开的,另外两个弟弟则各自自立门户。我们找到龚师傅的时候,她正在帮客人赶做一件衣服。即便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但龚师傅说定做这样一件衣服仍然需要花上半天时间。

做衣服的程序很复杂,量身、打板、设计、制作……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稍有差池,做出来的衣服就会不好看或不合身,为了精益求精,龚师傅独自一人完成所有的工序。

与复杂的程序相比,龚师傅做衣服的工具就显得太简单,一台缝纫机、一筒线,一双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几块布变成一件衣服。缝纫机是龚师傅最亲密的朋友,以前用的是手摇的,后来为了提高效率换成了电动了,不过龚师傅扔然保存着自己的手摇缝纫机。“跟了我那么多年,舍不得扔。”

龚师傅说,来她这里定制的都是一些老客户,以职业装为主,齐星花园所有员工今年去年前年的工服,都是出自龚师傅之手。说起这些的时候,龚师傅不免自豪。她说客户看中的就是她的手艺。
子女们嫌弃这行太累,不愿继承这门手艺,也曾劝龚师傅不要再做了,但龚师傅有自己的坚持,“做了几十年,要我不做还真不习惯。”“那你还打算做多久呢?”“做到眼睛看不到了、做不动的时候就不做了。”龚师傅平静的说。

这是另外一位龚师傅,与上面的龚师傅是叔伯姐弟,我们暂且叫他小龚师傅。小龚师傅今年才39岁,在这里已经做了24年,早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就在聊天的间隙,就有好几个顾客上门,有的要补荷包,有的要缝扣子,都是冲着小龚师傅的手艺来的。

“现在谁的屋里还有针线耶,有时候一颗扣子急死一个人,衣服又贵,总不能扔了吧,都不是拿来给他们补,补得又快又好,我这几年衣服出问题基本上都是拿龚师傅这来,他莫斯都能搞。”一位老顾客说到。

小龚师傅说,根据衣服破损的程度不同,一件衣服缝补起来需要花10-30分钟的时间,而收费是5-10元钱,如果改衣服或是做衣服的话费用相对会高一些。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一两百块。

吴师傅,小龚师傅的妻子,他们夫妻俩一人一个摊位,顾客多的时候分着做,以免让顾客等太久。吴师傅说,他们除了有这两个摊位,还租了一个门面,主要是给人定做衣服。
“以前定做的人还挺多,但现在的人都喜欢在商场或网上买衣服,定做的人少了一大半。”不过,吴师傅和丈夫并没有打算改行,“我们从出社会就是干这行,做了几十年,除了这个手艺,其他啥都不会。”


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吴师傅一点也不担心。“市场上还是需要我们的,衣服买大了或小了都需要交给我们来改,扣子掉了拉链坏了也需要我们来修,有些人的体型就是适合定做衣服,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恐怕会失传哟。”





樊师傅,小龚师傅和吴师傅请的一位员工,专门负责定制衣服。与龚师傅一样,她也是所有程序一手抓,一个人撑起整件衣服的制作。很多顾客喜欢樊师傅的手艺,专门寻来找她定做。






裁缝的手经常与针线打交道,与其他人相比,她们的手显得沟壑丛生,也难免会意外受点小伤,樊师傅便用胶布把大拇指缠起来,方便制作。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凝聚了裁缝的所有的心血。与商场买的衣服相比,定做的衣服更多了一份温情。



家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