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观察,大部分卡车司机由于是职业驾驶员的缘故,开车是非常遵守规矩的。但少数卡车司机有以下陋习:长期霸占超车道,让后车被迫从行车道超车;超宽超长,占用过多道路资源;冬天淋水过量,遗撒地面结冰造成道路湿滑;因故障临时停车在应急车道,不打双闪;车体太脏,车尾反光条损失或被掩盖,造成夜间后车无法辨认等等。
如果说质量可靠的卡车产品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保障公路安全至关重要的话,那卡车司机带来的主动行为业必然是对公路安全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协助完善驾驶技巧非常重要。
第一招:行车检查要全面
长期跑运输的人都知道,发车阶段对安全行车是很重要的,要“一看二查三启动”。看,主要包括看停车周围有无障碍物;停车位置的地面有无可疑的油渍、水渍;轮胎气压是否充足。胎压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为汽车在行驶中,轮胎会发生压缩及膨胀,即所谓的轮胎变形,特别在轮胎气压较低、车速较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而此时的轮胎内部温度异常高,可能产生橡胶层与覆盖层分离,或外胎面橡胶破碎飞散等现象而引起爆胎,引发车辆事故。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胎压需保证在厂商标准的规定值。胎压适当与否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大。胎压不当会增加轮胎的滚动阻力,从而增加油耗。
发车阶段的第二步也需在启动发动机前完成。主要包括:检查发动机机油和冷却水。出车前的检查尤其重要。司机启动前应抽出机油尺查看机油液面位置是否正常,同时也不要忘记查看一下冷却水、制动液以及电瓶液,此类液体的储液罐大多呈透明状,一目了然。将启动钥匙转到开的位置(并不是启动发动机),查看仪表板的显示是否正常。再依次开启小灯、大灯、雾灯、转向灯、故障灯、倒档灯、刹车灯和驻车灯等进行灯的检查。检查所有的警示信号包括喇叭及报警信号。最后一步当然就是启动了,也就是在前两项都正常的情况下转动钥匙启动发动机,每次启动时间不要超过十秒,连续启动时间间隔不短于2分钟。冷启动时,踩油门要轻缓渐进,切忌一起动就立即加大油门,因为冷启动时曲轴转速瞬间急升,此时机油来不及输送到轴瓦位置,容易造成轴瓦损伤。
第二招:人车配合最关键
行车阶段两方面,车和司机都关键。行车过程中的人车配合很关键。首先驾驶员要有合理的坐姿。通常座椅高度应调整到驾驶者的视线不会被方向盘挡住,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所有的重要仪表及街道标志。在调整好座椅的高度后,还要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首先应将臀部尽量向后靠,以顶到座垫及椅背之间最好。然后注意一下手、脚的位置,把左右手分别放在方向盘9和3点钟的位置,此时不可以让自己的背部离开椅背,如果离开的话,表示你坐得太靠后,必须把座椅往前挪。而从人机工程学来讲,座椅背与椅座呈120度是最舒适的。另外两手要略微弯曲,这样才能灵活的操控方向盘。另外,左右脚的位置除了要将踏板踩到底,还必须能使腿保持弯曲。如果你踩踏板到底时,两腿是伸直的情况,一定要把座椅拉前一点。还有,大家不要让膝盖顶在转向柱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使脚的动作受到影响,使反应不及时。
在夜间开车时要注意两点,灯光不全不能上路,灯光是夜间行车安全的生命保障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尤其是前照灯、后尾灯、转向灯和制动灯出故障时,上路行车是非常危险的。夜间开车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一个“困”字,疲劳驾驶是驾车的一项大忌,技术再好也会因一时困怠而铸成大错。因此禁止强打精神、勉强上路。
在隧道中行车时不管照明有多亮,一定要开启大灯开车,这不只是让司机看清路面,同时也让后方车辆能准确地辨别车辆的位置。如果对隧道路线并不熟悉,那么,切记放慢速度,仔细看清地上的标线和反光标志,跟着前车的尾灯走,以免走到对方车道,发生危险。过水深的地方后,要特别注意刹车可能因为沾了水而导致制动系统在短时间内出现刹车力下降的情况。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的原则是让速不让道,让道必遭殃。对方车要超车或是抢道的时候,应该减低车速让其先行通过。此时,请记住不能打方向盘而让道。否则容易和另一道的车发生撞击。
第三招:安全意识记心间
驾驶员的主观意识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驾驶员应该居安思危,避免麻痹行车带来的灾祸。同时养足精神,切忌疲劳驾驶。在国外,法规规定驾驶员全天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反而会有不太好的习惯,如反手打方向盘,长时间踩离合器,手不离挡把,高速行车等等,这些做法表面看似乎无太大影响,但往往是此类掉以轻心的行为引发交通意外。
提高警惕,警钟长鸣。卡车作为高速公路上最多的车型,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大的物流公司都有定期的安全学习和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率相对较小。散户则更多的靠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身体会感悟,事故发生率要大一些。因此,卡车驾驶安全的普及和教育非常重要,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