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33765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发表于 2013-10-25 23: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随州 电信
王友福
在清宫戏里面,“奴才”一词算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称谓,它给人的印象仿佛是:臣对君、下级对上级、仆人对主人,甚至晚辈对长辈,都可以使用的第一人称称谓。而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
奴才一词,也可称作奴,原本是指古代犯罪的人,还有一个是指战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奴婢皆古罪人也。”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说:“今人为奴、婢,古之罪人也。”奴是通称,实际上男奴才可以称作奴,女奴则称作婢,唐人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引用《周礼注》说:“男奴女婢”。随着时代的发展,奴才一词的含义变得丰富起来了,但都具有鄙视、谩骂的意思,是对人格的侮辱;而且,用于他称的情况较多,用于自称的则很少。历史学家陈垣《释奴才》一文说:“奴才一词早已有之 ,昔称奴才,以骂人耳,未有以自称者。”在《三国演义》第五回里,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惹得吕布大为光火,在虎牢关下和张飞拼起命来。有时候,父母对不争气的子女也可以骂做奴才,比如《红楼梦》里,贾政动辄以“奴才”称呼儿子贾宝玉。宋代,奴一度成为妇女的美称,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记载:“男曰奴,女曰婢,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则奴为妇人之美称,贵今之家,其女其妇则又自称为奴。”明清两代,宫中的太监在帝后面前自称为奴才,清代旗籍家庭中的奴仆也自称奴才。需要指出的是,清朝皇宫中的女官在帝后面前也自称为“奴才”,而并非影视剧里自称的“奴婢”。
奴才的身份是极其低下的,他们和工匠、乐户、仵作、兽医、娼妓等一起属于贱民阶层,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其人身生命财产安全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红楼梦》里面王夫人逼死了使女金钏,赔了几件簪环了事。班固《汉书·王莽列传》中记载,王莽的儿子杀了一个奴才,王莽就逼着儿子自杀赔罪,这明显是一场政治秀了。一旦成为奴才,要想变成自由人(即农民)就非常困难了。西汉名将卫青就是奴才出身,他本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因为姐姐意外做了汉武帝的皇后,卫青才摆脱了奴才的地位,得以飞黄腾达。除了因犯罪或被俘而成为奴才之外,也有因生计问题而自愿为奴的。东晋干宝《搜神记》中《汉董永》的董永就是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下葬亡父,而自愿卖身为奴,用所得为父亲料理后事。这个故事后来列入了二十四孝,影响极大。在清人吴毓昌所著的长篇弹词《三笑姻缘》中,明代苏州府的解元唐寅为追求太师华洪山家里的婢女秋香,而跑到华亭镇卖身为奴,借机混入华府,最后抱得美人归。此故事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
作为动词,臣的本意是臣服、供人驱使。《说文解字》说:“臣,事君者,象屈服之形。”而作为名词,臣的本意指囚俘,也就是奴隶,但仅指男奴隶,女奴隶除了称为婢,也可以称为妾。战国时期,“臣”成为了广泛使用的第一人称称谓。汉代以后,这个词固定地成为君主制时代官吏的自称。
有清一代,有两个荣誉是不允许给予汉族官员的。第一,汉族官员不得授予王爵(包括亲王和郡王两级)。清朝入主中原之初,作为权宜之计,曾封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为王,但不是定制。清朝统一后,明文规定汉族官吏的爵位最高为公爵,不得封王。康熙雍正期间,战功赫赫的年羹尧仅封为一等公,这已经是有清一代汉员的最高爵位了。为清廷定鼎中原、平定三藩之乱而立下奇功的陕西名将张勇也只被封了个一等侯。当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和清廷形成对峙之势时,咸丰皇帝曾表示:如有汉族官员拿下南京,则可以打破祖制,赐予王爵。然而,当曾国藩赔上了弟弟曾国华的性命而扑灭太平天国后,却仅仅被封了个一等毅勇侯,远低于王爵,堂堂的中央政府公然耍起无赖来;第二,汉族官员在皇帝面前,不论口头自称还是书面奏事自称,都不得使用奴才一词,必须用臣这个词。
在清代,奴才这个词的含义不同于汉语中的奴才,它是满语阿哈的汉语意译,阿哈一词是家奴、奴仆的意思。清朝规定,满洲旗籍官员(包括满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使用奴才一词,汉族官员不得使用。从今天可见的文献来看,最早使用“奴才”一词自称的是旗籍出身的山东巡抚佛伦,时间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有资格使用奴才一词的八旗官员,其身份也是十分特殊的:他们不但是皇帝的臣子,而且是皇帝家里的奴仆,在皇帝看来,他们是信得过的自家人。而自称为臣的汉族官员,他们的身份仅仅是供皇帝驱使的臣服者,是不能被放心大胆使用的。清代的汉族名臣,刘墉、纪晓岚、张廷玉等人,虽然身份极高,但实际上不过是皇帝身边的弄臣而已。清朝之所以在称谓上区别对待满汉官员,主要原因还是歧视汉族官吏,同样品阶的官员,汉员的地位、权利远远低于满员。满员中等级最高的亲王一年的俸银为一万两,而汉员中最高的一等只有七百两,相去甚远。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的《隔膜》一文中说得很精辟:“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汉族官员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是“冒称”,是要受到惩处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奏折,联合署名时称为“奴才天保、马人龙”,结果搞得乾隆皇帝很不高兴,把马人龙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在尔虞我诈、到处充斥着潜规则的官场里,谁也不愿意被抓住小辫子,所以这个称谓上的差别对待制度,得到了比较好的遵守。1857年7月,以署理兵部侍郎的身份与太平军作战的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以臣细察今日局势……臣处客寄虚悬之位……”而1860年9月,在京津之间率领清军主力抵御英法联军的是蒙古八旗出身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他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则有这样的话:“若奴才……”不过,这个规矩也不可一概而论,汉族官员如果担任武职中的提督或总兵的话,也可以和满员一样使用“奴才”一词。清人徐珂《清稗类抄·称谓·奴才》就说:“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称奴才。虽与督抚会御,而称奴才如故,不能与督抚一律称臣也。”
清朝晚期,汉族官员已经成为官僚阶层的中坚力量,清政府也不得不改变祖宗之法。《清史稿·宣统本纪》记载:“(宣统二年正月,1910年)诏:自今满、汉文武诸臣陈奏事件,一律称臣,以昭画一而示大同。”这时候,清朝的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图书批发/图书馆装备/特价图书批发/湖北图书批发
QQ:690829183 电话:18611011394 汪经理
图书批发/图书馆装备/特价图书批发/湖北图书批发
QQ:690829183 电话:18611011394 汪经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