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3|回复: 0
收起左侧

身残志坚的付本发40余载值树绿荒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2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不灭的绿色信念

——身残志坚的付本发40余载植树绿荒山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冯家园

  他,身残志坚的生活强者;

  他,荒山造林的绿色使者;

  他,无私捐献的德之大者;

  他,就是付本发。

  42载风雨春秋,他坚守只为绿水青山的初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把自己献给了挚爱的事业——荒山造林,让生命在绿色中延长积厚。已逾花甲之年的他,仍与青山为伴,与绿树共舞,他就像不灭的火种,传递着绿色的力量。

13棵树苗长出绿色信念

  随县高城镇七里塔村的椿树坡,付本发生活在这里。

  1978年,20岁的他参加村里的兴修水利工程。在一次施工中,工地发生事故,导致付本发高位截瘫。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彷徨过,沮丧过,也想过轻生。

  一次,收音机里传来河南省伏牛山有3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植树造林的事迹,付本发被三位老人的精神折服,想着周边的山坡上,杂草丛生,荒芜凄凉,心中萌生种树的念头。

  想种树,自己先要站起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逐步锻炼学会了坐、立和拄着双拐挪动。

  1978年的冬天,他带着特制的洋镐、铁锹、草垫,来到自己家的后山上,开始挖树窝。坐在地上,使不上劲,挪动不便,比想象的难得多。他用了3天时间,挖出第一个树窝。衣服汗湿了,全身疼痛,他依然坚持。“那个冬天,我挖了18个树窝。”付本发回忆。

  第二年春天,他从哥哥手中接过18棵白杨树苗,仔细地栽种在树窝里。浇水、松土、除草……他就像一位父亲爱护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18棵幼苗。最终,13棵树苗得以成活。

  “我能栽活13棵树,说明我还能做点事,不是只长有一张嘴什么也干不成。”付本发说。从此,植树造林的信念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同他种的树一样,渐渐地枝繁叶茂。

  9月10日,记者踏上付本发种树曾经走过的一条窄长蜿蜒的小路,甚是难走。过桥、爬山,他曾一步步艰难地挪着。他回忆,当年为了解决上山下山的困难,他让父母在山上搭了一个窝棚,吃住在山上,有时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荒山在他的耕耘下,一棵棵树苗茁壮成长,一片片绿荫充满生机,曾经的光秃秃变成了绿油油。

42载不变的绿色初心

  付本发的手,有劲、粗糙,手心的老茧已经发白,手指的关节格外粗大。

  见到他时,他正在照看新树苗——无患子,旁边放着一个瓷碗,浇水用的。20多株无患子长在半山腰上的坑里,土壤松软,长势不错。他告诉记者,村里修路后留下一个大坑,他便用三轮车拖了几车土填起来,种上树。

  说到无患子,还有一个故事。

  与无患子相隔20多米的山坡上,湿地松、板栗树林间立有一块刻有“熊雄纪念林”的石碑。

  36年前,付本发荒山植树的事迹被报纸、电台、电视台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6年,家住上海的熊雄老先生看到了付本发的报道,被他的事迹所感染,当即让自己的儿子寄来200元钱,助他种树。7年后,他还让儿子来到随州看望付本发。此后,付本发与熊雄父子成为了朋友。

  20年后,2016年5月,已是96岁高龄的熊雄在病危之际,让儿子又寄来1000元,希望建一个纪念林,给子女们留个念想。遵照老先生的遗愿,付本发便在黑山岭的凹地里种下了20亩的湿地松、板栗树。5个月后,听闻老先生过世,付本发立下此碑。“熊雄父子经常给我寄树苗,这些无患子就是他的儿子寄来的。”付本发说。

  42年了,付本发一直没有放下种树的锄头,坐烂了一百多个草垫,挖钝了一百多把锄镐,开挖树窝十万多个。“每年春天,我还种些树,让荒坡上多长树。”他说,“有这么多好心人支持我、关心我,他们激励着我干下去。”

  42年了,付本发的容颜变了,房前屋后的荒山绿了,他绿化荒山的初心却一直未变。在他的精神感染下,中小学生、党员干部、普通村民、孤寡老人……都加入到植树的队伍中来,让一座座荒山披上绿装。

  走进林场,胸径二三十公分粗的松树高大挺拔,松涛阵阵,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他的故事。“以前的山是荒秃秃的,现在长满了树,这都是付老的功劳。”七里塔村党支部书记万菊说。

  如今,椿树坡林场已形成了四大片,有300多亩。在他的房前屋后,紫薇、桂花、银杏、柏树、木瓜等20多种树木环绕,常年有绿,四季有花。

200余万捐献只为乡亲

  付本发,一个残疾人,一辈子干好荒山造林这一件事。

  1986年,在鲜红的党旗下,付本发拄着双拐,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付本发更深刻地认识到,给别人帮助,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更高的追求;不能因为自己是个残疾人,便放松了一个党员的标准,当一个“特殊党员”,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他带领周边群众种植红梅李、桃树等经果林,培育各类树苗15万余株,向村民无偿传授种植经济林技术,使周边村、镇200多农户掌握了致富技术。1995年,他砍了一批已成材的白杨树,获得了1200元收入,主动拿出600元交给村里。他说:“树是人种的,土地是国家的。”  一边种树,一边护林,付本发将自己全身心地交给了林场。他用社会捐献的资金聘用人,从附近的堰塘提水,每天浇水两遍,遇到干旱年份一天浇三遍,一年除三遍杂草,保证树苗有充足的养分和光照。

  去年干旱,他让人“剃去”数十亩板栗树的“头”,留下一个光杆。今春,板栗树发芽,新长出的树枝营养充足,枝繁叶茂。“要不砍的话,今年就会干死。”他说,旁边的一些小板栗树叶子已干得枯黄。

  2005年,付本发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他将自己精心栽种、管护的价值达200多万元的林场无偿地捐献给高城镇政府。他说:“土地是国家的,党和人民的关怀让我有了今天的生活,把它们献给国家,我无怨无悔。”

  当年,高城镇政府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高城第二福利院,付本发任院长,吸纳十几名身体比较好的“五保”老人,组成了老人植树护林队。2010年,老人们种下100多亩栎树。

  福利院的老人渐渐少了,只剩下三人。付本发仍经常骑着三轮车,带着草垫、铁锹,穿梭忙碌在林场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我们需要付本发这样的“绿色火种”,带动更多人绿化荒山、精准灭荒,让生态绿城更绿,构筑起鄂北生态屏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