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2969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广水市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产业稳健发展、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图为观音村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的神怡生态园,该园常年聘请50多人从事管护工作,每人月均工资2000多元。(随州日报通讯员王志祥摄)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程淇 通讯员 高教荣
249种扶贫产品通过省级认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线上线下销售额超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加到30种,在家贫困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登记办证并发放完毕,4000余户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登记发证获国家发改委肯定,经验向全国推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水市聚焦“三精准”,强化“三保障”,狠抓“三落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截至2020年底,全市51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629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政策不松劲,帮扶实打实
2月下旬,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郝旭东从北京归来。返回驻点村长岭镇泉水村后,他隔三差五就往几家村办企业跑,琢磨如何进一步发展产业。
泉水村地处徐家河水库库区,属广水市重点贫困村。2017年,时任广水市财政局农村财政管理局副局长的郝旭东被选派为该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他紧抓产业扶贫,说服村民流转土地,帮助传奇园艺扩大规模;带着村干部安水电、帮修路,促使财进养殖追加投资800多万元,修建莲虾共作基地;统筹资金,建成333千瓦光伏发电站和40亩月季花海,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2017年底,泉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91人全部脱贫出列。
广水市属“插花”式贫困县。为提升脱贫攻坚整体进程和水平,该市选优配强驻村工作人员,聚力打造一支脱贫攻坚“铁军”,实现帮扶主体、贫困户结对和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全市7400余名党员干部,与有脱贫任务的353个村(其中重点贫困村51个、非重点贫困村302个)的所有贫困户实现结对全覆盖,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去年,广水市创新推出“六大行动”(即贫困人口大普查、扶贫政策大落实、产业发展大提升、人居环境大改善、宣传氛围大营造、非贫困村大投入),全力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
该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逐步实现从“保障了”到“保障好”的提升飞跃。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健全控辍保学机制。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村卫生室“五化”和镇办卫生院“四化”全部达标验收。结合全市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农村群众饮上安全水。通过健全有效衔接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社会关爱机制,让困难群众各得其所,应保尽保,应兜尽兜。重点关注剩余未脱贫户、受疫情影响贫困户以及“边缘户”“监测户”,不让一户贫困户返贫,不让一户受疫情影响“边缘户”致贫。
靶向精准,以发展拔“穷根”
“搞了5亩虾稻,总收入万把块钱。鸡鸭鹅都卖完了,收入33000元!”陈巷镇水寨村脱贫户郑明元盘点去年收成时,喜上眉梢。6年前,郑明元妻子手臂粉碎性骨折,一家人生活遭受重击。扶贫工作队实地走访后,提出发展家庭养殖的思路,在工作队帮助下,郑明元成功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广水市始终将“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全领域、全过程,对贫困村实行高质量“精准滴灌”,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真正实现治“穷病”,拔“穷根”。
该市积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技术培训、扶贫产业投入递增、“扶贫车间”带贫、精品名牌打造等行动。在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提升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带贫模式,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贫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特色种养、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四大主导扶贫产业,构建了“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蔡河镇观音堂村瓜蒌种植基地计划投资650万元,种植1000亩瓜蒌,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50余户困难户就业,人均年增收2200元。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引进6家企业,累计投资3000万元,流转土地2500余亩,带动全村形成太空莲、王鸽、黑斑青蛙等十大扶贫产业。
扶贫产业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贫困户。该市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采取租赁、托管、订单、务工、入股经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大自然农业采取“公司+困难户”产业扶贫模式,建立12000余亩稻虾连作、特色蔬菜种植基地,327户困难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务工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广水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刘冬 程淇 通讯员 吴凌翔
回首2020,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展望2021,乡村振兴征程启航。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广水市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三产”融合发展,聚力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人才振兴
3月,春光明媚。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三意家禽养殖场,雪白肥硕的王鸽正低头啄食谷物,不时发出“咕咕”声。三意家禽养殖场为油榨桥村引进企业,投资上千万元,养殖王鸽5万对,年产值300多万元。
油榨桥村是广水市重点贫困村,过去无活动阵地、无村级收入、无产业项目,当地人戏称“三无村”。穷则思变。村“两委”班子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法宝”,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支部战斗力。在村党员干部的持续努力下,油榨桥村陆续引进9家市场主体,流转土地1700多亩,发展太空莲、王鸽、中药材等产业,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以党建引领带动村级产业发展,是近年来广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缩影。该市推出“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动态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23”工程。公开招录农村党建助理员,选派268名干部到262个非贫困村任帮带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进一步增强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在全省插花贫困县市率先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该市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引导企业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扎实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进一步壮大基层治理体系,充实基层治理人才。
聚力产业兴旺,实现村富民强
近日,走进广水市余店镇墩子村蔬菜种植基地,上百个大棚里黄瓜、茄子、辣椒长势喜人。余店镇有种植“三白”蔬菜——大白菜、白黄瓜、白茄子的传统。近年来,该镇以墩子村、古城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多个村湾,发展“三白”蔬菜1万余亩,带动5000多名农户从事“三白”蔬菜种植和经营,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广水市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选定适宜全市发展的24类产业,并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产业示范基地,选派产业发展指导员,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指导农户科学选择、发展产业。同时,组织农户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依托各地自然资源及传统习惯,该市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三白”蔬菜、吉阳大蒜、胭脂红桃、食用菌和香鸽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转化增值收益。加快培育电子商务新型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互联网”,建成镇村(社区)电商服务网点382家,实现全年农产品网销额6.5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观光农业,引导观音村、泉水村、芦花湾村、古城村等打造荆楚文旅名村,三潭风景区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桃源度假村获评3A级旅游景区,中华山旅游大道建成通车。
聚焦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家园
“环境变好了,看着舒心,住着舒服!”3月28日,关庙镇铁城村村民邢光组指着绿树掩映下的通村公路说,过去村里道路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村庄通过治理后,配套设施齐全,路两侧的猪圈、垃圾堆变成小花园、广场和公厕,晚上路灯亮堂堂,“自个儿心里也敞亮”。
提档升级通村路、整修塘堰、铺设污水管道、建景观亭、栽景观树……关庙镇改善“硬”环境,同步提升“软”环境,发动乡贤能人及村民加入乡村治理,持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访议解”活动,严格落实“门前四包”制度,通过环境整治,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近年来,广水市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聘请专职保洁员,建成镇级标准垃圾中转站,镇办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先行先试,建成垃圾分类亭200个。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1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可日处理生活污水1.7万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和“百日攻坚”行动,清理垃圾、沟渠、塘堰,整治残垣断壁。
同时,该市坚持示范引领,着力打造十蔡牛程线、应余线、107国道线等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带领全市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观音、兴河、丁湾、梅庙、油榨桥、楼坊、芦花湾等美丽乡村示范效应明显,“以点带面”“一线串珠”“串珠为盘”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格局逐步形成。
压题照片:近年来,广水市着力打造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乡村,以景为媒,以业兴农,助推乡村振兴。图为油榨桥村太空莲产业基地。
(随州日报通讯员徐盛松陈松涛摄)
广水文旅融合打造“诗和远方”
广水市充分利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旅胜地”。图为桃源村一角。(随州日报通讯员熊熙摄)
随州日报通讯员 张婷 王琦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
近年来,广水市立足本地旅游资源特色,以做好“文、关、水、景”文章为主线,以传统山水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新型城镇旅游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文旅胜地。
盘活名关资源,做好山水文章
武胜关、平靖关、黄土关合称“鄂北三关”,三关附近旅游资源丰富,武胜关的黑龙潭、平靖关的三潭、黄土关的农文旅小镇,山水、关寨文化独具特色。
平靖关地处鄂豫两省交界,为古今中原要道。平靖关以南是三潭风景区,景区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革命遗址为一体,有58处景点、2000多种植物种类、304种鸟类和“中国第一大天然青檀园”群落,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
该市投资1.5亿元,加快实施三潭景区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入口服务区、碧玉湖度假区、三潭毓秀景区等9大综合旅游区域版块,推动创建4A级景区。
同时,该市计划促进北部景区一体化建设,将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吴店贰国古都、郝店“迷彩飞客”小镇、黄土关农文旅小镇、三潭风景区等“一线串珠”,外部对接河南桃花寨风景区、南湾湖风景区,形成跨省跨区域的大旅游开发格局。
弘扬红色文化,擦亮军事名牌
阳春三月,吴店镇尹家湾阡陌芬芳,绿意盎然。游客纷至沓来,欣赏春日美景,重温红色记忆。
吴店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旧址遗址47处,其中尹家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旧址所在地,也是新四军五师重要活动地。围绕“老区精神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主题,吴店镇以尹家湾为中心,以鄂豫皖游击支队旧址、北河誓师大会旧址、烈士岭为重点,突出“贰国古都、红色吴店”,大力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省级现场教学点、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水市民兵训练基地。
发展好红色旅游,既要讲好红色历史,也要增强群众体验。广水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及军事优势资源,在游与教、乐与学中探索发展路径。
郝店镇是空降兵综合训练基地所在地,境内军事氛围浓厚,军民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国际军事比赛空降排项目在郝店镇举行,该镇借机加紧推进国防小镇创建。2020年,郝店镇“迷彩飞客小镇”项目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该项目整合赛事、旅游、文化、教育资源,打造集军事运动赛事、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旅游、军供产业于一体的军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军供、军工、军旅“三军”产业强劲拉动地方经济。项目分五年实施,建成后预计可吸纳2000多名居民就近就业,年创产值3亿元左右。
吴店镇、郝店镇地理位置毗邻。下一步,该市计划利用两镇区位优势,推进“红色文化+军事体验”一体化打造,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事体验区。
振兴乡村产业,留住乡村印记
十里花溪、百年石屋、千年柿树、万亩茶园,桃源村自然生态完好,景色独特,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美丽乡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乡村旅游双创基地、国家级森林乡村,是国家3A级景区。
桃源村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围绕民宿、田园康养、生态农旅全力打造原生态村落,持续完善休闲旅游设施。目前全村升级改造精品民宿38间、民宿样板区5套、木屋别墅3套,并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大城寨车行道等基础设施,成功打造手工部落互动体验项目以及桃源书院、柿王广场等乡村休闲景观。同时,村庄发展采摘园、生姜试验园和耕读文化园,打造酒作坊、豆腐坊、酱油坊和中医养生会馆,增加游客体验。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农家菜、赏农家景”,还应注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广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多点开花,各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以产业为支撑,做足“产业+”文章,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春日里的关庙镇梅庙村百花园,树木葱茏,百花争妍。关庙镇党委书记刘永强介绍,2019年春,梅庙村引进资金约2000万元,种植美国红枫、黄桃、桑葚等,建立苗木基地和采摘园,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同年下半年,台湾园艺大师曾江荣联手湖北泽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樱花生态园。村里逐步形成集花卉苗木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格局,村民乐呵呵地吃起了旅游饭。
据了解,2020年,该市新增乡村旅游景点26处,全年共接待游客56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5.47亿元。
|
|